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艷軍
高校廣播播音主持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
□ 單艷軍
“廣播播音主持”是高等院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一門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核心課程。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廣播媒體發展的需要,針對課程的培養目標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從考核方式入手,對廣播播音主持課程進行改革研究。
廣播播音主持;考核方式;改革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高等教育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由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北京廣播學院在1963年始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近十幾年的蓬勃發展,全國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高等院校近300所。在進行人才培養方面,各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公共基礎課的設置基本一致,涵蓋了英語、語文、體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教育、軍事理論、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等多個領域。
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各院校卻不盡相同。從播音專業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它體現了不同規格的人才培養模式。縱觀當前各大院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專業課程一致的部分主要包括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學、播音創作基礎、語言表達、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六大專業核心課程,不同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各高校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及結合自身實際條件而開設的各具特色的相關專業課程。
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藝術、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播音與主持概論、文藝作品演播、新聞采訪與寫作、電視節目編輯制作、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演播室導播實務、美術基礎、形象策劃與設計、戲劇表演、演講與辯論等。
(一)廣播播音主持課程傳統教學方法
理論總是服務于實踐,在播音專業更是如此。如何把掌握到的知識和能力運用到新時代不同形式的播音主持工作中?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傳統教學方法面臨諸多挑戰。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廣播播音主持”的課程被安排在“普通話語音”“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語言表達”課程之后,“電視播音主持”課程之前,在整個專業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
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六大核心課程之一,“廣播播音主持”課程的傳統教學一直沿用的是以大課理論、小課實訓的方法進行。各院校一般由主課老師對教材中的各個章節內容進行講解,系統、深入、全面、透徹地講解理論知識,在分組小課實訓時,由小課老師進行實際技巧練習的課堂點評。被動模仿、先學后做是本門課程傳統教學的主要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媒體對于播音員主持人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教學方法也見疲軟乏力之勢,而在此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在應對當前的實際工作時,力不從心,缺乏主動性,較難進入職業角色,學習到的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常常出現脫節現象。
(二)改革思路分析
隨著網絡時代信息媒介的飛速擴張,各種新媒體正在快速改變著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傳統媒體行業更是首當其沖。以往傳統電視、電臺節目所依賴的渠道優勢在網絡面前已不復存在,在這個“處處都能開直播,人人都能當網紅”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適應和接受新媒體帶來的變革,是需要播音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同時,在全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臺對主播能力要求早已脫離了早期的播音技能和聲音形象塑造的唯一標準,即興表達能力、采編能力、包裝策劃能力、后期制作能力已經成為當前主播的必備能力。在民眾獲取新聞資訊非常迅速且便捷的當今,主播面臨著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和挑戰,如何利用網絡提升廣播內容的吸引力,增強受眾粘性和忠誠度;如何在信息爆炸熱點眾多的信息海洋中摘取聽眾最感興趣的關注點;如何面對網絡電臺類型多、資源廣、題材新、成本低、尺度大的沖擊,已經成為當前廣播節目不得不面臨的重要難題。因此改革傳統課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適應這些新時代的沖擊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有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教學方式采取的基本是大課教學、小課教學和課外實踐的模式,幾乎每所開設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校都在使用《普通話語音和播音發聲》《語言表達》《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這四本教材,教師通常采用配合音視頻資料親身示范講解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雖然這種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體系,并且也成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播音員和主持人,但是,不能利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進行開放式和多元式的學習,缺少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沒有相對應的完整的體系應對網絡化時代的變革,在“廣播播音主持”課程教學中新媒體技術的欠缺非常令人遺憾。
學以致用,學以就業,是當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廣播播音與主持專業更是如此,響應國家教改要求,以就業要求為培養目標,勢必要在考核方式上做出改革。因此,廣播播音主持課程需要結合時代要求進行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方式——學生分組課下錄制完成一期廣播節目的音頻作業,已無法適應當今電臺直播常態的需要,為了創新考核方式,河南工業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依托本專業創辦的忠誠傳媒工作室,在對2014級學生進行廣播播音主持課程考核時,采用廣播節目網絡在線直播的方式,通過花椒直播、荔枝FM進行現場同步直播(見圖1、圖2),學生兩人一組提前進行討論確定主題,并進行內容、音效、背景音樂的準備,要求節目形式完整,內容充分,能夠展現良好的播音主持能力,時長3分鐘。專業老師們通過網絡觀看收聽節目進行同步打分,其他年級學生在線收聽觀摩學習,互動反響熱烈。

圖1

圖2
傳統的廣播節目錄播考核,使一些學生過于依賴后期剪輯而忽略了基本功的練習。在本次直播考核過程中基本功的各種問題顯露無疑,比如吐字歸音不清晰、交流狀態不好、沒有播講欲望、對手之間對話沒有對象感等。低年級學生在觀摩學習其學長學姐的課程考核時,不僅僅更加直觀地了解考試形式和內容,更對廣播播音主持需要培養的能力以及在實際電臺工作中的工作狀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對比。通過本次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清晰直觀地反映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加強的重點方面,給專業老師今后的實際教學指明了方向。
首先,在平時小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簡單地照本宣科,只是按照課本上的理論章節進行新聞播音、評論播音、通訊播音、文藝播音和節目主持藝術五個篇章的練習,除了訓練學生廣播節目的播音主持之外,還需要加強學生對節目的前期策劃、宣傳包裝、節目內容的文本寫作、后期編輯等一系列能力的訓練,在分析電臺明星欄目的過程中,發現廣播節目的創作生產規律。具體實施起來,就是讓學生針對各種節目類型(比如新聞、娛樂、文藝、社教),完成從前期市場調研、目標受眾選擇,中期節目制作、片頭片花包裝,到節目播音主持、后期編輯制作這一期廣播節目從無到有的完整過程。
其次,各種類型的廣播節目特點不同,播音主持語言特征和技巧方法也各不相同,把握廣播的傳播特點,引導學生針對節目類型的不同進行風格鮮明的節目播音。比如廣播新聞播音和廣播評論播音在語言特征和相關技巧方面如何準確把握異同之處;生活服務節目播音和綜藝娛樂節目播音在策劃和包裝方面如何把握側重點;談話節目在選題、撰寫時如何抓住聽眾興趣點;資訊類節目的播音要領如何把握等方面,通過課上實踐練習、課下音頻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針對廣播媒體實際發展的需要,鍛煉學生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鼓勵學生廣泛嘗試不同類型節目的播音,分組練習、小組合作,依托網絡直播、廣播平臺,高頻率地進行廣播節目的在線直播練習,通過質高量多的頻繁練習,提升學生在節目直播時的即興反應能力和言語組織能力以及情緒調動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
(一)教材選擇與時俱進
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仍在使用中國傳媒大學2002年版“實用播音教程”第三冊《廣播播音與主持》作為專業教材,除去教材基礎的知識內容之外,其他內容多源自于數十年前的播音資源,陳舊的訓練內容、保守的結構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播音主持業務需求,因此必須更新教材內容,補充輔助教材,根據時代需求調整教材選擇方案。
(二)教學理念、方式、目標不斷更新
媒體以及網絡的快速發展,給廣播播音主持專業教師提出了更多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要求,專業教師在教學理念、方式、目標等設置上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從而契合時代需求。這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大量的實踐經驗,還需要教師具有敏感的媒體思維和洞察力,從而不斷地總結、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確保學生能夠汲取到優質的思維精華。
(三)提高軟硬件資源條件
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課程,廣播播音主持實踐過程中的硬件資源也非常重要。可參照行業標準,構建一系列滿足軟硬件需求的標準演播室,還原真實演播環境,保證學生緊跟行業趨勢,提高實踐效果。
(四)組織學生走到實踐中去
實踐是技能鍛煉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真正地走到實踐中去,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必由之路。在不斷的摸索中,我們找到越來越多的取得了較好效果的實踐途徑。首先,以實際環境作為實踐推動力,實地觀摩電視臺節目錄制過程,與工作人員實地交流,體會節目流程,從而了解真正的節目錄制與實施方案。其次,聘請高水平從業者指導學生實踐,指出問題,提出意見,從而提高學生業務水平,向業內高標準不斷靠攏。再次,利用場地資源(演播室、錄音棚等)和業界合作,將實際節目制作與錄制引到校園中來,為學生就近提供專業的實踐平臺。第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與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實訓實習。
1.蔡昕蘊.全媒體趨勢下播音主持教學環節適配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陳浪.廣播播音與主持教學設計[J].西部廣播電視, 2014(09):85-86.
3.鐘銘華,張璟.提高廣播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3(08):135.
4.孫冬梅.試論從聽眾注意角度談廣播播音主持技巧的提高[J].新聞傳播,2015(14):85-86.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