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利艷
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創設民主、平等、和諧、接納的環境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運用激勵機制;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情趣;優化課堂教學。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師生關系 激勵機制 學習興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重視學生的質疑,正是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
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應試教育,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環境,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不良的教學氛圍,還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方法和策略有:創設民主、平等、和諧、接納的環境氛圍;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運用激勵機制;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情趣;優化課堂教學。
以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前提,以創造性思維訓練激活思維、發展元認知能力為重點,堅持雙主體二元互補為原則,實現以學生愛學、會學、善學,發揮學生主體潛能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師的主體引導,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參與水平達到最佳狀態。“參與意識”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參與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這里包括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安排的一些顯性活動,如研究性學習、討論問題等。但是更大程度上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隱性思維活動。“參與水平”是指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思維水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現了學生的參與水平。
每節課必需做到課前預習。預習的目的就是知道老師下節課所講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哪些是已經掌握的,哪些知識還一知半解,存在哪些疑點、難點,整理自己的解題思路,看看和老師的思路是否對路,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聽講效率,不讓疑點輕易溜過。
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聽一聽孩子是怎樣回答的,不能隨意去否定學生的回答,因為教師畢竟是成年人,其思維方式不能與學生等同,有時學生的思維會超過教師的思維,會產生奇特的而新穎的想法。因此,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理解兒童的世界,對學生的回答不能輕易下結論,可引導、幫助,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又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必須讓學生明確邏輯推理的意義,邏輯推理的結構,邏輯推理的形式,邏輯推理的要求。所謂的邏輯推理,是指根據已知的判斷推出未知判斷的一種思維形式。邏輯推理包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就是尋找事物的共性,歸納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對象有部分屬性相類似,推出這兩個對象的其他屬性相類似的一種思維方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組織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教給學生如何判斷的推理過程,而與語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繹推理,小學生解題時大多是不自覺地運用了演繹推理,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追問為什么,要求學生會想、會說推理依據,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如14和15是不是互質數時,一定要學生這樣回答: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因為14和15只有公因數1,所以14和15是互質數。這樣運用演繹推理方法,經常進行說理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具體數學內容講授一些必要的邏輯知識,是學生能運用它們來進行推理和證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必須掌握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規律。教師應該結合數學的具體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基本規律,使他們明了不能偷換概念和論題。要使學生懂得論斷不能自相矛盾,在同一關系下對同一對象的互相矛盾的判斷至少有一個是錯誤的;論斷不得含糊其詞,模棱兩可,在同一關系下,對同一對象的判斷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不能有第三種情況成立。在數學證明過程中,必須步步有根據,每得到一個結論必須有充足的理由。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組織數學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判斷推理的過程,而與語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繹推理,小學生解題時大多是不自覺運用了演繹推理,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通過追問為什么,要求學生會想、會說推理的依據,養成推理有據的良好習慣。例如,學習了圓的認識后,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那一條是圓的直徑時,一定要求學生這樣回答:因為它是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所以是直徑。這樣運用演繹推理方法,經常進行說理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要指導積極遷移,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前人間接知識的過程,而指導學生知識的積極遷移、推進舊知向新知轉化的過程,也是學生繼承前人經驗的一條捷徑。小學數學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都潛含著共同因素,因而使它們之間有機地聯系著。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這種因素,溝通其聯系,指導學生將已知遷移到未知、將新知同化到舊知,讓學生用已獲得的判斷進行推理,再獲得新的判斷,從而擴展他們的認知結構。為此,一方面,在教學新知時,要注意喚起已學過的有關舊知。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要喚起學生對“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圖形的旋轉平移”等有關舊知的重現;另一方面,要為類比新知及早鋪墊。如幫助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要在教學整數時就幫助學生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
要強化練習指導,促進學生實現從一般到個別的運用。學生學習數學時、了解概念,認識原理,掌握方法,不僅要經歷從個別到一般的發展過程,而且要從一般回到個別,即把一般的規律運用于解決個別的問題,這就是伴隨思維過程而發生的知識具體化的過程。因此,練習設計要力求巧妙:一是要加強基本練習,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是要加強變式練習,使學生在不同的數學意境中實現知識的具體化,進而獲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是要針對易混易錯的知識設計對比練習,使學生獲得更為具體更為精確的認識;四要加強實踐操作練習和體驗學習,幫助學生把人的情感投入到學習中去,具體途經有:有目的的觀察、測量、作圖、試驗與操作等;五要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
弗賴登塔爾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有著極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育經驗。他認為數學學習主要是進行“再創造”,或者是他經常提出的“數學化”。按照他的觀點,這個“化”的過程必須是由學習者自己主動去完成,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強加的。“主體學習”型小學數學教材教法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讓所有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給所有學生以充分表現智慧與才能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
“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度。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每一個學生在此活動中都有很強的“向師性”,只有每一個教師真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才能有禮、虛心地聆聽教師的教誨,教師才能將學生的“向師性”轉化為飽滿的學習熱情和持久的學習動力。試想,一個受學生厭惡的教師又談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因此,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更應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