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各行企業快速擴張,企業并購已經成為行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戰略。由于互聯網企業合并具有的人才流失率高、財務風險增加等特點,使得互聯網企業合并出現了與傳統企業合并不同的合并風險。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企業的背景和特點,研究合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并據此提出防控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 合并風險 控制措施
現階段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階段,企業并購成為企業謀求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我國經濟體的一部分,互聯網企業在進入21世紀以來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隨著近些年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模式的興起,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市場格局,顛覆式的創新浪潮引爆了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互聯網行業出現了大規模企業合并行為。
一、互聯網企業合并的風險分析
(一)互聯網企業合并的財務風險
大規模的融資活動直接導致了百度大規模的資金流出。從百度年報可以看出,百度2011、12年的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分別是2010年的13-14倍間,增長速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2012年的融資活動的增長更快,從10年的1億規模到11年的24億增長了20倍,在12年直接飆升到近100億。這些數據表明了百度需要靠飛快增加的財務支出,以達到自己的融資投資活動目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百度近幾年的投資活動給百度帶來了持續增加的財務風險。為了進一步分析百度的風險,通過查找百度的財務報表,得到了以下數據分析結果:百度的資產負債率在不斷上升,從接近于0%的10年末漲到12年末的26.15%;凈利率從2010年末的120%高峰一路跌到2012年末的26.78%。由于百度的大規模融資需要大規模資金支持,這無疑給企業帶來了財務風險。
(二)人才管理的風險
公司并購后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管理兩支團隊,公司面臨重大調整的最大挑戰在于要留下關鍵人才。究其原因,一方面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使員工對原企業存在著歸屬感,甚至是產生了感情,這是并購雙方在整合過程中最突出的部分,另一方面每個公司的管理理念、內部機制、員工溝通,甚至是領導者的個人魅力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讓員工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可能直接導致員工的辭職。這一點與人員流動性大的互聯網企業合并特點相契合。人才是互聯網企業成功的基礎,比如阿里巴巴的十八的羅漢、騰訊的“微信之父”張小龍、百度的創始人以及計算機大咖李彥宏。所以如果想把企業做大,那就必須重視人才,互聯網企業人才的的流失會對企業的正常運行造成不可預估的風險。
去年底,由阿里巴巴投資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標志著中國互聯網O2O領域的最大公司的產生。根據雙方協定,合并后雙方營業構成不變,會保留各自品牌和獨立性。就在用戶們擔心自己的“福利”有沒有的時候,大眾點評選宣布了重大高管消息。就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在合并后,事情并沒有像預定的那么美好,大眾點評CEO張濤宣布退休。
(三)業務整合風險
互聯網企業合并最直接目的就是進行整體業務的整合和完善,涉及合并后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專攻方向,只有在明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才能將已有的資源發揮到最大,實現強強聯手。在實際案例中,一部分公司經歷了企業并購的“蜜月期”后,但很快就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潭中。而失敗的主要原因,主要歸結為并購后的整合。在多數并購中,如何才能留住重要客戶是業務整合關鍵,在整合方案的開始部分就應該予以高度關注。開始時,這可以以項目為基礎進行。不管是銷售人員、分銷商、直接下單還是其它渠道,合并后整合銷售流程是當務之急。如果在業務整合上出現對接風險,甚至執行不到位,流程混亂等問題,那對公司業務發展將是噩夢,陷入惡性循環,并購的優勢也將付之流水。
(四)政府管控的風險
市場的反應往往比政府快得多,于是在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每天都會有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舊的市場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新興市場的需求或者阻礙了新經濟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狀況,企業家們的逐利心態都會讓人采取“先斬后奏”的做法,而作為市場監管者的政府就會對這些做法進行管控,特別是涉及市場壟斷的合并行為,對于違反國家相關法律規范的企業,政府會做出行政命令。
舉例來說,租車服務在中國的發展長期以來都是空白,出租車業務被出租車公司所壟斷。交通部從15年初開始的約談相關滴滴和快滴的管理人員,禁止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參與運營,到近期逐步默許了對私家車接單的行為,另一方面正在加緊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但租車服務在國外已有一個世紀的發展了,市場很成熟。但當中國人消費升級時,卻突然發現這里出現了一個市場的空白。在中國發展歐美式的電話租車目前看已不現實,因為效率太低,而利用垂手可得的互聯網工具進行租車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未來,如果政策上有變動,在基本信用體系建立之后允許個人與私家車參與市場運作,社會資源得將會到充分調動,在大數據時代精準營銷下,這個市場將會超乎大家想象。
二、互聯網企業并購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互聯網企業融資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在我國互聯網企業并購中,大都采用的是現金或者股權置換的融資支付方式,為了防范風險,企業在進行融資支付時,應該堅持兩個原則:第一,選擇現金支付方式時,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凈現金流量大小,以及正常運營所需資金,不能為了并購將企業拉入了資金鏈斷裂的泥沼中;第二,選擇股權置換的方式應考慮到企業在置換后對自己內部資源的控制權,避免出現控制權轉移風險。
綜合運用現金支付和股權置換的方式有利于降低融資財務風險,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支付方案。具體的實施方案可以是:當企業囤積的現金較多,可以采用現金為主其他方式結合進行合并,當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時,可以用股權置換的方式,其中應防止出現控制權轉移,維持自己的最大話語權。在百度并購PPS的案例中,百度手里掌握著近乎120億的現金,所以當然采用支付現金的方式,在提升了其財務風險的同時,百度的股價在并購后大漲4.04%,成交量不斷攀升,企業價值得到提高,同時百度在輿論上也被高高抬起,引起業界的廣泛談論,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百度集團的知名度和企業形象的提升。
(二)人才管理風險控制措施
為了防止出現并購后互聯網人才的流失,并購方企業在并購前應該成立人力資源管理小組,對當前的被并購企業人員進行摸底調查,制定并購后的人事安排方案。為了確保方案的公平、公正、公開,企業可以聘請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專家對被并購企業進行評估,配合自身的人力資源小組,出具一份科學合理的人事安排報告,包括企業合并后的管理制度安排、人員變動情況、薪酬績效調整、企業文化等方面。
留住關鍵人才能夠有效控制人才流失的風險。如何留住關鍵人才,首先應該通過出具的人事報告找出目標企業的骨干技術人員、高層管理人員、員工民意代表等,通過與他們面對面真誠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再制定詳細的人員待遇新政策,雙方達成共識,之后帶動原企業其他員工,降低人才流失的風險。在新政策里面,至少應該包括下面幾個點:首先,人員崗位安排,在新的企業里,員工最先關注自己是不是不被重視,甚至辭退,因此這一點應該最先落實,讓新員工“心里的石頭”落地,并愿意加入新的大家庭;第二,職業發展,在新的企業,宣傳企業合并后的戰略規劃,讓員工看到自己的職業前景,有獲得感。第三,激勵措施,對新員工實施新的激勵措施以降低過渡時期的人才流失風險,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如何提升文化認可度,就要在合并后加強文化融合,充分吸收兩公司企業文化的長處,降低員工的不適應感。
(三)業務整合風險控制措施
業務整合的目標是各取所長,降低企業成本,加強戰略協同,實現1+1>2的共贏效應實現強強聯合。業務整合的風險防控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整合銷售流程是當務之急,優化銷售流程,接著與客戶進行充分交流,確保原有客戶和商家不流失。最后,整合重復業務,淘汰多余業務,發力具有潛力的新業務。
在互聯網業務整合的成功例子就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的“新美大”。2015年3月,新公司旗下休閑娛樂業務完成了整合,KTV、洗浴、足療、按摩等在內的業務板塊已經實現了雙平臺聯合運營,包括兩家的用戶運營、商戶信息及營銷策略等各個方面的全面聯合。目前,休閑娛樂板塊業務覆蓋全國多數城市及數十萬品牌商戶,月均活躍在線用戶超1億人。業務整合的成功帶來了全新的大格局,讓“新美大”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創新產品,深化服務,加速新業務布局。
(四)政府管控風險的控制措施
在面對政府管控風險時,企業應該積極配合政府,冷靜客觀地面對事態,采取必要措施降低企業成本,這是企業控制風險首先應堅持的原則。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國家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出臺適應當前宏觀經濟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絡、云計算技術、移動4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全球正經歷新一輪信息通信技術革命。中國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實施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新經濟引領新常態,順應經濟發展規律。
因此,企業在進行合并時應順應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在不違背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的同時,積極向國家鼓勵的行業進軍,制定新的戰略計劃,不僅可以避免政府管控的風險,還可以享受到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可謂“一石二鳥”。另外互聯網企業合并要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因為互聯網很多領域的法律規范并不健全,甚至是一片空白,既有利于企業自身經營環境改善,又有助于推動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賀龍梅.淺談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規避[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7(5).
[2]李曉光.互聯網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研究[J].商業會計,2013(9).
[3]姜秀蘭.論企業并購融資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2).
[4]湯曉華,陳宜.如何防范企業并購的風險[J].商業會計,2009,(19).
作者簡介:曹秀(1992-),女,漢族,安徽蒙城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