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隨著我國環保力度的加強,政府與社會對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尤其是霧霾天氣的存在,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此,相關部門應促使環境監測市場化、提高環境監測透明度、提高環境監測把控力、開展地區合作與交流,從而有效加強霧霾天氣環境監測的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關鍵詞:霧霾天氣 環境監測 社會化能力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084-02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霧霾天氣。霧霾天氣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還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也正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境污染和空氣質量問題,這對我國的環境監測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改善空氣質量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環境監測的作用,應該大力推進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1 我國霧霾天氣現狀
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因為霧和霾這兩種天氣現象,在外在表現上有很多的共同點,所以人們通常會將這兩種天氣現象概括起來。霧霾天氣大范圍影響我國是從2013年開始的,影響的主要區域是我國的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中,空氣中會含有灰塵以及PM2.5等大量有害顆粒物,這種有害顆粒物會隨著呼吸進入人的身體,損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嚴重。另外,嚴重的霧霾天氣會降低能見度,這給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霧霾而導致的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給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自2010年開始,我國開始使用空氣質量評價標準,即AQI。實時監測國內大部分城市的空氣質量,這種檢測標準將空氣質量分為6個等級,分別為優、良、輕微污染、輕度污染、中度重污染和重度污染,相對應的,空氣質量為優的時候,AQI指數越低,重度污染的時候AQI越高,空氣質量越差。但是這種空氣質量標準存在一定的誤差,不能準確反映當前空氣質量。
長久以來,世界各國都是采用PM2.5作為空氣質量監測標準,但是我國直到2013年才開始使用,加上我國目前環境監測工作不完善、檢測范圍有限,使得我國實際空氣質量與監測結果出現偏差。這也是為什么有時候看著AQI數值很低,但是空氣質量依然不好的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我國很多的大城市已經啟用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并初步取得成果。但是我國霧霾天氣的質量仍然任重道遠,我國必須要逐步增強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的建設。
2 加強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促使環境監測市場化
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想要提升環境監測的水平、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必須要推進環境監測的市場化,采用科學的手段,建立環境監測市場體系。相關資料顯示,在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很多以專業化環境監測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政府會選擇監測技術水平高、服務質量好的公司合作,開展環境監測工作。在競爭規律的推動下,各個環境監測公司會不斷加大相關投入,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期在同行業的競爭中能夠占據優勢地位,這推動了國家環境監測整體水平的提升。
我國應該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的經驗,逐步提高環境監測的市場化程度。首先,我國應該加大對環境監測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其發展;其次,要完善環境監測市場的規范,針對環境監測業務建立專項法律、法規,依靠法律、法規對環境監測企業進行約束和限制,確保其健康發展。在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化發面,山東省走在前列,早在2013年,山東省就通過外包的方式,將環境監測業務委托給有資質的相關企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我國環境監測市場化發展的開端。
2.2 提高環境監測透明度
對于環境監測過程中獲得的空氣質量數據,應該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公開發布。政府部門能夠根據空氣質量數據,總結環境監測工作中的問題,并對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做出調整,更好地應對霧霾天氣;而公眾能夠根據發布的監測數據,如PM 2.5數值等,做好預防霧霾天氣的措施,降低霧霾天氣對生活、身體健康等的影響,同時也能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從我做起保護環境,為霧霾天氣的治理和消除奠定基礎。環境監測工作透明度的提升,需要法律法規保駕護航。因此,我國要將環境監測數據公開化納入環境監測專項法律、法規,利用法律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透明度,讓公眾能夠及時獲取相關環境信息,及時做好應對不良天氣的準備,順利工作、健康生活。
2.3 增強環境監測把控力
環境監控的質量受到環境監測水平的直接影響,但是目前我國整體的環境監測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已經初步形成體系,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部門應該加大監測范圍,在監測PM2.5數值的同時,還應對產生霧霾天氣的污染源頭進行監測,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組成區域化的監測隊,及時監測導致霧霾天氣的污染源,并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加強監測信息的共享力度,形成快速監測網絡。目前我國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存在遺漏關鍵測評元素的問題,關鍵測評元素數據缺失,就無法得出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將遺漏的關鍵測評元素補充完整之后,就可以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對當前的空氣質量現狀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保證環境監測的質量。另外,我國在借鑒西方國家環境監測經驗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引入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和監測軟件,結合我國的空氣污染情況,開發和完善環境監測軟件系統,同時組織環境監測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先進的檢測技術、掌握監測軟件的使用方法,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2.4 開展地區合作與交流
霧霾天氣不受邊界和地域的限制,一旦出現會波及很多的城市,影響范圍非常廣,產生的危害也非常大。想要對霧霾天氣進行有效的監測,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單靠城市自身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強化相關部門地區間的合作與交流。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跨地區霧霾治理工作,聯合霧霾影響區內的城市對霧霾進行聯合監測和治理,但是治理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之間在相關工作的監管和管理上出現了重疊問題,不同的城市環境監測部門之間因為溝通和信息共享程度差,很多時候都在做同樣的工作,如霧霾數據收集等;在相關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的分配上也不盡合理,這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還浪費了很多的資源,阻礙了我國環境監測的社會化和能力建設。所以,各地區之間應該加強交流,對于獲取的監測數據和結果應該及時發布,實現霧霾天氣相關數據和信息的共享,綜合地區之間的實際情況,統籌調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環境監測數據收集、監測結果整理分析等方面實現分工合作,在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節約資源的同時,提高空氣監測質量。地區之間通過積極交流、團結協作,提高我國環境監測的質量,加快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和能力建設的進程。
3 結語
總之,我國環境監測工作任重而道遠,是應該充分重視的,需要相關部門和工作者不斷思考有效的工作策略,特別是針對我國近年來霧霾天氣的環境污染問題,應引起相關部門的充分重視,只有不斷的探索,積極思考有效方式,促使環境監測市場化、提高環境監測透明度、提高環境監測把控力、開展地區合作與交流,更有效地加強霧霾天氣環境監測的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1] 路娜,周靜博,李治國,等.中國霧霾成因及治理對策[J].河北工業科技,2015,32(4):371-376.
[2] 李娟.淺談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新思路[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4):9-11.
[3] 陳斌,陳傳忠,趙岑,等.關于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5,31(1).
[4] 張忠杰.從霧霾天氣看環境監測社會化能力的建設[J].中國鄉村醫藥,2015(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