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雪琴,張 超,朱 劍,潘銀河
(南昌大學1.研究生院醫學部2016級; 2.第二附屬醫院a.護理部; b.神經外科,南昌 330006)
護理亞專業小組在神經外科的應用效果調查
應雪琴1,張 超2a,朱 劍2b,潘銀河2b
(南昌大學1.研究生院醫學部2016級; 2.第二附屬醫院a.護理部; b.神經外科,南昌 330006)
目的 調查神經外科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及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定量表對神經外科32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前后的評分進行比較。采用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量表對神經外科收治的200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實施前后得分。結果 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后,護士核心能力總分由(137.66±33.22)分提高到(149.28±31.96)分,護士工作滿意度總分由(69.35±10.27)分提高到(84.68±10.20)分,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曉率由55.6%提高到70.3%,實施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能夠提高護士的核心能力、護士工作滿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曉度,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神經外科; 護理亞專業; 應用效果
護理亞專業化即專業細化,指在傳統的一、二、三級醫學專業分類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專業分類,是一項全新的學科和人才管理方法[1]。護理學科作為一級學科,為護理專業技術深入高層發展,亞專業化已成為臨床學科發展的策略和方向[2]。20世紀90年代,國際神經外科開始向亞專業發展[3],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小組自2012年開始成立亞專業組,為使患者能夠得到系統化、專業化的整體護理,2014年開始實行護理亞專業小組,相同專業的責任醫生護士將組成一個團隊,醫護一體,共同負責本組的臨床、護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過2年的臨床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本研究對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前后的效果進行調查,旨在提高護士核心能力及護士工作滿意度,滿足患者對專業化護理服務的需求,提高護理質量,也為亞專業化護理小組的構建提供參考和借鑒。
1.1 調查對象
時間:2015年1—3月、2016年10—12月。選取本院神經外科32名注冊護士,具有獨立值班能力且參與了亞專業護理小組的成員進行問卷調查。排除未加入護理亞專業組的護士,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完畢統一收回,共發放32份問卷,收回32份,回收有效率100%。學歷:中專11人,大專12人,本科9人;年齡20~32(25.65±3.58)歲;工作年限2~16(8.67±4.32)年。職稱:護士19人,護師8人,主管護師5人。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經外科收治的200名患者,年齡20~80歲;男111例,女89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9例(59.5%);城市戶口79例(40.5%)。
1.2 調查方法
分別于2015年1—3月(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前)、2016年10—12月(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后)采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及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定量表(MMSS)對32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患者健康教育知曉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知曉率量表進行問卷調查。
1.2.1 CIRN
CIRN是劉明等[4]護理專家在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質性研究框架基礎上編制的,其包括7個維度、58個條目,以Likert5級計分法(0=完全沒有能力,1=有一點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夠的能力,4=很有能力)計量,分數區間為0~232分,測試者如果總分得分較高,說明具有較高且全面的護士核心能力;如果在單個維度的得分較高,說明該護士在相應維度上具有較高的能力。該量表總體信度Cronbach’s α值0.89,7個維度Cronbach’s α值為0.79~0.86,效標效度r=0.44(P<0.05),兩周間隔重測信度Pearson’sr為0.83。
1.2.2 MMSS
MMSS是陶紅等[5]在收集國內外護士工作滿意度相關資料、參考護士工作滿意度相關分析、護士工作滿意度測評體系的構建等研制而成。MMSS量表包括8個維度,共38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從完全同意”(記5分)到“完全不同意”(記1分)。量表總分為各項目的累計得分,分數越高,工作滿意度越高。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錄入數據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后:注冊護士的核心能力總分顯著提高(P<0.05),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七個維度中,領導能力、法律倫理和教育咨詢等三方面尚存在缺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護士工作滿意度總分由(69.35±10.27)分提高到(84.68±10.20)分(P<0.05);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由55.6%提高到70.3%(P<0.05),見表2。

表1 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前后護士核心能力的比較 分

表2 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前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曉度比較
3.1 亞專業護理小組可提高護士的核心能力
隨著醫學學科亞專業的迅速發展,護理亞專業化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在國外,大部分專業已經開始實行亞專業,如精神科、手術室、急診、麻醉及重癥護理等,改進了醫療服務質量,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并對其他國家培養和建立亞專業化護理模式產生極大的影響[6-7]。近年來,國內對亞??谱o士的培養日益重視,但涉及范圍很窄,只在糖尿病、ICU、傷口造口護理等領域[8],神經外科領域尚未實行。本調查結果顯示,神經外科自實施亞專業護理小組后,護士在批判思維、臨床護理、人際關系、科研及核心能力均較前有顯著性提高。這與神經外科實施亞專業化,將護理人員進行亞專業分組,有利于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不同學歷的護士分層使用,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有關[9]。本研究應用亞專業化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自主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加強,能夠獨立、積極快速的處理臨床問題,減輕了醫生的負擔,醫護配合融洽。護理人員為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經常參加專科知識和技能培訓,查閱大量文獻,定期組織討論和學習。王永志等[10]提出,定期集中文獻學習和討論,在日常診療中提煉科研問題,培養臨床科研思維與能力,是適應學科發展的途徑。在本研究中,護士領導能力、法律倫理及教育咨詢能力尚有欠缺,這可能與中國內地護理亞專業化尚處在初級階段,專業課程學習和工作培訓不足,團隊管理不到位有關[11]。在以后的培養中,需強化護理專業團體的管理能力、領導力的培養,增加相關法律倫理課程,全方位提高??谱o士的綜合素養,提升教育咨詢能力。
3.2 亞專業護理小組可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
本調查結果表明,實施亞專業護理小組后,護士工作滿意度由實施前(69.35±10.27)分提高到實施后(84.68±10.20)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又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廖濤等[12]研究表明,手術室骨科成立亞專業組,醫護人員配合默契,提高護理質量。夏俊琳等[13]研究表明,急診科成立護理亞專業組,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和護士工作滿意度,為亞專業護理模式開展提供便利。神經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工作繁重,實施亞專業小組模式,一方面醫護共同查房,護士對分管患者病情熟悉,護理工作連續性好,護士的工作壓力也可以減輕;另一方面護士的專科知識迅速得到提升,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專業的護理服務,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個人的職業成就感隨之提高。
3.3 亞專業護理小組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通過實施亞專業護理模式,醫務人員更加注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加強了出院后的延續性健康教育,讓患者對疾病和自身情況有更好的認識,本調查顯示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由55.6%提高到70.3%。孫國榮等[14]研究表明,建立亞專業化診治模式,實行“一條龍”式的服務和管理,可提升患者滿意度,加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楊小玲等[15]認為,對患者身體、心理、精神、意識進行整體評估,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并實施,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加強護患溝通,可促進患者康復。
總之,本調查結果顯示,在神經外科實施護理亞專業小組,能夠較快地提高護士核心能力和工作滿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可以作為提升臨床護理質量的一個抓手,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實行亞專業化護理模式尚處在起步階段,還需廣大醫療及護理人員共同努力,促進護理亞專業化發展。另外,考慮到本研究樣本例數和評價指標的局限性,后續需進行多中心調查和隨訪,為開展護理亞專業小組提供更加科學、客觀的依據。
[1] 郭遠航,王勛英.淺談綜合性醫院的亞專業分化[J].浙江醫學,2007,29(11):1225-1243.
[2] 楊小玲,袁麗,武仁華,等.亞專業化護理模式對護士核心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42-2144.
[3] Ostertag C.Subspeciality training in neurosurgery [J].Acta Neurochir Suppl,1997,69:126-129.
[4] 劉明,殷磊,馬敏燕,等.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結構效度驗證性因子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04-206.
[5] 陶紅,胡靜超,王琳,等.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定量表的研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9,30(11):1292-1296.
[6] Phd K W R.Forensic nurs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n integr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1,18(3):236-246.
[7] 曹嵐,李映蘭,賀蓮香,等.危急重癥亞??谱o士培訓方案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9):60-62.
[8] 王芳,袁麗,熊真真,等.護理亞專業化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2):129-131.
[9] 楊海燕,呂芬,姚畑,等.神經內科亞專業護理小組的構建與臨床實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2):219-221.
[10] 王永志,陳寶師,張忠.神經外科亞專業化模式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8):120-122.
[11] 馮金娥,楊麗黎,葉志弘,等.美國護理專業化發展回顧及對我國護理發展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02-504.
[12] 廖濤,黃浩,秦小娟,等.建立手術室骨科護理亞專業組的效果評價[J].西部醫學,2013,25(4):628-629.
[13] 夏俊琳,王曉君,蔣飛.建立急診護理亞專業組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43-144,149.
[14] 孫榮國,曾智,饒莉,等.臨床專業化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0):1864-1865.
[15] 楊小玲,袁麗,武仁華,等.亞專業化護理模式在優質護理活動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4,28(24):3044-3045.
(責任編輯:羅芳)
Efficacy of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Group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YING Xue-qin1,ZHANG Chao2a,ZHU Jian2b,PAN Yin-he2b
(1.2016 Grade of Medical Department,Graduate Schoo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2a.Department of Nursing; 2b.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
Objective The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group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2 nurses using the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s and nurse job satisfaction scale.Furthermore,200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us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scale.Th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group.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group,the total score of core competencies for nurses increased from 137.66±33.22 to 149.28±31.96,the total score of nurse job satisfaction increased from 69.35±10.27 to 84.68±10.20,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tients regarding health education increased from 55.6% to 70.3%.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group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enhances the core competence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of patients,and thereb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neurosurgery; sub-professional nursing; efficacy
2017-01-16
江西省衛計委普通科技計劃項目(20155325)
應雪琴(1992—),女,研究生,主要從事外科護理、護理管理的研究。
張超,主任護師,E-mail:931048874@qq.com。
R473.6
A
1009-8194(2017)04-0091-03
10.13764/j.cnki.lcsy.2017.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