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惠州市惠城區第二婦幼保健院超聲影像科, 廣東 惠州 516001)
三維超聲聯合磁共振成像檢測在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診斷中的價值
張曉紅
(惠州市惠城區第二婦幼保健院超聲影像科, 廣東 惠州 516001)
目的 探討三維超聲聯合磁共振成像(MRI)檢測在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對63例經分娩或應產后證實為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孕婦的產前三維超聲與MRI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2種檢測方法及其聯合檢測診斷符合率,同時對2種檢測方法的圖像質量進行評分。結果 MRI檢測圖像質量評分與得優率均較三維超聲檢測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維超聲、MRI及其聯合檢測診斷符合率分別為85.7%、87.3%、100.0%,其中三維超聲漏診9例均經MRI檢查得到證實。結論 三維超聲和MRI診斷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均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但二者聯合診斷所得圖像質量可互補,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漏診的發生率。
三維超聲; 磁共振成像; 胎兒; 骨骼發育異常
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種類繁多,受累部位涉及胎兒頭顱骨、軀干骨、四肢及手、足等。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的發生率約為1/500,形成原因復雜,發病與遺傳疾病、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有關,屬于染色體異?;蚰承┚C合征表現的疾病[1-2]。隨著醫學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給做好產前檢查,保障母嬰健康提供了保障。及時發現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為后續治療提供有效依據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惠州市惠城區第二婦幼保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孕婦行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現對診斷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3例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孕婦年齡25~33歲,平均年齡(27.1±0.9)歲,孕22~37周,平均(32.6±2.9)周。63例孕婦產前均接受三維超聲與MRI檢查,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均經分娩或應產后證實。
1.2 檢測方法
1.2.1 三維超聲檢測
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Voluson 730 Expert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三維容積探頭頻率2~5 MHz,所有病例均由有經驗的超聲專業人員完成掃查并分析結果。孕婦取平臥位,探頭置于孕婦腹部,先采用二維超聲掃查定位,儲存信息并分析診斷。然后切換三維容積探頭,按照胎兒超聲檢查的順序,對胎兒的頭部、顏面部、脊柱、軀干、四肢進行掃查,對易出現發育異常的重點部分重點觀察,如胎頭、脊柱等。選擇感興趣區進行靜態三維掃查,掃查時固定探頭,避免因探頭移動而導致的圖像模糊,自動掃查2~6 s。對超聲探頭的入射角角度進行調整,對胎兒異常部位需進行2~5次三維掃查,采用無運動偽像三維容積數據,并儲存信息。
1.2.2 MRI檢查
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1.5T超導磁共振掃描(SIMENS MAGNETOM ESSENZA體部相共振線圈),患者取仰臥位,伸直兩腳,人體正中矢狀位與床面長軸中線一致。掃描范圍為整個子宮。掃描參數:TR 2200/TE90ms,帶寬62.5kHz,矩陣224×224,視野(32~44)cm×(32~44)cm,NEX0.5,其中T2加權成像(W1)經單次激發性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1經擾相梯度回波序列,記錄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與評分標準
比較2種檢測方法及其聯合檢測診斷符合率,同時對2種檢測方法的圖像質量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優5分,圖像質量非常清晰,沒有發現偽影,組織結構顯示清楚,成像平面標準,視野大,分辨率及組織特異性高,骨骼形態、長度顯示佳,診斷明確;良4分,圖像質量好,偽影較少,組織結構能夠大部分顯示,成像平面較標準,視野大,分辨率較高,組織特異性較高,骨骼形態、長度顯示良好,診斷較明確;差3分,圖像質量差,偽影較多,組織結構只能少部分顯示,骨骼形態、長度顯示不佳,診斷不明確。
1.4 統計學方法
2.1 三維超聲與MRI檢測及其聯合檢測診斷符合率比較
三維超聲檢測結果診斷符合率為85.7%(54/63),MRI診斷符合率為87.3%(55/63),二者聯合診斷符合率為100.0%(63/63),其中三維超聲漏診9例均經MRI檢查得到證實。三維超聲與MRI檢測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聯合診斷符合率比較,2種檢測方法診斷符合率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維超聲與MRI檢測及聯合檢測診斷符合率比較
2.2 三維超聲與MRI圖像質量評分比較
MRI檢測圖像質量優49例(77.8%)、良9例(41.3%)、差5例(7.9%),圖像質量評分(4.89±0.12)分;三維超聲檢測圖像質量優31例(49.2%)、良15例(23.8%)、差17例(27.0%),圖像質量評分(3.38±0.27)分。MRI檢測圖像質量評分與得優率均較三維超聲檢測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造成胎兒在宮內發育過程中出現骨骼結構、數目、形態等特征異常,是導致先天性殘疾的重要原因。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是一種嚴重的出生缺陷,且畸形種類多,包括胎兒頭顱骨、軀干骨、四肢、手足、成骨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不全等。胎兒骨骼系統發育若未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致殘、致死率高,即使胎兒順利娩出且成功存活,也會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給新生兒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如何有效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胎兒的出生是當前計劃生育和產科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3-4]。
產前診斷和篩查是降低骨骼系統發育異常胎兒出生率并針對診斷結果選擇后續治療方案的關鍵,主要是指在遺傳學咨詢的基礎上對孕產婦進行影像學檢查和遺傳學檢測,對宮內胎兒發育情況進行判斷,從而為是否終止妊娠,采用何種治療方案提供指導意見。針對該病的診斷,以往主要依靠二維超聲和X線檢測,但二者均具有一定的缺點,漏診率較高。如二維超聲對胎兒某一部分骨骼系統的全貌無法實現在一個平面的清晰顯示,尤其是遇到羊水少、胎兒體位不佳時,圖像質量清晰度較差。而X線片雖然對骨骼的結構、數目和形態能夠較清晰的顯示,但X線對胎兒同時具有嚴重的致畸性,并不適用于對胎兒的常規檢查[5-6]。三維超聲對胎兒脊柱、四肢骨的結構、數目、形狀,對骨骼系統的連續性和相關性診斷效果較好,而且不受羊水量少限制,可為骨骼系統發育異常產前診斷提供更多的信息[7-8]。但是三維數據的獲得和成像質量是以二維掃查為基礎的,且三維檢查過程中,圖像質量可能受到胎動的影響,對醫師正確理解三維圖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可能導致漏診的發生。本研究對63例孕婦的三維超聲檢測結果診斷符合率為85.7%,漏診9例,漏診率為14.3%。
快速掃描序列誕生后,胎兒MRI診斷在產前檢查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研究對63例孕婦的MRI檢測結果診斷符合率為87.3%,其中三維超聲漏診9例均經MRI檢查得到證實,表明MRI診斷能夠較好地增加、更正新的診斷信息。MRI診斷不受胎動等因素的影響,可多方位成像,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較好,尤其是對胎兒軟骨發育不全、短肢畸形、手部畸形、顱骨缺損、半椎體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臨床研究[9-10]表明,MRI在成像平面、視野、分辨率及組織特異性等方面的圖像質量優于超聲診斷,而超聲骨骼形態、長度顯示良好,與超聲聯合診斷所得圖像質量可互補,從而獲得準確的診斷結果。
綜上所述,三維超聲和MRI診斷胎兒骨骼系統發育異常均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但二者聯合診斷所得圖像質量可互補,MRI可以補充三維超聲因胎動造成的偽像而影響圖像判斷的情況,從而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漏診的發生率。
[1] 喻勇,楊華.超聲對胎兒骨骼發育異常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4):293.
[2] 廖麗娟,黃文武.實時四維超聲對胎兒骨骼發育障礙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4,9(31):39-40.
[3] 伍文霞,徐永蓮,熊德慶,等.產前超聲診斷胎兒骨骼系統及肢體畸形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3):4852-4853.
[4] 歐婉燕,林萍,陳瑞芳,等.三維超聲對胎兒骨骼畸形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院,2013,13(12):60-62.
[5] 何建國.鉛對兒童骨骼發育影響的X線觀察[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2,17(6):10.
[6] 武斌.淺談如何有效減少X線對孕婦胎兒的刺激[J].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2011,2(7):110-111.
[7] 聶婭,曾美玲,黃惠甜,等.三維超聲技術對胎兒四肢骨骼發育異常的診斷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8):2231-2233.
[8] 伍文霞,徐永蓮,熊德慶.胎兒四肢骨骼系統發育畸形的產前超聲診斷[J].大理學院學報,2011,10(8):73-74.
[9] 鄧學東,李紅,梁青,等.超聲鑒別診斷技術在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CD].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4):711-718.
[10] 鮑天萍,石德峰,牛宗保.超聲聯合MRI對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3):92-94.
(責任編輯:況榮華)
2016-07-28
R445.1
A
1009-8194(2017)04-0088-03
10.13764/j.cnki.lcsy.2017.0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