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群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市 401331)
【摘 要】構建優良的學風,提高學生培養的質量在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是一個依舊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學風建設的成功與否,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成效的高低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在學生日常管理上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去推動學風建設,本文進行了簡單的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日常管理;學風建設
學風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整體性的精神風貌,具體表現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習慣、學習意志等圍繞學習而展開的一系列指標的總和。擁有良好風氣的班級、校園,步入校園里的學生才能在濃厚的氛圍之中迅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扮演好自我的主要角色;擁有良好風氣的班級、校園,必定能在輸入——培養——輸出中鍛煉出一批又一批的合格畢業生和優秀人才。那么,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究竟如何去推動學風建設,構建良好的校風、學風,為學生搭建一個優良的學習平臺呢?
一、深挖不良學風的內外緣由
隨著時代的發展,每一代教育工作者都會感嘆當下學子學習態度與不良學習風氣,這種不良學風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只為考試合格,順利畢業。二是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不知道學習對于自己成長成才和人生發展的重要性。三是學習方式應試化。學習中大多表現出一種傳統的、應試的、局限性的學習方式,忽視了知識體系的建構,忽略知識視野的開拓。四是學習習慣不好。高校普遍存在的是學生自主安排時間較多,平時不努力、期末來突擊的現象嚴重,忽略了課程學習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五是學習意志不堅定。學習意志往往在“打開游戲一半天、朋友邀約一整天、瘋狂追劇不間斷”等“娛樂”活動之間的相互博弈中煙消云散、灰飛煙滅。六是學習紀律不嚴明。曠課、遲到、低頭等現象較多,課后作業抄襲應付較多,考試中的各種心思花樣,缺乏對于明確的、應有的學習紀律的敬畏和遵循。
不容否認,學生自身的問題是學風不好的關鍵因素。但是,輔導員的日常管理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的好,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謂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就是在強調良好的學風建設不只是學生的事情,與輔導員在育人、管理和服務中的努力也分不開。換言之,高職院校不良學風的存在更在于學校層面的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因而,探究在學生日常管理中的學風問題,摸尋不良學風的緣由,應立足學生和學校、老師兩個方面做一個深入的挖掘,方可真正弄清問題之根本,把準不良學風之病癥,為對癥下藥、治根固本創造條件。
二、把握學風建設的原則遵循
原則是處事的方向和指針,遵循客觀科學的原則是保障事情順利開展,逐步成功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要推動學風建設,必須遵循了做好“三全”原則,即必須做好全員學風建設,做好全方位學風建設,做好全過程學風建設。
第一,必須做好全員學風建設工作。所謂全員學風建設,即是學風建設要抓住全校學生,只有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其中,才能更好的促進學風建設工作的開展。學風是一種整體性的精神風貌。這種整體性就要求了學風建設中的全員性,任何一個人不參與其中都不能叫做整體性。因為,既存學風疾病的學生的自由散漫很快就會帶動一個寢室、一個班級、一個年級感染,產生潛在的聯動負面影響。所以,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存在的個體都應當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杜絕因個別的存在而導致學風建設的不徹底性。
第二,必須做好全方位學風建設。所謂全方位學風建設,即是說學風建設必須納入學校教書、管理、服務各方面工作中。只有教書環節的傳道授業解惑做好,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確崇高學習目標,獲得原生學習動力,端正自身學習動機;只有管理環節的紀律嚴明、外力推動,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自覺性,提升學習紀律性,逐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習得堅定學習意志;只有服務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各種有力環境和條件,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順利展開,才能有效進行。試想,沒有安靜的自習室,學生如何自修;沒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如何開拓視野;沒有貼心的后勤保障,學生如何靜心安排學習,等等。
第三,必須做好全過程學風建設。所謂全過程學風建設,即是說學風建設應在學生入學時開始,一直延續至其順利畢業。簡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三下五除二的外力助推就能實現的。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塑造只能在于學生每一天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習得、塑形、定型?!叭齑螋~、兩天曬網”式的學風建設不可能取得效果,更不能是一陣風式的活動型學風建設。通過一陣的集中活動不斷給學生以警醒和觸動,對于學風建設是有益的,但是這種有益不能離開日常的教育管理,離不開日常的引導和督促,離不開日常的熏陶和感染。日常學風建設的缺失,一陣風型的學風建設其動靜再大、現場效果再好、學生當場震動再大,都只是一陣風,都會“一切隨風而去”,煙消云散。同時,學風建設不能只將新生作為對象,大二年級、大三年級均應是對象。一定意義上高年級學風建設的效果直接影響著低年級的學風建設。有一種普遍的共識,現在的學生相信身邊的學長學姐比自己的老師多,學長學姐對于他們的影響更明顯。因而,可以說高年級的學風完全可以帶動低年級的學風,高年級的學風建設效果直接影響著低年級的學風建設。從這層意義而言,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必須注重全過程。
三、探索學風建設的現實路徑
在學生日常管理中的學風建設必將落腳到其現實路徑的探索,遵循一系列問題探索和分析,尋求對于問題的解決,從而為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路徑和現實可操作渠道,這是思考和探索的最佳狀態。結合對于不良學習風氣的原因探究和學風建設的“三全”原則,本文認為在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管理中學風建設的可行性路徑應著力于以下三個方面的探索。
第一,重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催生高職學生的內生學習動力。當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于未來不明確,對于所學專業的未來不明確。不再像高中一樣知道我學習在于要考大學,獲得生存立足之根本,大學之后我就可以工作,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完全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不再受書本、父母、老師的約束,自由自在、隨心隨欲。高中時,他們都還可以為了大學夢而埋頭苦讀。雖然大學夢看起來也那么的不具體,捉摸不透,可是他們明確大學有著一本大學、二本大學、三本大學、專科學校等世俗都清晰的等級劃分,我必須努力往更高層次的大學爬??墒牵搅舜髮W之后,他們都不同程度的迷茫了,不同程度的不知道讀大學的意義在哪兒,不同程度的不知道讀完大學之后能干什么,不同程度的不知道所學的專業是為了什么、能干什么、有畢業去向嗎?步入大學后的他們,周遭不再是如高中般充斥著濃烈的明確的大學夢,而是充斥著濃烈的迷茫氣息。因而,學風建設應緊抓這一點,重視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幫助學生認清大學意義、理清大學規劃、樹立人生理想,明確專業內涵、提升專業認知、增強專業歸屬感,形成專業學習、大學學習的目標和動力,逐漸催生內在學習動力。
第二,抓好教書、管理與服務,營造高職學生的外在學習動力。就學校而言要營造學生的外在學習動力應是幾個方面共同著力的。
首先是教書環節應突出優良的教風。教師是學生最為直接的榜樣和學習者,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一點一滴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態度和學習狀態,進而就影響著學校的整體性學習風氣。因而,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注重育人,注重對于課堂氛圍的調動和控制。當然,教師的教授方式、個人魅力等都直接作用與學生的學習狀態,因而這些因素也應作為學生學習的外在動力的營造范疇。
其次是學校管理環節應突出嚴明的政風。即是說,應不斷完善學生管理規定,特別是學籍管理內容,進而鄭重申明、廣而告之,最后嚴明遵循、嚴格執行。具體而言主要是分為約束性管理和激勵性管理。約束性管理是指強調學生的在校言行不能超越的范圍,其生活和學習必須在底線范圍內完成和開展。往往約束性管理伴隨著懲罰機制。具體而言,就是要對課堂考勤、寢室管理、考試考核嚴格把關,對有突破底線、挑戰底線的學生做出制度性處理,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提升制度對于學生學習的約束效果,實現外在動力的催生效果。激勵性管理是指通過對于優秀者、成績突出者做出相應表彰獎勵以此激發其再接再厲、不斷突破自我創造更優秀成果。這就是為了更好營造一種創先爭優的學習氛圍,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和學生實際創設一系列激勵機制,讓優秀帶動更多人優秀,進而實現整體優秀。
最后是服務環節應突出育人風向。高職院校的服務不同于社會服務環節,高校的服務都無處不在的作為一種教育資源而存在著。只要這種資源作用發揮得好,對于很多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其影響更為突出。因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修讀的服務類專業或技工類專業,這些專業與學校服務工作有著更多的直接關聯。因而,高職院校服務環節應從服務人員的把關、服務質量的提升、服務設施的更新、服務內容的創造等方面著手,讓服務成為育人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賈新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問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3):96-98.
[2]李玉龍.高職院校學風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4,(819):54-56.
[3]于建華,王雪燕,任心甫.高職院校學風建設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2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