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利用江蘇省制造業企業數據,構建衡量企業內外源融資約束的指標,實證研究表明融資約束對江蘇省企業出口的擴展邊際和集約邊際都有顯著影響,且存在“融資約束悖論”。
【關鍵詞】融資約束 擴展邊際 集約邊際
一、引言
江蘇利用改革開放,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契機發展了對外貿易。1985年江蘇省出口總額為15.86億美元,2015年為3386.7億美元,30年間增長了近214倍。其間,2008年江蘇省出口總額為2380.36億美元,2009年只有1992.43億美元,下降了16.3%。基于金融危機的思考,這說明融資這一因素可能是影響江蘇省企業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已有文獻相當部分采用單一指標衡量融資約束,比如康志勇(2011)采用流動比率指標,于洪霞(2011)、劉海洋等(2013)采用應收賬款相對比率指標等等。這些指標都只能從某一個方面反映企業的融資約束狀況。因而在本文的分析中,借鑒陽佳余(2012)的方法,從內源融資、商業信貸、銀行信貸三個方面綜合度量企業的融資約束。
與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創新點在于:在筆者閱讀的文獻中,尚未有學者專門研究融資約束對江蘇省企業出口的影響;采用多個指標綜合衡量企業的融資約束狀況。
二、文獻綜述
目前關于融資約束對異質性企業出口的影響,主要從出口的擴展邊際即企業是否出口、集約邊際即企業的出口規模、出口產品質量、出口市場數量等角度出發。
關于融資約束對出口擴展邊際的影響,理論界有兩種觀點。大多數學者研究表明融資約束制約了企業出口。該觀點在國外,代表人物有Muuls(2008)、Zhu(2011)等。在國內,陽佳余(2012)利用Heckman選擇模型,研究表明企業融資狀況的改善對其出口決策有促進作用。毛毅(2013)論證了融資約束影響企業是否出口以及出口的方式。劉海洋、孔祥貞(2013)基于東北三省的數據,驗證貸款回收率高的企業更傾向于出口。Greenaway等(2007)、韓劍等(2012)持另一種觀點認為融資約束并不影響企業的出口決策。
融資約束對出口的集約邊際的影響,理論界也是兩種觀點。Muuls(2008)、Berman等(2010)認為融資約束對企業出口密集度沒有顯著影響。Greenaway等(2007)等人認為融資約束會降低企業出口的密集度。陽佳余(2012)認為企業融資狀況的改善可提升出口密集度。劉海洋等(2013)研究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得出融資約束越低,其外銷份額越大。
此外,Manova(2012、2013)認為融資約束會減少企業出口產品的種類,降低企業產品的質量。Manova(2013)、Chan等(2013)得出隨著企業融資約束強度的增大,企業出口市場的數量是減少的。Bastos等(2014)認為企業的融資約束限制了企業出口增長的速度。
三、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
本文利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2005~2009)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為了精確研究起見,首先從該數據庫中篩選出連續5年均列入統計的江蘇省企業,刪除在出口交貨值、現金流量、應付賬款、利息支出、中間品投入等欄目存在統計錯漏值的數據,最終保留了12990個企業5年的數據。
(二)估計模型的構建
本文主要分析融資約束與江蘇省企業出口的擴展邊際和集約邊際之間的關系。其中,擴展邊際是指企業決定出口還是不出口,本文以企業出口交貨值為依據,構建企業出口虛擬變量ED,若企業出口交貨值大于零,虛擬變量為1,出口交貨值為零,虛擬變量為0。為了驗證融資約束與企業擴展邊際的關系,本文基于Greenaway等(2007)的模型,采用如下離散因變量模型:
集約邊際是指企業的出口規模,本文用出口交貨值占企業銷售值的比率來表示企業的出口密集度即集約邊際(EI)。為了檢測企業融資約束與企業集約邊際之間的關系,本文利用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采用如下模型:
(三)解釋變量的選取
1.核心解釋變量。內源融資約束(IF)。內部資金是企業融資的首要來源,本文使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存量占總資產的比率來衡量企業內源資金的相對充裕程度。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內源融資約束越低。
商業信貸約束(TLF)。本文采用應付賬款與銷售收入的比值來衡量商業信貸約束。該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商業信貸約束越低。
銀行信貸約束(BLF)。本文采用利息支出占總資產的比率來衡量銀行信貸約束。該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銀行信貸約束越低。
2.控制變量。全要素生產率(TFP)。本文采用LP方法,以企業員工數和企業固定資產年均余額作為解釋變量,中間品投入為工具變量來,工業增加值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數據均使用對數形式進行估計。
資本密集度(KLR)。采用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與全部從業人數之比的對數值來衡量資本密集度。
員工人力資本(Train)。采用職工教育費與職工人數之比來衡量員工人力資本。
稅收水平(TL)。本文使用企業應交增值稅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來計算實際稅率水平。
企業存續年限(Age)。以統計年份與企業成立年份的差值來計算。
企業所處地理位置虛擬變量(RD)。蘇南、蘇中、蘇北對外開放程度不同,經濟發展程度存在區域差異,因此企業出口的可能性也會不同。本文加入地區虛擬變量,以控制區位特征對企業出口行為的影響。如果RD=1,則企業屬于蘇南地區;如果RD=0則企業屬于蘇北或蘇中地區。
(四)主要估計分析
本文對企業出口擴展邊際的檢驗采用Probit模型,集約邊際的檢。
驗使用面板數據固定效應模型,解釋變量除企業存續年限、地區虛擬變量和出口選擇虛擬變量滯后期以外,均采用對數形式進行估計。估計模型(1)至(3)分別表示核心解釋變量選用IF、TLF、BLF,模型(4)表示將三個變量均列為核心解釋變量。
從模型(1)至(4)的估計結果來看,反映企業融資約束的三個變量的估計系數均通過5%水平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江蘇企業的融資約束對其出口選擇和出口密集度都是有顯著影響的。其中,IF的估計系數均為負數,這表明企業的現金流比率越高,內源融資約束越低,企業在出口選擇上傾向于不出口,并且出口密集度變低。本文認為,在江蘇,現金流相對比較充分的企業,比如國有企業,它們依靠國家政策扶持以及對資源的壟斷,能夠在國內市場獲得較高的利潤,內部融資比較穩定;而國際市場競爭比較激烈,企業若沒有經營特許權不能獲得在國內市場時的各種優惠政策,因而這些企業不傾向于出口。TLF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企業的應付賬款比率越高,商業信貸約束越低,企業在出口選擇上偏向于不出口,并且出口密集度變低。這也表明,在江蘇,企業難以從商業伙伴處融資。BLF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企業的利息支出比率越高,銀行信貸約束越低,企業在出口選擇上偏向于不出口,并且出口密集度變低。黃亞生認為中國存在金融抑制的同時,還存在針對所有制性質差異的信貸歧視,國有企業能夠從金融機構獲得較為穩定的貸款,而民營企業難以獲得與之平等的金融地位。本文的研究發現江蘇企業的出口存在著“融資約束悖論”,即企業所受的融資約束程度越高,出口的可能性反而越大,這與國內外市場融資環境不同有很大關系。
全要素生產率(TFP)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這說明擁有高生產率的企業更傾向于出口,并且具有高出口密集度。資本密集度(KLR)和員工人力資本(Train)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資本密集度低,員工培訓費用少的企業更傾向于出口,并擁有較高出口密集度。本文認為江蘇本身就是人口大省,還吸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力資源豐富,江蘇的企業在出口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江蘇出口的產品附加值較低、技術水平低,出口企業的培訓投入并不需要太高。實際稅率(TL)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擁有較低稅率水平的企業更偏向于出口,并且擁有較高出口密集度。地區虛擬變量(RD)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江蘇的企業出口確實存在地區差異,蘇南的企業更傾向于出口,且出口密集度較高。出口選擇的滯后項(EDt-1)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上期有出口的企業,本期更傾向于出口,并且擁有高出口密集度。此外,企業存續年限(Age)的估計系數并不顯著。本文認為企業的存續年限與企業的出口行為并無太大的關聯。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江蘇企業的出口出現了“融資約束悖論”現象。這說明在江蘇存在著嚴重的金融抑制,因而應當加快金融深化改革的步伐,降低金融市場準入門檻,充分發揮民營資本的在金融市場的作用,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江蘇企業的出口行為與資本密集度及員工人力資本存在著反向關系。這主要是出口企業的附加值及技術水平較低,江蘇政府應當對出口結構進行合理引導,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增加企業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江蘇省企業的出口行為存在地區差異。江蘇政府應當更加關注省內的地區差距,尤其是蘇北與蘇南的差距,在保證蘇南穩健發展的同時,應當多為蘇北、蘇中地區爭取發展機會以及多提供資金、技術、管理上的支持,加快蘇北、蘇中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張杰,李勇,劉志彪.出口與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率——基于江蘇制造業企業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8(11):50-64.
[2]陽佳余.融資約束與企業出口行為:基于工業企業數據的經驗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2(4):1504-1524.
[3]蔣為,顧凌駿.融資約束,成本異質性與企業出口行為——基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2):167-176.
[4]楊光,孫浦陽,龔剛.經濟波動,成本約束與資源配置[J].經濟研究,2015(2):47-60.
作者簡介:范金亞(1990-),男,江蘇宿遷人,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