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蘭

[摘要] 目的 探討在兒童1型糖尿病治療中予以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的療效以及實施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間所收治的兒童1型糖尿病患兒28例作為臨床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予以門冬胰島素進行治療,觀察組予以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進行治療,且將護理工作增強,對比2組臨床療效。結果 在實施不同治療以及護理方案之后,觀察組臨床指標的改善明顯比對照組優,并低血糖產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兒童1型糖尿病的治療中,實施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方案,以及將護理工作增強,進而將治療綜合效果提升,將低血糖事件產生率降低,可以在臨床上予以廣泛性推廣。
[關鍵詞] 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兒童;1型糖尿病;療效;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2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061-02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 door winter in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insulin combin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sulin and th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6 between the treated 2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as clinical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to door winter insuli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to door winter insulin joint insuli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treatment and nursing pla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linical index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and low blood sugar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or winter insulin, insulin combined scheme, and the nursing work,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ect promotion, will generate rates down, hypoglycemic events can be extensive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Door winter insulin; Insulin; Children; Type 1 diabetes; Curative effect; Nursing measures
1型糖尿病屬于對胰島素具有依賴性的一種疾病,多數產生在兒童群體中,具有急劇的病勢特征,兒童機體內部的胰島素存在不足現象,進而將酮癥酸中毒產生,需要在治療中實施胰島素。但是在近期的研究中表明,該藥物和其他藥物相結合使用可以將療效增強,同時實施護理措施能夠將總體效果提高,獲取理想的臨床應用成效[1],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間所收治的兒童1型糖尿病患兒28例作為臨床資料,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每組有14例患兒。所有患兒皆是在知情的狀況下參與該次研究,且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有16例為男性,12例為女性,年齡集中在4~11歲間,平均年齡是(6.84±3.85)歲,患兒的病程在2~5年間,其平均病程是(2.55±1.31)年。有5例為酮癥酸中毒。
1.2 方法
2組患兒予以有關檢查,實施常規性治療與科學化運動結合,包含:降血脂,抗凝,低蛋白的合理飲食。其中對照組予以單一的門冬胰島素進行治療,在早晚用餐之前的0.5 h給藥,在皮下的注射劑量是0.5~1.0 U/(kg·d),持續12周的治療;觀察組予以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進行治療,其中門冬胰島素使用同對照組,并在患兒睡前于皮下進行甘精胰島素約3 g注射,持續12周的治療,且將護理工作增強。對2組的臨床指標予以實驗室檢測及其低血糖產生率進行觀察,包含:HbA1c,FBC,2 hBG,TC,TG[2]。
1.2.1 心理護理 兒童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比較缺失,一般應對能力也比較低,通常會產生消極情緒,如:焦慮或是恐懼等,故對于護理者以及醫生產生敵意,對治療表現出不配合的態度,加之生活方式有較差的穩定性,將運動或是飲食增大隨機性,身為護理者需要運用較大耐心以及愛心對患兒予以勸說及指導,對產生的煩惱或是擔心進行傾聽及注意,以激勵的方式對他們的錯誤性認知以及行為進行糾正,且家長予以協助,令患兒對治療或是護理工作的實施能夠積極的配合[3]。
1.2.2 治療護理 因為患兒有較強的好奇心,對于藥物的使用有濃厚的興趣,所以護理者需要要對患兒或是家屬有關知識做以指導,切勿自行對其操作。對平臥位進行指導,對無菌操作需要嚴格的執行,且對兒童皮膚產生的局部性變化或是血糖產生的變化進行密切的關注,如果產生變化需要對有效措施進行及時且積極的采取。
1.2.3 飲食運動護理 予以低糖、高纖維、低脂肪類的食物,在予以胰島素之后確保進食的及時性。如果患兒有不佳的食欲,需要將原因及時的找出,對飲食做出合理的調整,對低血糖產生予以預防,且對科學化運動予以指導,在用餐后的0.5 h予以爬樓梯或是慢跑,有利于將藥效的吸收增強,將血糖的指標降低[4]。
1.3 統計方法
臨床數據由SPSS 19.0統計學軟件完成相關處理,使用(x±s)去表示臨床中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以[n(%)]表示臨床中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實驗室檢測的臨床指標
觀察組HbA1c(6.35±1.61)%,FBC(6.41±0.85)mmol/L,2 hBG(7.56±1.31)mmol/L,TC(4.75±0.57)mmol/L,TG(1.47±0.45)mmol/L;對照組HbA1c(7.97±1.57)%,FBC(7.25±0.88)mmol/L,2 hBG(9.22±1.25)mmol/L,TC(5.81±1.37)mmol/L,TG(1.94±0.52)mmol/L.從數據中觀察可知,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比對照組低,且經統計學分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95 4,2.568 8,3.430 2,13.627 0,P<0.05),分析意義得以增強。
2.2 比較2組低血糖產生率
在予以不同的治療以及護理方案之后,2組低血糖產生狀況對比,觀察組產生率是0.00%明顯更低。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分析價值得以提高,見表1。
3 討論
在治療糖尿病之時,對血糖降低的一種有效藥物就是胰島素,可以對病情進行有效性控制,并對預后效果做出改善,但是,也將低血糖產生率升高。而門冬胰島素屬于人工具有速效性的一種胰島素相似物,在患兒的皮下于用餐的前0.5 h進行注射,能夠利于機體對藥物進行均勻且快速的吸收,且將該品分子產生的自身性聚合減少,具有持久且穩定的藥效應用效果。二者進行聯用,能夠用維持機體實現正常性的代謝,可以對血糖進行有效的控制,最終將低血糖產生率降低。另外,需要對護理工作的增強加以注意,經心理護理和治療護理以及運動飲食護理一系列措施,可以將治療總效果明顯的提升。在該研究之中,實施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的聯合方案,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效果好于對照組,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趙麗華等[5]的研究報道相同。
綜上所述,在兒童1型糖尿病實施的治療中,予以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方案具有較強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丁波,羅書立,衣芳玲,等.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1型糖尿病護理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2):86-88.
[2] 王瑩.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1型糖尿病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39-140,143.
[3] 付春燕.1例胰島素治療方案不依從患者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0):215,236.
[4] 孟祥麗.胰島素治療小兒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79.
[5] 趙麗華,張宇.1例甲亢合并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6(8中旬刊):154-156.
(收稿日期: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