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震,趙曉紅
(1.中山市人民醫院口腔分院正畸科; 2.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麻醉科,廣東 中山 528400)
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
齊 震1,趙曉紅2
(1.中山市人民醫院口腔分院正畸科; 2.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麻醉科,廣東 中山 528400)
目的 研究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 選擇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100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微型支抗組和傳統組,每組各50例。傳統組采用傳統正畸方法治療,微型支抗組在傳統組基礎上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比較2組患者治療成功率,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和磨牙移位距離及患者治療過程不良反應(輕度水腫、口腔炎癥、不適感)發生率。結果 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成功率更高(P<0.05);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更大,磨牙移位距離更短(均P<0.01);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過程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1)。結論 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治療成功率,改善正畸治療效果,減少口腔炎癥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微型種植體支抗; 口腔正畸; 青少年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常需要絕對支抗抵抗矯治力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傳統多采用固定舌弓、口外弓、頜間牽引等方法,但效果不理想,還可能導致后牙前移,給患者帶來不適感。近年來,隨著口腔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不依賴與骨結合進行固位,而是利用種植體和骨組織之間機械嵌合力進行作用,療效可靠且創傷小[1]。本研究對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市人民醫院口腔分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青少年口腔正畸患兒100例,均無牙齦炎、進展期牙周炎、口腔黏膜病或系統性疾病,口腔衛生良好。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微型支抗組和傳統組,每組各50例。微型支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13~25(19.34±2.13)歲;傳統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3~26(19.19±2.5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傳統組采用傳統正畸方法治療:正畸前先常規刷牙清潔牙齒,再用洗必泰溶液對口腔進一步清潔,清潔后進行直絲弓矯正治療。
微型支抗組在傳統組基礎上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先做口腔錐形束CT(CBCT)檢查,攝X線片,對牙根形態、部位和周圍組織結構進行檢查,選擇合適微型種植體,確定植入部位、深度和角度。植入部位以膜齦結合處偏向牙根2~3 mm為佳,植入角度垂直于骨面。將微型種植體植入前需先用黃銅絲標記,植入后牙齦處不能附著黏骨膜翻瓣,需切開牙槽黏膜處,以預防軟組織卷入牙槽中。術后再次攝X線片,對微型種植體支抗跟牙根關系進行觀察。術后給予彈力線、鏈狀橡皮圈和拉簧進行微型種植體加力,避免因受力過大而脫落。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治療成功率(種植體固定良好,外觀良好,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無不適感為成功,否則為失敗),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磨牙移位距離和治療過程不良反應(輕度水腫、口腔炎癥、不適感)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成功率比較
微型支抗組成功率為100.00%(50/50),傳統組成功率為76.00%(38/50),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成功率更高(P<0.05)。
2.2 2組治療過程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過程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1),見表1。

表1 2組治療過程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2.3 2組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和磨牙移位距離比較
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更大,磨牙移位距離更短(均P<0.01)。見表2。


組別n上中切牙凸距差l/mm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移位距離l/mm傳統組 502.39±0.7712.39±3.576.61±0.59微型支抗組504.51±1.4129.51±5.613.62±1.21t8.2749.02410.761P0.0000.0000.000
牙頜畸形為口腔常見多發病,其治療成功的關鍵在于避免感染,有穩定支抗支持。支抗是可抵消或抵抗矯治力的反作用力結構,牢固的支抗是口腔正畸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臨床傳統用顱面骨骼、口唇肌肉、牙弓等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舒適度低,穩固性差,安全性低下,容易出現感染、意外傷害等不良事件,且矯治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對于嚴重牙列擁擠患者,難以滿足治療需求。另外,因傳統支抗不穩定,容易出現支抗牙扭轉和旋轉,在治療后保持困難,容易復發,青少年難以配合長期治療,依從性低下[2]。
近年來,口腔正畸治療的專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得到發展和應用,其中以不銹鋼和鈦合金材質為主。種植體為一體式種植體,骨內部分為螺紋狀。跟傳統支抗比較,其直徑更小,可在牙槽嵴兩鄰牙牙根之間靈活植入,置入位置不受限。可與骨組織逐漸進行機械嵌合固位,具有較高的穩固性和舒適性,創傷小,可承受的正畸力較大[3-4]。在手術操作上,因支抗結構小,操作方便,手術時間短,無需特殊設備,取出可直接局部消毒后擰出,無需進行麻醉,患者幾乎無疼痛感,且擰出后血凝塊充滿遺留空間,可降低感染風險,加速創口愈合。微型種植體支抗的適應證廣泛,包括后牙前移時前牙支抗不足者、牙列嚴重擁擠或牙弓嚴重前突不允許支抗磨牙前移者、骨性嚴重開合導致頜面傾斜,需要絕對壓低后牙者[5-6]。
本研究結果顯示,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成功率更高,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傾角差更大,磨牙移位距離更短,微型支抗組相較于傳統組治療過程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可見微型種植體支抗為解決口腔正畸支抗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和方法,具有微創性、微型化、簡單化和無創化等特點,植入部位和適應證廣泛,操作更為簡單,可提升患者舒適度,患者接受度高[7-8]。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治療成功率,改善正畸治療效果,減少口腔炎癥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1] 劉洪,牟雁東,于曉光,等.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穩定和安全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8):1159-1164.
[2] 馮毅.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35(3):352-353.
[3] 郭軍,法永紅,蔡興偉,等.微型種植體支抗近移磨牙過程中的強支抗效應[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9):1577-1580.
[4] 孫玉剛,田紅,陳超.重度深覆(牙合)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系統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22):78-79.
[5] 吳禮樟.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1):269-269.
[6] 李偉,姚毅章,趙國廷.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應用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103-104.
[7] 肖麗娟.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0):49-50.
[8] 靳愛萍,胡曉聰,黃月燕.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6):1003-1004.
(責任編輯:鐘榮梅)
2016-10-21
R783.5
A
1009-8194(2017)04-0086-02
10.13764/j.cnki.lcsy.2017.0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