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匡政
林彪為何要整羅瑞卿
文/葉匡政
主持人/純樸 記憶郵箱:yuminjie611@163.com

林彪、賀龍、羅瑞卿等在一起。
羅瑞卿在歷史上和林彪的淵源很深,而林彪對羅瑞卿也是比較欣賞、重用的。即使在后來林彪和羅瑞卿矛盾上升,林彪還是在拉攏羅瑞卿。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林彪最終下決心打倒羅瑞卿?
林彪和羅瑞卿相識于紅軍時期,從1930年2月開始共事。羅雖然比林大一歲,但一直是林的下級。林彪當紅四軍軍長時,羅瑞卿是十一師的政委。林當一軍團軍團長時,羅是軍團的保衛局長。到陜北后,林當紅軍大學的校長,羅瑞卿是教育長。
1959年廬山會議以后,羅當總長也是林彪建議的。但是,僅僅經過一年,他們的關系就出了裂痕。1965年秋天,當林彪已經決心整羅瑞卿以后,曾經對陶鑄說:“1960年,羅瑞卿跟我的合作是好的。但是從1961年起,就開始疏遠我、封鎖我,到1965年便正式反對我了。”在上海會議期間,陶向羅轉達了林彪這一段話。
羅瑞卿不同意林彪的指責,但是他也反思了林彪何以有這樣的指責。“九·一三”事件后,他在被監護的情況下對林彪和他的關系進行了系統的思考,并寫了材料。他寫道:“那么,在什么事情上,我觸怒了他呢?因為他總是有病,經常不在北京,有些事我就請示主席辦了。或者主席有什么指示,我就布置執行了。有些重大一點的事,事后報告了他。有些事當時因為照顧他的病,也沒有告訴他,我想,這樣辦,我在政治上、組織上都沒有錯誤,因為主席不僅是黨的主席,而且是黨的軍委主席。他對我不經過他就直接向主席請示決定問題,表示不滿,但又說不出口,我是感到了的。”
1961年春天,羅榮桓和林彪對如何學習毛著產生分歧,并在4月30日的軍委常委會議上發生爭論。林彪恨羅瑞卿沒有支持他,并在一次接見羅瑞卿時沖他發了一通火。1965年2月,林托劉亞樓轉話給羅瑞卿,說那次沖他發火是針對其他人的,是“遷怒”。
1962年秋,葉群向中央反映,林彪指揮部隊入閩,累病了,需要休息。毛澤東決定,在林生病期間,由賀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毛澤東還多次向羅瑞卿提出,要他多向賀龍請示工作。羅瑞卿因此同賀龍交往多了起來,這也引起林的不滿。有一次,他在同羅談話時,突然說:“我們的威信不夠吧?因為我們不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羅瑞卿不太明白林彪的意思。蕭華對他說:“林總是不是覺得你和賀老總接觸太多,而和別的元帥接近得太少啊?”這期間,葉群也幾次打電話給羅瑞卿,進行旁敲側擊:“總長啊,我們這里是個病人,又不會陪你釣魚、打牌,你還是多來些吧。”如果說1961年林彪對羅瑞卿是“遷怒”的話,到1962年,他不滿的主要對象已經是羅瑞卿了。
促成林彪下決心整羅瑞卿的是1964年的比武和毛澤東在十三陵關于戰略問題的講話。
是年1月下旬,羅在南京主持召開了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現場會。此時,全國正在開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提出了比、學、趕、幫、超的口號。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羅瑞卿提出了在學習郭興福教學法過程中要開展比武,后來在批判時又稱之為大比武。

“文革”中羅瑞卿被批斗
比武的高潮是參加中央北京工作會議的成員在毛澤東帶領下到十三陵觀看軍事表演。此時,林彪像局外人一樣,正在昆明休息。在參觀軍事表演以后,毛在十三陵對參加會議的人員講話,提出了“特別警惕像赫魯曉夫那樣的個人野心家和陰謀家,防止這樣的壞人篡奪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權”的問題,提出各大區的書記要抓軍隊,還否定了林彪提出的戰略方針。7月間,楊成武按照周恩來、羅瑞卿的囑托,在昆明向林彪匯報了十三陵軍事表演的情況和毛澤東關于戰略問題的指示。林表示:“主席關于戰略方針的指示,是根據最新的情況,經過最周密、最深刻的考慮的,看得最高、最遠,因此,應當作為最后的決定意見,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共6個“最”,關鍵是“最新的情況”,言下之意,他的設想根據的是過去的情況,也沒有錯。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林彪下決心要整羅瑞卿,突破口是“比武”。10月間,為了檢查1960年軍委擴大會議決議執行情況,總政組成3個工作組分別到南京、成都、武漢3個軍區檢查工作,然后集中到武漢,由劉志堅副主任主持研究起草調查報告。
調查快要結束時,葉群帶了3個秘書要參加進來。劉志堅以生活條件差等理由進行勸阻無效。葉群率幾個秘書到達部隊后就集中精力挑比武的毛病。調查了3天,感到材料不夠,就號召揭蓋子,專找在訓練中怕苦怕累的,挨過干部批評的,讓他們大膽揭發,然后召開民主會,煽動戰士斗干部。12月24日,葉群離開部隊到廣州,向先期到達廣州的林彪匯報。28日晚,林彪接見劉志堅和軍報副總編唐平鑄,說:“今年的比武把政治工作沖垮了。明年要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反對單純技術觀點,反對單純生產觀點。比武擠掉了政治工作,第一步恢復比武以前的政治工作地位,第二步提高政治工作。”
隨后,林彪提出了“突出政治”的口號,說:“時間上誰讓誰的問題,基本上要確定一個原則:讓給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可占用一定時間,但不應沖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沖擊其他。”
1965年1月初,軍委連續召開3次辦公會議,參加人員隨后又擴大到各軍區和各軍兵種負責人,討論林彪的指示,聽取總政工作組匯報在279團蹲點的情況。匯報雖然是由劉志堅作的,但內容則是葉群帶人搞的。隨后展開討論,中心內容就是如何評價1964年軍訓成績,如何看待比武。與會的絕大多數將領發言雖然一開始都要表示“擁護林總的指示”,但不贊成否定1964年軍訓和比武的成績。
林彪看到僅憑這一條還整不倒羅瑞卿,往后退了一步,讓羅瑞卿主持修改他的指示。后來在批判羅瑞卿時,說羅修改了七八處,主要修改是3處,一是在“政治可以沖擊其他”后面加了一句:“當然,這里是指的必要的,也不能亂沖擊一氣。”二是在提出1965年任務時,羅瑞卿加了“氣可鼓,不可泄”。三是在軍訓時間上把林彪提出的“要切實控制軍事訓練的時間”改為“一定要給軍事訓練必要的時間,但是,又要切實加以控制”。這些修改到整羅時都成了罪狀。
林彪接著做的是在軍隊一些單位設立聯絡員,即選擇一些人,讓他們越過各單位黨和行政組織的正常渠道,直接同林彪、葉群聯系。林、葉通過交底,動員他們寫揭發羅瑞卿的材料。到下半年,李作鵬等4名高級干部和林彪的秘書等共寫了9份揭發羅瑞卿的材料。
為將羅的罪名坐實,1966年3月又開了京西賓館會議,此次會議導致羅瑞卿3月18日跳樓自殺、左腿致殘。此后羅瑞卿被長期關押,直到1977年才復出,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協助鄧小平整頓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