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淺旻+梅天瑩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及股權分置改革得到推進的過程中,惡意并購的發生頻率變得愈來愈高。所以,企業應對此有所了解并防范于未然。本文將以近期的寶萬之爭為切入點來分析我國企業發展現狀,以及應當如何防范惡意并購。
【關鍵詞】惡意并購 寶萬之爭 治理結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競爭力越來越強、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細致。近幾年,企業間并購的情況出現的比較頻繁。例如:蘑菇街、美麗說抱團取暖、萬達并購傳奇、騰訊并購supercell等等。但是,并購并不都是善意的。還有頻發的惡意并購,從早期的寶延風波到近期反響比較大的寶萬之爭,無一不表明著惡意并購越來越活躍。
一、發展現狀
在20世紀60年代,英美國家就出現了惡意并購,緊接著蔓延到了整個世界。在我國近幾年惡意并購這種行為也是屢屢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企業無論過去或者現在發展如何一帆風順,業績如何高高日上,也無法忽視惡意并購的威脅。就比如萬科的發展可是讓無數企業都羨慕不已的,然而還是被惡意并購者侵襲。所以,增強對惡意并購的研究對于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所謂惡意并購,也稱為敵意并購,是指收購方無視收購目標的抵抗而強行實施的收購行為,或者是未與收購目標公司進行商議直接提出收購要約。根據惡意并購程度和公開情況可以分為四種表現形式。第一、是所謂的熊抱函,分為直接向市場公開和寄給董事會。一般情況下,會給出較高的股票報價。第二、是低調的在市場上吸取股票。避免讓目標公司提前注意到而采取防范措施。第三、直接避開董事會向目標公司股東發出要約。第四、是激進投資者與惡意收購者一起或者先后吸取股票。
二、成因分析
從并購方來說,第一、出于擴大市場份額和生產規模的目的。通過并購可以鞏固企業競爭優勢,同時大規模的生產還可以使得生產成本下降。第二、出于整合資源,形成一家獨大的目的。第三、出于發展多元化的目的。并購企業不一定總是同一行業的,也有跨行業的并購,以此擴大企業領域,實現發展多元化。比如在投資收益回報不是特別高的時候,一些擁有大量資金或者籌資速度特別快的公司就像上市公司舉牌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
從被并購方來說,股權結構、股權流通和資產質量都是影響著是否會成為其他企業囊中之物。當一個企業股權分散的時候,是很容易遭受惡意并購的。相反股權越集中反而越不容易被并購。并且上市公司的股權流動是極為自由的,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成為并購目標的可能性。再者,企業的盈利能力好且經營穩定也是吸引惡意并購者的一個特性。如萬科,它的發展有目共睹,這是一個長期股權分散但經營狀況非常好的集團,這種長期分散的股權,終于吸引來了惡意并購者。
三、主要危害
盡管有一些學者認為惡意并購是一種有效的外部治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資源配置。但惡意并購還是會造成一些消極影響。第一、企業文化產生沖突。惡意并購方本身就是不顧目標公司的意愿強行進行的并購,當并購方控制企業后,會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進行調整和整合企業文化,這時候就不可避免的產生沖突,影響了新計劃和政策的推行。第二、整合不力導致業務下滑。并購方接手后很可能會更換原來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或者其他管理人員,很大程度上會導致人才的流失,如果是跨行業并購還會面臨著不能有效整合的問題。第三、由于并購方在并購前會采取很多方式去搜集信息,信息如果公開了,那么可能其他企業對此也有興趣的也會采取措施,從某種程度上就妨礙了并購方能得到的反饋。使得并購方的努力白費。第五、侵害了管理層的利益。惡意并購保護了股東的利益,但縮減了管理層的生存空間。
四、防范措施
眾所周知的寶萬之爭中,寶能看中的不僅僅是萬科發展良好的業績、占有的市場、更重要的是那與市場價值不符的股價。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控制者不能因為取得優秀的業績而產生怠慢的心理。寶萬之爭作為惡意并購的一個代表性的實例,讓大多數人認識到了惡意并購這個行為,也是提示了所有企業應當采取相關措施來進行防范。
合理規范好股權結構。由于一個企業股權分散就很容易成為敵意并購的目標,所以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體系。企業治理最終落到點上就是管理好“人”。那么在設置股權結構時候,必須人性化。首先,要確定好企業由誰控制,即控制權掌握在誰手里必須得到確定。公司建立發起人以及加入進來的股東可以持有足量的股票來達到對公司的控制地位,持有量的多少能達到這種效果和該公司具體情況也有關系。比如,如果一個公司目前股權分散,那么持股比例相對應來說也不需要特別高就可以控制整個公司了。這樣可以達到企業股權不會很容易的就流走到收購方處。其次,股東們的權利均衡化,考慮照顧好每一個股東的利益,在加強股東之間的團結的同時也可以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公司相關章程中設置反并購條款。公司董事會在敵意并購方面可以設置一票否決權。重大決議的達成需要經過適當比例董事會成員認可才行,這個在我國公司法相關規定中也有表明。在董事會換人制度方面也可以設置相關規定來避免敵意并購。比如,每年可以更換的人數為三人以內(人數多少可以根據公司具體情況設置)。當然,所有條款的設置已經實施都需要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范圍。
建立相互持股。公司發展中缺少不了和其他公司之間的交流、競爭與合作,那么也建立了一些互通往來關系友好的公司,可以和他們一致一起進行相互持股。相互持股比例和數額的確定需要依照企業自身情況,不能為了持股而持股,占用企業大部分資金無法流通。反而拖累雙方的發展。
尋求法律保護。我國制定了《反壟斷法》,這就表明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其實是不希望看到一個產業被壟斷的,敵意并購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有可能造成壟斷這種現象。所以,企業如果正在遭受被惡意并購,是可以尋求這方面的保護的。
訴訟。當公司在遭受敵意并購時,可以采取訴訟手段進行自我保護。暫且不用擔心訴訟失敗而覺得沒有必要去采取訴訟,無論成敗與否,都為公司爭取了時間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來進行抗爭。
當然還有一系列的其他方法,比如焦土戰術,破壞企業自身價值,個人認為這種兩敗俱傷的方法還是太過于消極。還有收購并購方企業的股票等等。總的來說,防范敵意并購并不是一個時期做到位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事前及事中防范都是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1]仲繼銀.從“君萬之爭”到“寶萬之爭”[J]清華管理評論,2016(1):30-33.
[2]曾妙,黃小梅,李霞.股權分散的利弊以及公司治理的建議——基于寶萬之爭[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9).
[3]簡練.中國版“門口的野蠻人”來了——從“寶萬之爭”看中國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發展趨勢與對策[J]經濟導刊,2016(2):54-59.
[7]蘭春華.上市公司反并購的財富效應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中),2014(12).
作者簡介:宋淺旻(1993-),女,漢族,湖北孝感人,研究生,單位:武漢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