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6)
“兒童立場”視域下“傳傳日記”的指導策略探究
王鳳華
(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學校,廣東 深圳 518116)
書面表達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在傳統習作教學中存在脫離兒童實際、忽視真實體驗、評改方式單一的現象,讓學生體驗迷失,寫作陷入困頓。“傳傳日記”基于“兒童立場”,形式靈活,多元互動,在轉“學”成“趣”的過程中,讓學生擁有更多釋放真情的權力,有效增加習作的情趣體驗。
兒童立場 傳傳日記 寫趣體驗
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更應該是學生自主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但在現實中,“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有時會出現“越位”與“缺位”的現象,導致教學“異化”。學生興趣是求知的內驅力,也是學習的起點,可是讓一些語文老師煩惱的習作現狀是:學生對習作學習的喜愛程度并不盡如人意。我邀請了中高學段40名學生完成了一份問卷調查,請他們選出習作學習中最看重的三項內容,結果如下:

選項內容習作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搖搖習作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搖搖喜歡書本、老師規定的習作內容喜歡記錄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主動按照老師評語修改自己的習作愿意嘗試多種互動形式的習作評價修改方式搖搖選擇人數9 3 1 6 3 4 1 3 9占比2 2.5 % 7 7.5 % 1 5 % 8 5 % 2.5 % 9 7.5 %
這份調查顯示,當下一些習作教學忽視兒童,遠離生活實際,使原本應該濃厚的習作興趣消亡,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問題在于“兒童立場”的缺失。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1]讓學生通過文章構建出屬于童年的美好世界和精神花園。對兒童寫作的研究,教師要撐一支思想的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站在兒童的立場探尋真正屬于他們的精神之源。
1.讓兒童真正走進生活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兒童作家曹文軒認為,寫作是孩子的一種普遍沖動,是孩子內心的表達需要和真實生活狀態的流露。童年是感性的,它需要在具體的體驗中獲得言語經歷,積淀語言學習的情趣與經驗[2]。任何教學都無法取代學生的真實體驗,因而讓學生真正走進生活,細膩地感受生活的細節之美,對于習作學習有著重要作用。
2.換一種視角看世界
新課標提出:“要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1]如何培養呢?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換一種眼光看世界,教師應該設法為兒童架設真實世界和想象世界融通的橋梁,盡可能減少干預,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在作文教學中減少對學生思想的禁錮,鼓勵好奇與發現,允許有不同聲音、不同觀點,倡導寫真心話作文、想象類文章、個性化作品,讓寫作教育更多姿多彩。
3.讓“兒童”站在習作的中央
“人本主義學習論”催生著習作方式的改革,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教育的規律,必然要和兒童身心的自然發展相吻合。習作要放大“兒童立場”,真正讓兒童擁有自我習作的選擇權、評判權,站在習作的中央。
1.入情:貼近學生習作的切入點
堅守“兒童立場”的起點,以“趣”引趣。只有真正發現兒童和認識兒童,才能堅守兒童立場。對于小學生來說,“體驗”是他們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教師不但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習作”之外的表達空間,更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的想法,真正讓學生的思想自由。
每次進入新學期,我和孩子們都很開心,因為我們又要進行新一輪的“快樂傳傳日記旅行”了。我會讓學生自由結合為四五人小組,和我一起選擇他們喜愛的日記本,并放手讓他們小組自主取名、寫“口號”,并設計個性化封面,在日記本的第一頁,每位成員均寫上幾句話,用以祝愿并提醒自己堅持。然后每周圍繞一個話題寫篇習作,小組內成員可以互相學習,生生評價、家校評價相結合。小組間進行“星星榜”競賽,階段進行總結、表彰。待完成一本后,我們邀請每位成員、包括家長,對“小書”里承載的快樂和記載的成長進行回望、小結,作為結語進行收藏。這樣,每學年下來,班上每位學生都會擁有一兩本記錄著自己和小伙伴們共同成長,有著美好記憶“小書”。
2.動情:找準學生習作的著力點
堅守“兒童立場”的本質,以“自主”激趣。兒童天生是自由者、探索者,他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宰生活。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寫作熱情,我們對學生寫作水平都做好調查,為每一位學生制定目標,并用“星星榜”的形式記錄下來,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最近發展區努力 “跳一跳”以贏得成功。我們認為日記不是要學生寫出多少東西,而是要讓學生樂于記錄下自己關注的、感興趣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研究對象的認識會更深刻、更全面,他的作品自然會逐漸豐富,而他的整個寫作過程會將學習、觀察、體驗、研究和寫作融為一體,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性學習過程。
通過習作我們會發現,成長期的孩子其實是有很多東西愿意表達的,但往往被過多的規范磨滅興趣,怎樣激發其寫作熱情呢?我們的要訣是: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引領學生結合生活實踐、發揮集體的智慧,嘗試探索學生自主習作命題方法和途徑,匯總推出學生感興趣的“習作命題超市”,每周從“超市”中選擇題目完成。學生因為擁有了自主權,習作的內驅力自然得到“點燃”。
3.激情:提供學生被認可的創生點
堅守“兒童立場”的可能,以“多元”激趣。習作評價是完成習作與提升水平的重要一環,它不僅僅是甄別,更是導向與激活。
我們在習作評價修改環節中,積極踐行多元評價修改。在校內,實施“三步三法”:第一步:伙伴攜手,“頭腦風暴”法。崔巒老師說:“交給教師的應是學生改不動了的作文。”學生四人一組,首先自我修改自評,然后小組內互批互改,發現問題用批注方式記下意見,并交流。批改時,學生的定位是多角度的,既是作者又是讀者,不斷地換位思考、評判。他們彼此既是小伙伴,又是小老師,用兒童的視角和平等的對話評改,讓學生覺得寫作像游戲一樣有趣。第二步:教師指導,面批面談法。在每次習作中或習作后,關注核心問題,有目標地找一部分學生進行面批面談,及時修改。評講時,在關注習作質量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在寫作中折射出來的思維閃光點和內心真實感受的體現,多和學生的既往做比較,多尺度地衡量學生作文。第三步:學生主體,自批自改法。這是在生生互評、教師面批的基礎上進行的。葉圣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3]對于學生的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朗讀法、還原法和擱置法,使學生樂于并善于評改習作。
要通過“傳傳日記”建立家長和學生之間、社區伙伴和學生之間互動評價的模式,通過習作讓家校溝通,進一步拉近心理距離,增進情感,讓寫作評價的多元化成為可能。
孔子說:“本立則道生。”我們在思考教育問題的時候要多想想它的“本”在哪里,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堅守“兒童立場”是教育之本,也是習作教學之本。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3.
[2]魯道夫·謝弗,著.王莉,譯.兒童心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189.
[3]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