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疆地區經濟的快速起步以及物流行業新型產業的興起,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物流業分析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由于與內地路途和距離的問題導致物流成本較大,新疆地區物流業的發展遠不及新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新絲路經濟帶建設的響應與號召下,發展物流業無疑對新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但是,新疆地區的物流產業明顯嚴重落后于我國中部平原和東部沿海,物流促進經濟增長應有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關鍵詞】區域經濟 新疆物流產業 深度灰色關聯模型
一、研究的背景及現狀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1.選題的背景。在新絲路背景下,物流的發展對新疆經濟的影響研究,將會促進新疆經濟向健康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首先,新疆省位于亞洲地理版圖的中心位置,西部與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邊境線接壤,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站。其次,物流業作為一個集人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為一體的新興第三產業,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占越來越大的比重,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新疆地區發展物流業主要依托的是其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綠色農畜產品,如:克拉瑪依豐富的石油資源、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產業,日照充足的瓜果蔬菜等。新疆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蔬菜瓜果等綠色農業特色決定了新疆地區廣闊的物流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物流需求。但是由于與內地路途和距離的問題導致物流成本較大,新疆地區物流業的發展遠不及新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絲路經濟帶的建設為新疆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但是,新疆地區的物流產業明顯嚴重落后于我國中部平原和東部沿海,物流促進經濟增長應有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研究的意義。新疆企業可以根據物流產業的需求,使物流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優化庫存結構,規劃合理配送路線,縮短運輸距離,減少機會成本。通過模型計算出物流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度,為政府發展物流行業做出決策的依據。鼓勵社會企業及個人投資物流產業,克服新疆地區物流行業普遍存在的諸如運輸距離長等弊端,培育物流新型人才,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1.國外研究現狀。物流業在國外發展比中國早,國外學者對物流理論及其發展趨勢研究的也比較透徹。現總結如下:馬克思在《資本論》[1]中強調了資本來流通環節不斷的增值過程,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即在物流環節資本是不斷累積,呈上升的發展趨勢,早在這本書中便可以看到物流環節與資本之間的微妙聯系:商品生產環節也是物流產業的一個必要環節,從原材料采購到車間生產產品等一系列工藝過程來看,搬運等多種物流活動均參與到這類活動中,最終產成品被發往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再到千千萬萬的百姓手中,產品最終的價格都包含從采購到生產及銷售的物流費用,如包裝費,裝卸費,倉儲費用等;Ana Wang(2014)[2]使用貨物周轉量這一衡量指標來物流行業對經濟的影響作用,并對地區貨物周轉量進行實證分析,提出優化方案。Qian Dai,Jiaqi Yang(2013)[3]聲稱物流園區,現代物流體系的顯著節點和物流業的產業集群,已經被認為是促進城市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新的潛在增長點,其不僅形成規模強大的經濟,物流園區也將通過乘數效應等逐漸影響到其他經濟行業。Peter Claus(2009)[4]的研究表明國家擁有的財富越多,物流行業的支出也會越多,在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國家財富的增加,可以通過發展物流行業,相應增加一國的物流支出,作者還發現,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該國的物流支出占經濟總額的比重越大,如荷蘭、英國、德國等國家,但是對于第三世界的國家,如非洲等地區的政府來說,想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物流行業并不是切實可行的,綜合國力的評價指標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正在發生著變化,物流業作為衡量一國的發展水平將指日可待。
2.國內研究現狀。雖然我國近年來也積極發展物流產業,但起步晚等因素導致我國對物流行業的研究較少:賀玉德、馬祖軍(2014)[5]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有一個階段的協調特征,協同作用的沖突整合的興起。蘇慶艷,朱玉琴,王旭(2014)[6]研究發現物流產業發展,導致物流市場的擴大,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孔慶華(2013)[7]提出了物流技術對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倡導國家及地區發展物流技術,如改進貨物運輸工具,研發新型智能搬運、裝卸工具減少社會人力成本,物流結構的調整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經濟產業的空間布局的重新分布,將會使物流結構得到優化,減少資源浪費。
雖然國內均有對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研究現狀,但總體來所,國外對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研究較為深刻,并且研究的眾多結果引領者全球物流的發展,眾多學術理論較為普遍的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從物流的角度研究經濟發展的水平,為廣大學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國內學者應緊跟時代潮流,對物流對為區域經濟的研究發展做出貢獻。
二、灰色關聯模型相關理論介紹
經濟理論研究中,有時白色指研究的對象所要表達的信息非常明確,人們可以一目了然;黑色指所研究的信息,人們不能理解;灰色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間,代表研究的對象有一部分已知,但另一部分未知,而這部分未知的信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用模糊的研究方法來分析研究對象,灰色關聯模型建立的步驟如下:
(1)假設研究的序列共有兩類:特征序列與因素序列兩種存在方式。設特征序列{x0(t)}和因素序列為{xs(t)}分別為:x0(t)={x0(1),x0(2),…,x0(n)};xs(t)={xs(1),xs(2),…,xs(n)},t=1,2,…,n。
(2)對數據進行無量鋼化處理,使不同比較基礎的數據具有可比性。
三、新疆物流產業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現狀分析
隨著物流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那些沒有自己競爭優勢的企業將會被合并與整合。就目前而言,新疆物流行業尚處于發展階段,行業內部資金規模小,基礎設施差,先進技術缺乏等導致應對外來風險的能力差,能達到規模化經營的企業并不多,雖然在疆內算龍頭老大,但在全國范圍內相比就沒有多大的優勢了。新疆物流行業雖然得到國家政策支持等,但較中國沿海地區及新疆周邊中亞國家的物流環境相比較,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就交通運輸狀況來說,新疆省幅員遼闊,以天山為界分為南疆與北疆,疆內各州與省會城市烏魯木齊的平均距離大概有700多公里,首府到南疆的喀什口岸距離大概有1500多公里全疆幅員遼闊,鐵路、公路運輸距離過遠,運輸耗時多,機會成本巨大。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造成資金人員等資源投資占比過大,運費導致物流成本上升,缺乏市場競爭力。國家相關部門提出,加快建立“面向三亞、溝通兩洲”的國際道路運輸大通道,并通過政策支持,引導資金流向,近幾年新疆物流的規模也逐漸擴大。
四、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基于深度灰色關聯模型的分析
(一)主要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數據來源
評價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指標比較多,但是通常使用運輸設施、貨運周轉量及運輸里程、物流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及數量等相關指標。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大量學者會用到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工業、服務業產值以及進出口等經濟發展指標。在經過大量的分析比較之后,選取以下指標是有意義的,并據此建立了灰色關聯度分析系統,如表1:
從《新疆統計年鑒》及新疆省政府官方網站中將2009~2014年,新疆地區物流行業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指標的數據搜集整理并填列下表,如表2:
(二)新疆2009~2014年物流產業與經濟的關聯強度測定
主要為灰色系統軟件的應用,在主菜單中點開軟件中的灰色關聯分析,選擇多列數據序列關聯度,并將所選取的各項物流指標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做算術平均數后進行排序,最終根據深度灰色關聯模型計算出的排序,對各項指標進行具體的分析。將表4-2中收集整理的數據應用于灰色關聯模型,運用程序,計算整理,并得出如下結果:
(三)新疆2009~2014年物流產業與經濟的協調性判斷
從上面的表3可以看出來,其中影響新疆物流產業發展的九個指標與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七個指標的關聯度都是介于0.35~0.65關聯度(中等)及0.65~0.85關聯度(較強)兩個區間內。將應用灰色關聯模型的分析得到的結果進行排序: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載貨汽車數量>貨物周轉量>公路營業里程>鐵路營業里程>旅客周轉量>物流從業人員>貨運量>客運量。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x1經濟的影響程度最大,關聯度最大,而物流的貨運量x3和客運量x5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中等,關聯度不是很強,這說明針對物流貨運量和客運量的提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五、如何發展新疆物流產業并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的發展
(一)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運輸網絡
在西部大開發及新絲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新疆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及交通運輸設施的基礎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新疆地區的物流產業發展緩慢,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健全,發展依然受到限制。政府部門應該打破新疆省的地域格局,淡化以天山南北作為南北疆的觀念,修建交通運輸網絡,興修鐵路、公路,使載貨汽車的數量與經濟發展保持一致,使供求相當,使南北疆連成一片,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建立專項物流基礎設施,如新疆蔬菜水果專項運輸渠道,保證易腐易爛特征的新鮮水果及時運往內地乃至中亞國家。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貨物人員車輛的運輸速度,減少路上的機會成本。
(二)合理布局物流倉儲設施,轉變服務理念
倉儲是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環節,倉儲成本也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倉儲成本的節約將會提升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傳統的倉儲模式大多為粗放型的露天堆放等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商品容易毀損,現代物流應該轉變這種倉儲模式,根據不同的商品以及不同的客戶,提供更符合顧客要求,有差別個性化的倉儲服務。為節省倉儲成本,物流公司可以將倉儲外包,商品存儲在第三方倉儲機構提供的專業化倉庫,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健全支撐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科技與教育支撐,協調推動新疆地區電子商務發展,使信息高效,準確的傳達到物流行業。
(三)搭建發展平臺,吸納人才
目前新疆地區物流專業在高校的開設相對較少,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健全。即便是開設的學校,也存在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較落后等情況。每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力資本生產要素,高素質的物流專業人才是新疆發展物流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較強的服務意識和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是該省發展物流行業急需的。因此,加快完善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與方案,提高該行業的從業職員的素質、文化、技術水平,也可以通過促進創業就業,加強人才培養方式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數量。
(四)提高物流通行效率
優化城市的配送系統,合理規范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物流快遞公司的貨運體系,鼓勵私企出資建立專項運輸系統,包括私人投資建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及投資于交通運輸設備等,政府采用BOT方式來經營。并規范車輛運輸的管理制度,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加強車輛的監督管理。設置公共運輸、裝卸集散地,提高貨物及人員的同行效率。
(五)政府加大支持服務力度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應該注意到物流業對經濟的發展促進作用,為提高經濟發展水平,調整經濟發展方式,政府應該積極引導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發展物流行業應該注意到除了發揮市場對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外,政府還應該積極引導物流資源的流向,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大中型物流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法律法規規范物流行企業發展的借貸資金支持與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針對不同的企業,運用不同的扶持政策。積極鼓勵并支持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如菜鳥工程等),大力爭取政策支持的力度。
參考文獻
[1]Ana Wang.Research of Logist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iBusiness,2010,Vol.02 (04),pp.395-400.
[2]Peter Klaus.Logistics research: A 50 years March of Idea[J].Logistics Research,2009(1 ):53-65.
[3]賀玉德,馬祖軍.產業轉移下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度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4,(01):99-101.
[4]呂洋.現代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研究[J].企業導報,2014,(03):111-113.
[5]蘇慶艷,朱玉琴,王旭.灰色理論在物流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中的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34-35.
[6]孔慶華.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物流技術[J].物流技術,2013,(17):268-270.
作者簡介:謝娟(1991-),女,漢族,甘肅人,就讀于蘭州大學經濟院,2015級金融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銀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