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娟娟
摘要:本文介紹了中職課堂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并從情境創設、任務引領、總結評價和拓展探究這四個環節,闡述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如何讓中職課堂“動”起來。
關鍵詞:中職課堂 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機會,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整個活動的過程,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激勵評價作用,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并建構知識、掌握技能、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的一種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中職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擔任導演,又擔任演員,而學生僅僅充當了觀眾,他們只要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就可以了。課堂在教師的不停授課、學生的忙碌記錄中結束,不僅授課過程枯燥乏味,學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中職教育模式,它要求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親身體驗獲取知識與技能的經歷,從而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合一”,也就是體驗式教學模式,它強調“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學”等理念。體驗式教學模式肯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因此,教師應根據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實際,深化教學改革,變傳統教學模式為體驗式教學模式。
下面以《太陽能電池板基本特性測試實驗》為例,筆者談談如何用體驗式教學讓中職課堂“動”起來。
一、情境創設,情感體驗
成功的情境創設,應具有藝術性和啟發性,教學猶如一支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好的開頭能為整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和職業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
在創設情境時,筆者通過太陽能小車比賽,讓學生思考:“當光線強度變化時,太陽能小車如何運動?為什么有的小組制作的太陽能小車跑得快,有的小組太陽能小車跑得慢?”這些問題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任務引領,探究體驗
在任務引領探究體驗環節,任務設置最為重要,就像一部電影,如何讓觀眾進入影片、融入影片,是導演首要考慮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任務,將教學內容融于開放平等的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多種形式分析和解決問題,主動完成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建構。
在教學中,筆者先通過操作光伏太陽能模擬仿真軟件,讓學生進入真實環境,從而對真實的太陽能電池板實驗產生一種強烈的操作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學習中“動”起來。
學生的主動學習必須依照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任務引領,把握好教學節奏。教師可以進行組內自查,并將檢查結果記錄下來,若學生自查出現錯誤,并成功糾正,教師應及時給予加分評價。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交換互查,從而保證電路連接的正確性,減少教師的工作量,讓教師有足夠的精力關注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節奏。電路檢查正確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參數測試及分析。
三、總結評價,升華體驗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取得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明代文學家謝榛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應如撞鐘,清音有余。”
通過完成任務,學生發現太陽能電池電流、電壓、功率與太陽光線強弱的關系,然后調試上課所制作的太陽能小車,驗證太陽能電池板的基本參數特性,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學會太陽能電池板基本參數特性測試電路的設計、連接、測試及特性分析。
四、拓展探究,延伸體驗
最后,筆者讓學生設計測試太陽能電池板使用的案例,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在教學中,筆者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實現了師生間、生生間互助協作、交流研討、相互借鑒,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