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音樂教育活動可以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和表現美。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如何讓幼兒快樂地享受創造性的音樂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幼兒 音樂活動 創造性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應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的主動性為前提,強調藝術教育對幼兒自身的作用,讓幼兒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币虼?,教師必須重新審視音樂活動及活動中的幼兒,讓幼兒快樂地享受音樂活動。
一、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音樂的快樂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花費大量精力挑選的音樂,幼兒卻不喜歡的情況,這是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其實,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必須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所以教師要從幼兒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讓他們快樂的源泉。如幼兒喜歡看動畫片,基本上都會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片頭曲和片尾曲,甚至能產生一人唱眾人合唱的舞臺效果。如何挖掘《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歌曲的教育性,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引導幼兒參與活動設計,在交流后,教師和幼兒間碰撞出火花:“老師,我喜歡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歌!”“我聽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歌就想跳舞!”“我還能用鈴鼓敲出來這首歌曲的旋律!我想畫一畫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教師尊重幼兒的愿望,一個關于《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音樂主體活動就此誕生了。
二、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音樂的快樂
異想天開,不符合邏輯,做事往往出乎成人意料,這正是幼兒可貴的創造天性。《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創造性活動是人潛在能力的表現。”音樂活動是發揮幼兒創新潛能的極佳載體,3~6歲的幼兒已經能從不同程度把握音調、節奏和動作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加以組織,創造性地形成獨具個性色彩的新藝術形式和內容。因此,在幼兒創造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觀察者和介入者,幫助幼兒順利地完成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幼兒的藝術感知和創造力是長期培養出來的,也是在藝術氛圍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的藝術教育不能局限于教師平時組織的藝術活動中,而應貫穿于幼兒的生活。如下雨天,有的幼兒穿上了雨靴、雨衣,撐著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他們興奮地在操場上玩耍、慢步、飛跑,積水處發出“啪啪啪”的響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音樂教育契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索:“雨落在不同的地方發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讓幼兒帶著問題在玩耍中尋找答案,幼兒會發現:“原來雨點落在雨傘上的聲音是‘滴滴答答,落在小草上是聽不到聲音的,落在滑梯上的聲音是‘篤篤篤篤等。”接著,教師也參與到這個的“踏雨”活動中,發出了“叭、叭叭、叭叭叭”富有節奏的聲音。最后,教師提議:“請小雨靴來唱歌?!庇變簳M情地在積水中踏出各種好聽的節奏,讓音樂教育滲透活動之中。這樣的音樂活動讓幼兒感慨:“原來,下雨天的室外是這么好玩,小雨點還會發出好聽的聲音?!弊匀粸橛變禾峁┝藢捤?、自由的學習環境,也為幼兒快樂地享受音樂創造提供了豐富的自然元素。
三、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音樂的快樂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核心家庭的增加和社會密集的現狀,使得許多幼兒不會合作、不會交流。很多活動中,看到的都是幼兒的自我創造和自我滿足,至于如何與同伴合作,向別人表達想法,如何欣賞和分享同伴成功、快樂的體驗,可謂少之又少?!?/p>
在教學《卡通王國》音樂欣賞課時,筆者讓幼兒進入了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教學情境,幼兒在筆者故意設計的問題沖突中,兩個一群、三個一伙地討論起來,并迫不及待地用身體組合搭建出各種有趣的門。如兩人坐在地上,雙腳靠在一起當“角門”;兩人一起手腳著地,用小屁股做成“連環門”;兩人后腦勺貼后腦勺,手向后牽起手,連成“人字門”……令人驚訝的想法在與同伴的商量和嘗試中獲得。幼兒在自由組合、相互參觀中,不僅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也分享了同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