鄭春波,王海濤,于夕有,姜啟平,王華東
(威海市文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山東 威海 264400)
紅鰭東方鲀與三疣梭子蟹、中國對蝦、菲律賓蛤仔池塘生態養殖試驗
鄭春波,王海濤,于夕有,姜啟平,王華東
(威海市文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山東 威海 264400)
紅鰭東方鲀(Fugu Rubripes),屬硬骨魚綱、鲀形目、鲀科、東方鲀屬,俗稱黑艇巴、黑臘頭、河豚。紅鰭東方鲀體型肥大,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歷來有“魚中之王”之美稱。日本、韓國人最為喜食,我國沿海漁民自古以來就有食用紅鰭東方鲀的習慣。為探索紅鰭東方鲀在我國北方池塘的生態養殖技術,筆者于2013—2014年進行了紅鰭東方鲀與三疣梭子蟹、中國對蝦、菲律賓蛤仔池塘生態養殖試驗,現將養殖情況總結如下。
1.1 池塘條件
養殖池面積為2.333 hm2,平均水深1.6m,底質為泥沙底,設進、排水閘門各一個,池底向排水閘傾斜,進排水方便。
1.2 養殖品種養殖品種為紅鰭東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國對蝦、菲律賓蛤仔。
1.3 放苗前準備工作
1.3.1 清池 12月份,將池水排干,對池底進行翻耕、曝曬、整修,最后反復沖刷。將池底灘面整平,到春節前后完成,然后進水20~30 cm,用生石灰900~1200kg/hm2消毒。
1.3.2 菲律賓蛤仔養殖臺 在養殖池的底部建一個寬1.5m、高15 cm、長度繞池一周的平臺,作為菲律賓蛤仔的養殖臺。蛤臺建好后,再在上面覆蓋網片并將網片固定,以防菲律賓蛤仔被梭子蟹吃掉,網片的孔徑為1.0~1.2 cm。
1.3.3 用網衣分割池子 池子的一邊,40目的聚乙烯網用竹竿固定,分割出一個面積約為0.133 hm2的圍欄,用于標粗中國對蝦苗;在池子的另一邊,15目的聚乙烯網用竹竿固定,圍一個面積約200m2的網欄,用于暫養三疣梭子蟹蟹苗。
1.3.4 進水 3月初進水,用80目的篩網過濾進水60~70 cm。
1.3.5 肥水 隨著水溫的不斷回升,開始施肥培養餌料生物,使池內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透明度30~40 cm。在蝦苗、蟹苗放養前的20~30 d,放養體長1~2 cm的成熟蜾蠃蜚,放養量為15~30 kg/hm2。1.3.6 安裝增氧機 在養殖池中均勻分布安裝1.5 kW的射流式增氧機4臺。
2.1 放苗
放養的魚、蝦、蟹苗,來源于具有《苗種生產許可證》的場家繁育的優質健康苗種。放苗時應選擇無大風、晴朗的天氣。購苗時要注意養殖池與育苗池的水質環境因子要相近,鹽度差要在5以內,溫度差要在3℃以內。
2.1.1 菲律賓蛤仔 3月下旬放養,選擇無開口、無腥臭味、大小均勻、無雜質的優質苗。將蛤苗均勻撒播在覆蓋網片的菲律賓蛤仔平臺上。兩年放養的蛤仔苗平均規格為641.5粒/kg,平均放苗量675 kg/667m2。
2.1.2 紅鰭東方鲀 4月中旬放養,待自然水溫持續穩定在12℃以上,購買室內越冬的魚種。要求體色正常、無畸形、無病的健康魚種。選擇天氣適宜的早晨,采用活魚運輸車用塑料周轉箱裝魚種的方法運輸。兩年放養的魚種平均體質量為184 g/尾,平均放苗量為2 250尾/hm2。
2.1.3 中國對蝦 5月上旬,選擇“黃海1號”優質健康苗。要求蝦苗大小整齊、體表光潔、彈跳力強、逆水游動力好,經過檢測檢疫無病毒,體長0.8 cm以上,放養密度均為9萬尾/hm2。為防止紅鰭東方鲀吞食中國對蝦苗,先將蝦苗放養于提前準備好的暫養池中進行標粗,經30余天的標粗,當蝦苗體長達到5 cm以上時將圍網去掉,將蝦苗放養于池中。
2.1.4 三疣梭子蟹 6月初放苗,要求變態整齊、活力強、肢體完整的Ⅱ期蟹苗。每年購買Ⅱ期蟹苗2.5 kg,蟹苗先放養在之前準備好的200 m2的圍欄中,經過3 d的暫養,當蟹苗長到Ⅴ期后再進行計數放養,密度為1.2萬只/hm2。
2.2 水質管理
2.2.1 換水 5月份之前不換水,養殖池水位逐漸添滿。6月以后根據水質情況酌情少量換水,采取少換緩換的方式,每潮汛換水50~60 cm。進入高溫期,特別是8月份至9月上旬,加大換水量。暴雨中利用排淡活動閘板及時排除表層淡水。
2.2.2 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劑 施用EM菌調節水質,每10~15 d使用1次,每次用量為15 kg/hm2。
2.2.3 適時開啟增氧機 6月中旬開始使用增氧機,每天開機2~3 h,7月份后根據水中溶氧狀況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一般每天開機6 h以上。陰天、霧天、下雨后、無風天氣增加開機時間和次數。
2.2.4 養殖水質指標 溶解氧保證在5 mg/L以上,pH值控制在7.8~8.5之間,氨氮控制在0.5 mg/L以下,水色保持黃綠色和黃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0 cm左右。
2.3 餌料投喂
魚、蟹、蝦餌料的投喂,主要根據水質條件,天氣變化及其生長、蛻殼等情況靈活掌握。
2.3.1 紅鰭東方鲀 魚種放養后的第2天開始投喂餌料,餌料主要是新鮮的小魚及軟顆粒配合餌料,采用定時、定點、定量投喂,日投餌2次。為了不浪費餌料和便于觀察,在池塘中設點投喂,具體的投餌量根據魚的攝食、殘餌的多少、天氣、水質等情況適當增減。前期按魚體質量的4%~5%投喂,中期按魚體質量的5%~6%投喂,后期按魚體質量的1%~3%投喂。
2.3.2 中國對蝦 前期適當少量投喂鮮活的豐年蟲成蟲,依靠池內的蜾蠃蜚為餌料。待池內生物餌料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再開始投喂。中、后期主要投喂對蝦配合餌料,日投餌2次,早晨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傍晚為日投喂量的2/3,采取定點、定時、定量投喂。
2.3.3 三疣梭子蟹 蟹苗放養后,投喂活的或新鮮的豐年蟲成體,以后投喂的餌料主要以鮮活的藍蛤、尋氏肌蛤、貽貝等低值貝類為主,搭配投喂適量的小雜魚。進入8—9月份,水溫高,食量大,生長快,加大投餌量。在蟹蛻殼時,投餌量必須要充足,減少相互殘食,提高成活率。
2.3.4 菲律賓蛤仔 主要濾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及有機碎屑,不需要投喂餌料。經常檢查覆蓋在蛤臺上的網片,防止網片覆蓋遺漏造成蛤仔被梭子蟹攝食。
2.4 疾病防治
注重疾病預防,從池塘的清整、曝曬、藥物清塘、餌料培養、水質調節、使用增氧機等各個環節著手,為魚、蟹、蝦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發生。
2.5 收獲
2.5.1 紅鰭東方鲀 10月中、下旬進行收獲,采用拉網的方法出池。
2.5.2 三疣梭子蟹 分兩次收獲,9月上旬到10月初收獲梭子蟹雄蟹。采用夜間在池內放網,放網1 h后收網,將雌蟹放入池塘中繼續養殖,雄蟹用皮筋捆綁螯足。雌蟹及漏網的雄蟹,在10月底11月中下旬收獲,采用在池內放網和放干池水人工捉捕的方法收獲。
2.5.3 中國對蝦 10月中、下旬進行收獲。
2.5.4 菲律賓蛤仔 在收獲魚、蟹、蝦放干池水時,組織人力用工具采捕收獲。
兩年平均收獲:紅鰭東方鲀3 597 kg,平均體質量758 g/尾,單產1 541.4 kg/hm2,成活率90.4%;三疣梭子蟹1 578.7 kg,規格185 g/只,單產676.5 kg/hm2,成活率18%;中國對蝦980 kg,規格36.6 g/尾,單產420 kg/hm2,成活率12.8%;菲律賓蛤仔6 569 kg,規格114粒/kg,單產2 815.4 kg/hm2,成活率82%。
兩年總收入132.92萬元,總費用72.40萬元,總利潤60.53萬元,平均利潤30.27萬元/年,兩年平均利潤12.97萬元/hm2,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年養殖收獲情況匯總表
4.1 關于紅鰭東方鲀與中國對蝦混養防止蝦病發生的問題
紅鰭東方鲀是一種捕食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與中國對蝦同池養殖,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體質健壯的對蝦能夠適應這樣的生態環境而生存下來,而體弱有病的對蝦將被紅鰭東方鲀吞食而被淘汰,這樣就切斷了對蝦發病傳播的直接途徑,達到了防止病情傳染的目的,起到了防病、穩產的作用,確保魚蝦雙豐收。
4.2 關于魚、蟹、蝦、貝生態混養改善生態環境的問題
在海水池塘中進行紅鰭東方鲀、三疣梭子蟹、中國對蝦、菲律賓蛤仔生態混養,魚、蟹、蝦的排泄物及殘餌在水中氧化分解轉化為有機物,易使池水富營養化,導致單細胞藻類在池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魚、蟹、蝦的生長,而在這種生態綜合養殖池塘中,水中的有機物促進單細胞藻類的生長,既凈化了水質,又為養殖的貝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促進了貝類的生長。貝類濾食水中過多的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調節了水質,為魚、蟹、蝦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養殖品種達到生態高效循環養殖,提高了養殖池塘利用率,實現了對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減少飼料、環境調控等投入品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漁業綜合效益,這種生態養殖起到了生態互利互惠,充分挖掘池塘潛力作用,達到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016-12-23)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