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摘要:數學試題是通過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的考查,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試題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所設計試題的過程化、生活化、開放性和閱讀性,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創新能力,最終提高數學素養。
關鍵詞:創新能力 開放性 實踐應用 數學素養
一、設計過程化的試題,再現知識形成
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結論,而且還要能揭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而后者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更為重要。過去那種教考脫節,只重結論、不重過程的傾向,嚴重地妨礙著過程教學的實施。新課程背景下,就要改變這種現狀,設計一些再現知識形成過程的試題。特別是一些公式的形成,規律的得出,可以設計過程化的數學試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猜想,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道理和規律形成過程。
例如,將一個圓柱體沿著底面直徑切開,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已知長方體的長為6.28厘米,高為5厘米。拼成的長方體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圓柱體的體積?
這道題的設計目的是再現學生的思維過程,融合數形結合、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依據提供的材料,運用轉化的思路,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在學生頭腦中再現知識表象,找出內在聯系,歸納出新的結論。在學生的再創造中,進一步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二、設計生活化的試題,突出實踐運用
數學問題生活化與生活問題數學化是數學改革的方向。在試題設計中,教師應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題材編成有新意的實踐性試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演講比賽上,參賽者演講完畢后,評委亮分,裁判長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用余下的數據的平均數作為該參賽者的最后得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這道題選取了生活中平均數應用的實際問題,要求學生能將客觀事物進行數學化,能選擇有效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思想、方法,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重點考查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知道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如果去掉最大與最小的數,更能反映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三、設計開放性的試題,引導探究創新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強調的,可是苦于平時數學訓練的封閉化、程式化,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教師在設計數學試題時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編制思維性強、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開放型試題。通過條件的開放、問題的開放或者策略的開放,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如,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鐵皮,做一個無蓋長方體鐵皮盒(焊接處厚度不計)。要求:先畫出裁剪示意圖,再求出這個鐵皮盒容積。
這題題屬于策略性開放的試題。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理性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實踐。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可以找到四種策略。該問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去解決問題,從實驗操作中獲得應有的數學知識,建立起簡單的空間觀念,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四、設計閱讀性的試題,培養分析能力
閱讀性數學試題,通過選取數學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知識的應用過程中的一個或幾個片斷,或是一個問題、一項任務的解決過程,形成閱讀性材料。在問題解答中,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全世界人類非正常死亡除去戰爭以外,交通事故是死亡人數最多的。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達十萬之眾。而所有的交通事故中,因行人和車輛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的占有很大的比重。為加強市區交通秩序管理,交警部門在十字路口安裝了紅綠燈,實行交通管制,所有車輛和行人在通過十字路口時,都必須嚴格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做準備”的交通規則。
學校門前一個十字路口,紅綠燈間隔時間是40秒(這里黃燈時間忽略不計)。小宇觀察到,十字路口每亮一次綠燈的持續時間內,南北方向通過的機動車輛數,第一次為20輛,第二次為17輛,第三次為14輛,第四次為21輛,第五次為13輛。
問:(1)平均每亮一次綠燈,所持續40秒的時間內,南北方向通過該路口的機動車有多少輛?(2)照此推算,平均每小時南北方向通過該路口的機動車有多少輛?
這道題設計的意圖是在考查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同時,體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第一段文字重點是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平時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努力構建平安校園。第二段文字注重考查了學生獨立提取解題信息、有效地分析、組合、加工信息,從而合理、簡捷地解答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浩瀚.數學試題編制的方法[J].小學數學參考,2010,(06).
[2]林麗莉.小學高段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J].教學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