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淑貞
孝道光芒溫暖人生
文/黎淑貞

鄭鴻先老人全家福
廣西南寧有位慈祥的老奶奶鄭鴻先,她為鐵路工人漿洗工作服掙錢補貼家用,供子女讀書,含辛茹苦撫育7個子女。她孝敬婆婆,善待親戚,成了家族人都尊敬的老人。如今,十口之家發展為33口的大家庭。
2016年10月4日,是鄭鴻先老人90歲壽辰,來自四川、新疆、上海、重慶、南京、云南等地的親戚朋友來到南寧市金旺角大酒店,為老人祝壽。親人不遠萬里祝壽,既表達對老人的祝愿,也是對這個和諧大家庭的贊許。
鄭鴻先老人的善良、堅強、寬厚,在家族一直傳為佳話。聽聞10月4日是鄭奶奶90歲壽辰,4位80多歲的老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來到南寧給她祝壽。
年老的親戚來了,幾十年未見的晚輩也來祝壽。除了從四川、上海趕來的親人,還有新疆、上海、重慶、南京、云南等地的親人不遠萬里來賀壽。鄭鴻先的外甥從新疆趕來給舅娘賀壽,他激動地說,1986年,他和新婚妻子旅行結婚到四川,舅娘幫忙操辦了十桌酒席,舅娘的熱情讓他感動,至今難忘。
鄭鴻先老人待人好,讓親戚們銘記在心,因此,各地親戚不顧路途遙遠前來祝壽。
鄭鴻先是四川人,20歲時,嫁給一位鐵路工人,同時成為一名紡織女工,不久,鄭鴻先懷上大女兒,兩年后有了二女兒。隨后,鄭鴻先為了照顧兩個女兒,辭去紡織廠工作,跟隨丈夫離開四川老家,開始鐵路人走南闖北的日子。接下來十幾年,有了三、四、五、六、七娃。當時,家里只有丈夫一人的工資,得養活包括奶奶在內的10口之家,可不是件容易事。
上世紀60年代初,為了補貼家用,鄭鴻先把給鐵路工人洗工作服的活攬下,一干就是10年。這10年,鄭鴻先起早貪黑,白天侍候奶奶、照顧娃娃、操持家務,晚上到水塘邊洗又硬又臟的工作服。
在池塘邊彎腰度過的10年,是鄭鴻先人生中最苦又最充實的歲月。由于長期泡在冷水里,她的手和腳都患上嚴重風濕病。盡管病痛纏身,她從沒有一句埋怨。她的樂觀、善良、堅強深深地影響著7個子女,使得子女們在工作、生活中一直保持樂觀向上、勇于挑戰的精神。
現如今7個子女事業有成,他們中有公務員、企業家等,五女兒李春慧和丈夫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創辦的廣西石埠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廣西乳業龍頭企業之一,石埠乳業還成為廣西著名商標。
1994年,68歲的鄭鴻先突發腦溢血偏癱入院,經過兩個多月全力治療和精心照顧,她又堅強地站起來,但行走不太方便。大女兒毫不猶豫地接鄭鴻先到家里來住。這十多年,大女兒一家對媽媽的照顧極盡可能地做到最好。大女兒做的飯菜首先顧及媽媽口味,經常一式兩份,一菜兩做。最難得的是大女婿,他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給鄭鴻先端水泡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春慧說,大姐、大姐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給弟弟妹妹們做了極好榜樣,特別是大姐夫言行舉止,現已成為四位妹夫的行動指南。
李春慧的哥哥退休后,為了照顧老母親,哥哥全家從廣東遷到南寧,把媽媽接過去一起住,這一住又是10年。李春慧激動地說:“都說婆媳難相處,可是媽媽和嫂子卻像母女一樣。嫂子對媽媽的體貼比我們這些女兒還到位。媽媽膽小,從來不敢一個人單獨待在家里,不敢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任何時候都像孩子一樣要人陪著……哥哥嫂嫂這10年陪伴媽媽,寸步不離。媽媽有時犯糊涂,記不清自己東西放哪兒了,會冤枉哥哥嫂嫂拿走了,哥哥嫂嫂從不與媽媽計較,特別是嫂子,即使委屈了也是一笑而過。”
去年春節前,鄭鴻先經受了一次生死考驗,起因是感冒咳嗽,發展成肺部感染。她在醫院從普通病房轉到重癥病房,病危通知書一天下了4次……這時,所有兄弟姐妹齊聚南寧,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外地工作的幾個外孫得知外婆病重,連夜趕回來……也許是孝心感天動地,老人在生死邊緣終于聽到兒孫們聲聲呼喚,又堅強地回到子女身邊。
2015年年底,89歲高齡的鄭鴻先“任性”地要求回趟四川老家,李春慧兄弟姐妹5人加兩個女婿坐著火車,陪媽媽回去,這也是老人離開四川24年,第二次重回故鄉。回到老家,見到一別多年的長輩、親人,大家歡聚一堂,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親人們的熱情接待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溫暖!親人們都說,鄭鴻先好人有好報,子女如此孝順,真是晚年享清福!
家和萬事興,鄭鴻先老人在家中帶頭孝老愛親,成為子女的榜樣。子女爭相敬孝,又成為眾人效仿的榜樣。和諧大家庭因為有了這位90歲高齡老人而充滿溫暖,更使親人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家庭興旺,祖國富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