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之昱
【摘要】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金融,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目前我國各區域的經濟產業結構差別還比較大,因此經濟結構迫切需要轉型,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金融來作為其支持。但是我國的產業結構還比較低效且經濟形勢粗放,這導致金融所具有的優化資金配置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關鍵詞】經濟結構轉型 金融抑制 經濟發展 金融體系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形勢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因此,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經濟結構轉型。經濟結構的轉型需要有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如果政策扭曲就會影響現行的經濟結構轉型,而扭曲的政策也就是扭曲的金融體系,即金融抑制。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產業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之間的平衡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為了可以使我國社會的經濟實現穩定發展求必須要降低金融抑制,從而有效的推動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
一、金融抑制的負面影響
(一)降低經濟增長的水平
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經濟增長的水平,從而使社會經濟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曾經有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想要實現合理化的經濟增長就必須使投資和儲蓄在我國的儲蓄經濟比重中相等。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相關的金融抑制政策很難實現國家最佳的儲蓄水平,這就導致缺乏充足的儲蓄資本來轉化成為投資資本。自然國家也就無法達到最適合的經濟發展狀態,這種情況下就是金融抑制限制了國家的經濟增長,從而使得其經濟增長停滯不前或者是非常緩慢。
(二)加大經濟分化差距
金融抑制還加大了國家的經濟分化差距,這對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也非常不利。不難發現發展中國家一般情況下都會對自己國家貨幣的價值高估,從而對匯率水平起到了限制作用。而諸如這樣的經濟措施往往會使得自己國家的貨幣升值,這就會造成其出口國外的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己國家產品的出口。這主要是由于政府為了刺激出口在制定貿易政策的時候是以金融抑制手段為主要依據的。從農民的手中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到農副產品,在出口這些產品的過程中補貼給出口商。這樣的融資方式為富人們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利益,但使貧困農民卻更加雪上加霜。很明顯這是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原則的,自然也就無法實現社會公平,從而不能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公平。
(三)對融資方式的發展具有限制性
上至國家,下至企業或個人其內部資源都是有限的,無法適應發展的實際需求,為了滿足發展需求相關企業或個人尋求外部資源。這就使得很多人都開始積極追求外源融資方式,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掌握外源融資渠道,從而對資金來源具有主動權。但是在現行的社會經濟下,進入抑制政策還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一些中小企業是沒有外源融資權利的,只有當地政府非常重視的大型企業才具有外源融資的權利。由此可見,外源融資這樣的融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對很多企業的融資起到了阻礙作用,進而對產業鏈的發展也起到限制作用,最終限制了企業的長久穩定發展。
(四)降低資本市場的運行效率
金融抑制政策還會降低資本市場的運行效率,從而導致資本市場的運行失靈。這主要是由于整體的需求明顯下降,從而導致勞務和商品需求也逐漸減少。從某種程度而言,這種需求的降低主要是因為自我限制而造成的。不僅如此,與勞務和商品的總供給相比,其總需求也相對減少,這就導致只能是停止價格上升或降低價格。久而久之,商品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就會失去真實性,從而使得價格也不能將其擴大供給、減少需求的作用真正的發揮出來。
二、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的具體表現
(一)在資源配置中價格具有基礎作用
基于目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在資源配置中價格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然而如果太過于實施金融抑制政策是無法對價格進行有效調控的,從而充分的發揮價格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和作用。如果這樣的配置方式長期得不到改變,就會造成市場不能正確的發揮其價格和資金的功能,從而產生融資成本,甚至無法將其資金價值充分的反應出來。基于此,粗放型經濟生產方式必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占據市場,從而無法有效升級和調整經濟結構。
(二)中小微企業能夠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現階段,中小微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前提條件是中小微企業必須運用靈活的融資方式并保持健康持久的發展。而如果長期實施金融抑制政策就會影響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方式,從而限制其融資方式。事實上,中小微企業為了連接產業鏈可以在市場經濟下運用各式各樣的融資方式,最終使企業可以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中小微企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企業不能健康持續的發展,就會對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轉型帶來極大的影響。
(三)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
現階段,很多金融體制都是以銀行為主導,且它們正在向市場化趨勢逐漸轉變,但是其產生條件和背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將市場作為主導的經濟體制具有非常大的改革和創新成分。一般情況下,政府在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政府應該加強手段干預、重視政策引導。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存在極大的弊端,盡管在國家監管方面也有所加強,但對于創新性的發展卻是非常不利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產業升級。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金融抑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一個國家過度實施金融抑制政策就很可能會導致其產業結構出現失衡現象。金融抑制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家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盡管在短時間內對制造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就長期而言,對經濟的發展卻非常的不利。所以,政府在制定經濟政府的時候應該根據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最大限度的保證金融市場可以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涵鈞.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轉型問題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03:12-13.
[2]王泳霖.淺析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的轉型[J].商,2015,48:140.
[3]張楠.金融開放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基于Pugno修正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5,10: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