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6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到2020年消除貧困?北京正面臨最難攻堅戰近40年來,中國一直位于世界減貧行動的最前沿。在此期間已有7億多中國人口脫貧,這主要歸功于中國經濟迅猛增長。但在這些成就的旁邊有一個表示注解的星號。北京將年收入低于2300元(335美元)的人列為貧困人口,而世界銀行的全球極端貧困線是700美元。
如今在13億人口的中國,4335萬人符合北京對貧困人口的定義。在貴州有3000村民所在的團結(音)村,該數字為250人。若全都按計劃實施,該村負責人熊軍(音)說“我們將在2019年告別貧困。”他的信心受到中國龐大減貧行動的鼓舞,這場行動包括異地安置、發放現金和就業培訓等。
盡管外界主要被北京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等外交政策所吸引,但減貧已成為中國政府最重要的國內要務之一。在北京看來,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但隨著脫貧攻堅戰進入最后階段且中國經濟放緩,該任務很可能會變得更艱難。因為在目前仍未脫貧的人口中,許多人都是難以從事穩定工作的身體或精神殘障人員。中國民政部表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約40%因病致貧。此外,為中國最偏遠社區提供支持并非易事。“我們現在正進入更難接觸到這些貧困人群的階段,”研究中國減貧工作的經合組織高級經濟學家懷斯特摩爾說。“現在已不存在集中貧困現象,而是更分散,這是更難以針對的目標。”
當然,政府的努力也在讓這一切都變得可能。在團結村所在的畢節市的一個區,當地官員已開發出跟蹤所有貧困個人及家庭的智能手機APP。如今,該區農業部門官員朱勇臻(音)每次探訪他負責跟蹤的12個貧困家庭時都使用它:上傳照片并寫下他們已取得多少進展的簡要信息。例如他在近期探訪一對老夫妻后寫道:“政府正在照顧他們。他們不必擔心衣食問題。希望他們保持健康。”▲
(作者邁克爾·霍爾茨,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