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靜榮
摘要:高中教學階段對學生而言是體系構建和學習內容進階拔高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基礎性教育改革對教學環境的探究提出新要求,教學環境優化管理成為教育發展的關鍵。教學環境的優化需要教師的有效管理和引導,也需要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針對教學環境提出幾點可行性意見,用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探索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 教學環境 管理方案
高中教學內容是基于傳統教學大綱設定,將教學任務系統化,所以創建教學環境是執行教學大綱理念的重點。現行的高中教學實踐過程也是理念與實踐的結合和再創新,而教學環境的建設則體現在教學方法的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教師業績和升學壓力的影響,基本上是被動教學方式居于主導地位,既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學環境的創建,更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如何將學習方式從被動轉為主動,成為教學環境建設的主題。
一、高中教學環境現狀分析
高中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繁重,傳統的教學環境體現出教學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高中教師過于追求升學率和學生的成績,忽視了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忽視了教學環境的營造,學生學習環境中處于被動和承壓的角色,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失去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引導作用被限制,盲目的升學壓力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消極影響。高中教學環境現狀,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優化,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現有的教學水平下,優化教學環境勢在必行。
例如,現有高中教育教學環境在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上都應有所改進,在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中不斷探求教學環境優化。教育是愛智共育的過程,教師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與學生情感培育的過程。教學環境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對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優化高中教學環境的管理方案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平臺
多媒體網絡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新的應用,為優化教學平臺提供新契機。網絡學習符合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既為學生提供了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科教學方面,網絡環境的應用為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的系統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有效的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明確教育工作的任務和目的,具有教學預設性。現階段,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教學多樣化發展,傳統的教學體系主要以“教”為主,現有的教學平臺要求教學模式的轉變,將教育和學習相結合,完善教學體系,這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歷史有關。在教學歷史發展過程中,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開放式教學環境的提升。
網絡教學環境的構建包括學習環境和教學環境的構建,也包括教學基礎設施,如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具,互聯網等。在實現網絡教學環境的教學目標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教學環境建設的重點,包括軟件環境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網絡內容的應用和管理等。高中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提供網絡文化環境,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從而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系統。適用于網絡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要進行有效改進,目前的網絡教學平臺和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的應用,逐步優化了教育環境的設計。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內容上和模式上進行創新,有效掌握靈活的教學方式,創建形象又生動的互動式教學環境,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和生活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動下互相融合,相互促進。通過教學環境的優化創建較好的課堂氛圍。
(二)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整合包括教育資源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配套,利用情景式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正確處理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將情景化教學貫穿在課堂中,回歸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現代教育的發展在很多方面提高教學手段的引領作用,發揮學生的自主優勢,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教學模式的優化是隨著教學需要發展的,所以教學環境的優化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教學資源和教育環境建設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學情境設定,角色扮演等方面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理念的改進,同時教師對新技術的應用能力也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學生具體情況的變化而提高,從而實現隨著變化而變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學生和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三)創建探究式教學,優化教學氛圍
創建探究式教學環境建設是優化教學環境的重點。探究式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的思想和創造力得到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被激發出來應用于學習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學生主動發言,主動思考的過程讓學生提高自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健全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首先滿足學生課堂活動的基本要求,是營造課堂輕松氛圍的第一步,拘謹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其次,鼓勵學生討論式學習,在討論過程中交換思維,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減少批評以及負面看法,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在課堂上勇于表達。
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學中原理性、歸納性內容較多,在各種教學模式有效結合中,探究式的教學環境得到廣泛認可。在教育改革實踐中,提倡有效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注重個性發展和思維創新,將傳統的引領式教學轉變為推動式教學是高中教學創新的方向之一。盡管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教學理念的新方向,但如何有效改善探究式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教師提供教學環境,為教學理念提供新思路,在教學思路創新的過程中,處理好師生關系,把被動的知識積累轉換為自主學習的過程,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創設以探究方式為主的教學環境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個人終生發展的要求。
三、結束語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了追求個人業績和升學率為目的,因而被動的教學方式居于主導地位,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教學環境的創建,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上是針對教學環境提出幾點可行性意見,營造輕松愉快適合與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探索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引導,綜合運用教學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環境建設,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小峰.從教育場域角度談籃球教學環境優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9):74-75.
[2]王戰備.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優化改革——以陜西理工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J].教育觀察,2016,(08):57-59.
[3]依力多斯·卡的爾白克.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