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延展
近日,在全市優質課競賽中,我聽了一節很熱鬧的公開課。可是在仔細回憶、品評這堂課時,筆者發現自己也當了一回“不合格”的學生,因為我只記得這堂課熱鬧非凡,以及令人驚嘆的多媒體效果,卻想不起這堂課的教學內容。而這樣的情況,筆者已經經歷過好幾次。
記得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學的一次普通理化生教研會上,有一位化學教師上了一節自習輔導課。這堂課沒有多媒體課件,沒有學生互動,采用的是教師教授、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首先是復習上節課的內容,然后引入新課內容,接著講解教學難點,強調教學重點,最后進行練習鞏固。這樣傳統的課堂教學缺乏新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參考眾多同仁的教學經驗,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教師該如何上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
作為一名傳道授業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傳授給學生兩部分內容:一是“道”,一是“業”。“道”是道理,也就是學習方法,這是教學的主線。從學校教育而言,“道”貫穿于“授業”的過程中,所以“道”也是教學的暗線。中學物理中有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對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非常重要,它們應該貫穿學生物理學習過程的始終。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授理論知識,又要講解研究方法;學生既要學懂理論知識,又要了解研究知識的過程,掌握學習方法,以便應用于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
如今,教育部門呼吁開展“賞識教育”,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傳統教學模式在當時的教育背景下是適用的,然而隨著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模式也要進行改變。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學是學生從幼年成長為少年的階段,也是信念與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學習知識固然重要,然而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更加重要。貪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既不能放任學生肆意玩耍,又不能強制學生不玩耍,而應該掌握學生玩耍的度。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督促學生好地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賞識、激勵、鼓勵、快樂等作為有效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的學習品質。
“業”是指知識和技能,它是學生在校全部活動的主題,是課堂教學的明線。如果說“道”是教學的精髓與附加,那么“業”就是載體和骨干。因為在講解新知識時,教學必然會涉及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所以在講解新課前,教師首先要復習相關知識,然后從舊知入手,引入新課,講解新的知識。此外,重點的強調與難點的剖析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驗豐富的教師會用風趣、幽默的教態,形象、生動、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開展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筆者運用毛澤東思想理論,讓學生理解規律的意義,加深對新課的印象:“同學們,今天我們把要學習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與毛澤東思想理論聯系起來,通過兩句話可以簡要闡述新課的教學內容。第一句話是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敵進我退”理論;第二句是老師提出的“相距越大像越大”理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上好一堂課,是所有奮戰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教好每一位學生,更是教師的理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也應隨之調整,不能一成不變,因為“教無定法”,教師應隨時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