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盛
當韓國總統文在寅即將于本月底訪美之際,有一個議題勢必會被提到,那就是薩德。當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直接面談時,會做出怎樣的表態?
當前,文在寅顯然是在采用拖字訣:在既不想激怒中國又不想得罪美國的情況下,采取一種兩方面都能交待得過去的立場,最大限度地拖延時間。他大概希望,等到戰略環評結束時,半島形勢已發生了重要變化,薩德將不再是一個敏感議題。
眾所周知,樸槿惠政府執政后期在薩德部署問題上大開“綠燈”、猛踩“油門”,終于實現了政權交接前讓薩德落地的目標。相比之下,文在寅的政策則是亮“黃燈”,把車停下來等等看。但是,文在寅的拖延策略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猛按“綠燈”的美國和要亮“紅燈”的中國能夠接受暫時“黃燈”的狀態。
作為一個在意識形態上并不像保守派那樣親美的領導人,文在寅將美國作為上任后的首訪國,是一種有意的向美國示好,其中當然也包括希望美國理解其相關薩德決定的意思。但特朗普是一個相當重實利的人,要獲取其理解,至少得在其他方面給美國以好處。可以相信,文在寅會在訪美時盡量拿出讓特朗普滿意的“禮包”。
關于中國,文在寅似乎有理解上的錯誤。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反對薩德部署,主要是因為韓國沒有對中國進行充分的事前協商與事后說服工作。但事實上,中國更加擔心的是薩德部署會損害自己的戰略安全。特別是,如果文在寅的“黃燈”不過是為其所主張的說服做準備,那么中國有理由以警惕的眼光看待文在寅所做的一切。
第二,半島形勢特別是朝核問題能在較短時間內出現重大的變化。
戰略環評的時間可能長達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如果半島形勢出現了積極的重大變化,如有關各方走上談判的軌道,薩德系統的部署顯得不再必要,或是作為一個交易條件在換取朝鮮棄核的談判中被美國自己所放棄,那么對韓國來說自然也就不存在薩德困境了。
問題是,實現這一前景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國際社會包括中美在應對朝核問題上的合作有所加強,但誰也不敢肯定:根深蒂固的朝核問題會不會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導入良性管理或解決的軌道?如果這一目標無法實現,薩德困境將會重新突顯甚至更加嚴重。
因此,“亮黃燈”難說是韓國的最佳選擇。理論上講,對韓國來說最好的選擇仍然是完全取消薩德部署。因為薩德的部署就意味著把自己固定在中美戰略對抗的前沿地帶,使韓國成為中美對抗甚至交易的“人質”。當然,考慮到文在寅政府上臺時部署薩德已部分成為現實,要完全撤除可能會導致新政府付出巨大的對美外交風險與國內政治成本,其猶疑可以理解。但即使考慮到這一情況,韓國的現實最佳選擇仍是宣布全面凍結——包括凍結后續部署與凍結已部署薩德系統的運作,而不是以戰略環評的名義,打開一盞意義模糊、可能讓各方都不滿意的“黃燈”。▲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