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華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200 kw以上大功率中波發射機天線匹配網絡,介紹了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仿真設計的流程,并結合實際說明測試與調整的方法。
關鍵詞:中波天線;匹配網絡;仿真
目前國內有許多200 kW-1 200 kW的大功率中波發射機,所有發射機將信號傳輸到天線,都需要經過匹配網絡進行阻抗變換。阻抗匹配是為了保證信號或能量有效地從信號源傳送到負載,從而提升能源效益。天線匹配網絡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射機的運行狀態和播出效果。由于匹配網絡的設計要求高,需要考慮諸多因素,方案可選擇性多、計算量大。本文介紹利用計算機仿真軟件Smith和Multisim進行天線匹配網絡的設計流程和實際調試方法,希望能提高效率。
1.天線匹配網絡仿真設計流程
天線匹配網絡設計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阻抗匹配、濾波和防雷電設計。天線匹配網絡仿真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開始設計時,先把匹配網絡的相關參數準備好,如載波頻率、輸入阻抗、輸出阻抗、輸出功率等,再通過計算機Smith仿真軟件進行初步模擬,列出幾個可選方案。為減少損耗,匹配網絡一般不用電阻網絡而選用電抗元件電感和電容;為防雷電,一般在匹配網絡中采用電容接地的方式。下一步通過Multisim軟件,對可選方案逐個進行電路仿真分析,并模擬實際運行效果,計算各節點的電流電壓值,計算阻抗匹配效果和濾波效果,通過仿真儀器得出理論測量值,選出最優方案。如果第一輪設計方案都不夠理想,可以在第一輪方案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調整,再對優化方案逐一用Multisim軟件測試比較,產生一個比較滿意的設計方案。從理論上得出最優方案后,再根據實際安裝后的效果,利用網絡分析儀或阻抗電橋進行測試與調整,最后根據發射機實際運行情況和廣播發射效果,進行最終的微調,以滿足系統運行指標要求。
2.計算機仿真設計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如圖1所示,設計一個50Ω轉75Ω的天線匹配網絡,載波頻率為1 000 kHz,輸出功率為600kW,在準備好匹配網絡的己知參數后,就可以開始計算機仿真設計了。先用Smith軟件設計方案,再用Multisim仿真測試效果,比較得出最優方案。
3.Smith軟件設計方案
史密斯圓圖以作圖方式解決傳輸線有關的計算問題,Smith圓圖被廣泛地應用于匹配電路的輔助設計和顯示測量的數據。Smith軟件的應用使得設計更加簡便直觀,各種元器件都組件化模型化,通過預設參數,鼠標選取組件,在圖形上選擇位置,即可實現設計,是解決阻抗匹配、傳輸線問題極為便捷的軟件。設計人員常用Smith阻抗圓圖進行設譏最外圍單位圓為純電抗,實軸為純電阻,圓心為匹配點,圓圖上任何一點描述的是電阻和電抗的串聯,對應著一個反射系數和一個歸一化阻抗z=r+jx,r為零表示短路點,r為無窮大表示開路點,x為正數表示為感性,x為負數表示為容性。
匹配網絡類型一般選用r型網絡或π型網絡或r型網絡和π型網絡綜合應用,通常由電容和電感兩類無源元件構成,可各做一個方案,盡可能把各種滿足條件的方案都列舉出來,再進行性能測試比較。對于中波天線匹配網絡,常采用窄帶設計原則,保證電路Q值高。設計時也要考慮實際元器件的參數范圍,并盡可能少用電感。電感的Q值比電容低許多,電感太大也不好加工安裝;單個真空電容可選范圍在500-2 000pF左右,容值太低性能不穩定,容值太高性能不可靠,可以串聯分壓或并聯分流,通過增設可調電容,實際測試時可隨時調整;設計時都要兼顧考慮,元器件盡可能要少,方便安裝和調試。因此,使用Smith軟件設計阻抗從50Ω轉換到75Ω,有多種方式和路徑可選。在這里選用一種常見模型π型網絡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阻抗從圓點DPI(50+jr)出發,先并一個800 pF電容后阻抗變換到TP2(47-j),再串聯一個7.6uH電感后阻抗變換到TP3(47+j36),最后并一個1600 pF電容實現阻抗匹配接近TP4(75+Jo),設計時阻抗有一點偏差也沒關系,最終匹配需要現場測試和調試。
4.Multisim仿真測試效果
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電路原理圖,并對電路進行仿真。Multisim擁有強大的儀器儀表組件,如數字多用表、函數信號發射器、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瓦特表、網絡分析儀等常用儀器庫,均可隨時便捷使用。按圖2所設計的電路,通過選取組件仿真元器件,搭建仿真電路,按F5運行后,可以看到仿真測試的效果(見圖3)。通過仿真數據,可以發現,電壓峰值都在20 kV以內,采用真空電容基本可以滿足要求。但通過電容C1的電流比通過C2的電流大一倍多,且峰值過大。因此,可以優化方案,調載電容C1改用一個1 000 pF的固定電容和一個1 000 pF的可調電容并聯,并把可調電容值預先調到600 pF的位置,這樣既實現了分流,又給調試留有了余地。通過不同電路的效果對比,可以選取綜合參數最佳的方案,仿真測試滿足設計要求后,進行實際調試。
5.實際調試方法
程序仿真是非常理想的模型,仿真提供一個變化的趨勢和走向,所有天線匹配網絡的仿真數據與實際電路結果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仿真設計出最佳方案后,必須通過實際的測試才能確定方案的可行性。一般先進行冷態測試,再進行加電測試,最后是穩定性測試和試運行。
冷態測試時,實驗使用的儀器是南京普納科技公司的PNA3628D矢量網絡分析儀和OIB-3型運行阻抗電橋,儀器測試阻抗方法可以參照相應儀器的使用說明書進行。先測天線阻抗,再逐級連接匹配網絡測量調試。很多大功率中波發射機有多級匹配網絡,逐級使阻抗測試值接近理論設計值。調整時,一般先調電容,電容一圈大約20 pF,順時針旋轉3~10圈,看阻抗變化趨勢,不行再逆時針旋轉。如果變化不大,再調整電感,每次調整都要做好記錄。
冷態測試完畢后,在匹配網絡的高壓大電流節點貼60-100℃的溫度標簽,有利于觀察溫度變化,檢測設備的穩定性;檢查各項安全措施后,再加電測試。先低功率開機,查看發射機輸出功率、反射功率、天線零點、網絡零點等運行狀態和參數,逐步加功率,并記錄各表值變化情況,最后去天線發射場區,測量天線正前方約1 km位置的場強,得出實際發射效果的測試數據。如圖3所示,當發現有參數偏離正常值時,就需要對匹配網絡進行微調,一般是摸索性地調試,根據變化趨勢來進行相應調整;常常需要進行多次細微調整,比較后才能確定最佳調整狀態,使整套系統指標良好。系統需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不同外部環境的考驗,通過發射機運行的實際狀態和廣播發射效果,才能最終判定匹配網絡的優劣。
6.結語
大功率中波天線匹配網絡的設計和調試是一項綜合性工程,計算機仿真軟件使設計更加直觀方便高效。本文是筆者近幾年在實際工作中的一點經驗總結,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