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錦秋
(南京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摘 要: 極簡主義崇尚從多到少的回歸,思考簡約對人類社會的意義。極簡主義室內設計在空間布局、家具擺設乃至配飾選擇上都注重精約,以空間的自然元素創造出恬靜淡雅、自然舒適的空間環境,進而影響深居其中的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中國文化通過儒道佛三家哲學體系的融合,偏好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西方極簡主義理念有相類之處,這為我國極簡主義室內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文化基礎。
關鍵詞: 極簡主義 簡約 室內設計 意境
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20世紀60年代西方現代藝術的重要思想流派。在社會物質發展逐漸豐富和繁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的選擇與追求變得晦澀而復雜,人們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上難以獲得精準而有效的原則與方法,常常誤入歧途,甚至造成對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負面效應。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從多到少的回歸,開始思考簡約對人類社會的意義。與以往煩瑣地堆砌貴重材料的藝術手法相反,極簡主義藝術追求以直角、線條、簡單幾何體創作藝術作品,起初以繪畫和雕塑尤為突出,后來逐漸在室內設計實踐中興起和發展,至今它仍然發揮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極簡主義在室內設計中的內涵
極簡主義追求少而精的藝術效果,最大限度地削減藝術的內容、方法和媒介表達,嘗試用清晰、純粹、干凈的線條替代無序、豪放、雜亂的抽象表現主義,讓簡潔的形式還原客觀事物的本質[1],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并達到藝術的奇妙體驗。
從特征上看,極簡主義追求自然性、節約性、效率性、審美性和品質性等特征。首先,極簡主義崇尚自然,將藝術的無限境界達到本質上的極簡[2]。它追求人與環境自然而和諧的匹配,為復雜世界做減法,掠去現實的浮華與聲囂,洗滌沖刷出自然天性、悠然放松的至上原則。其次,極簡主義追求簡約的效果,以規模數量的精少為目標,以簡單的形狀和色彩搭配為內容,它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達到資源利用的有效節制,同時節約維護浮華物象的成本,在現實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極簡主義追求極致簡化的方式,遵循“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羅“less is more”)的原則,為必要的現實事務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足夠有益的空間,通過對事物、空間的極簡安置,有效提升事物的利用率,發揮空間的實用性,從而體現行為處事的效率性。第四,極簡主義通過簡單質樸的形狀、顏色的造型節奏搭配,高度提煉、概括事物形態的輪廓造型達到簡潔整體、功能和有序的統一[3],從而塑造出純粹的形式美感,在形式美的視覺感受基礎上彰顯自然純樸的內在抽象之美。第五,極簡主義追求較高的品質感,其追求的簡單形式乃是在紛繁復雜的蕓蕓眾物中精益求精、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而提純達到的精品效應,在這種指導理念下的藝術創造會給人以奇妙的心靈體驗,提升物體本身的功能與價值品質。
二、極簡主義理念在室內設計中形成的風格特征
隨著社會物質水平的提升,人們不再滿足于住房的基本居住功能的滿足,開始注重住房內在的審美特征和享受,即對住房的要求逐漸從重物質環境轉向重人文審美追求,從繁多樣式的占有滿足轉向簡單寧靜的精神享受。這就要求室內設計的實踐成為一種對室內環境包括生活環境質量、空間藝術效果與技術功能的綜合性設計[4],更多地考慮這些技術背后深層次的藝術性與社會自然的效應。極簡主義設計風格正好迎合了這種需求,它善于通過簡約、高品質的構造設計表達人與自然的終極聯系,在空間布局、家具擺設乃至配飾選擇上都注重精約,以空間的自然元素創造出恬靜淡雅、自然舒適的空間環境,進而影響到深居其中的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室內設計的工作是根據建筑設計的構思進行室內空間的組合、修改、創新,并運用設備、裝修、裝飾、陳設、照明、音響、綠化等手段,從人的角度出發,結合人體工程、行為科學、視覺藝術心理,從生態學的角度對室內環境做綜合性的功能布置及藝術處理,以取得具有完善的物質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室內環境藝術效果”[5]。因而,室內設計在形式上需要完成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要求,從深層次內容上要體現人們所追求的某種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要求。極簡主義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從形式與內容這兩大方面展開具體探討。
首先,從視覺工程技術角度看,極簡主義室內設計體現出材質、形狀及空間的簡約風格。如下圖所示,極簡主義在室內頂、墻、地六個面的設計中,完全不用紋樣和圖案裝飾,只用線條、色塊區分點綴。設計師在桌椅的設計中主要采用原木材質,突出木頭本身的色調與木塊完整性,與屋頂的本白色相呼應,體現出室內與室外自然的天然吻合。桌椅的造型以方正形及弧形流線為主,無更多人工雕琢,體現出室內環境的質樸。室內配飾簡單而明確,僅僅在必要的場所體現,桌上擺設造型優美、燈飾寧靜素雅,反射出柔和的光影。無論在材質,還是在造型及色調的設計處理上,都通過極簡主義的簡約原則有效地整合起來,形成一種整潔、質樸的空間感受。
其次,從文化內涵的角度看,極簡主義室內設計追求自然至上的環保理念。具體地說,這種極簡主義的文化受到兩個不同地緣文化的影響,分別是北歐和日本。從下圖宜家室內設計作品可以看出,誕生于北歐的宜家代表了充滿人情味的有機主義設計即斯堪的納維亞風格,他們宣揚人文關懷、避免過于刻板的幾何形式,不僅注重工藝的功能性要求,而且強調形式對人們生活及心理的影響作用,色調潔白、色塊完整,形狀規則而方正,適當的綠色植物點綴,節制卻不失情趣,體現北歐文化對自由和平、寧靜舒適的偏好。日本人則將西方極簡主義思想與其民間工藝融合,發展出體現日本禪宗思想的設計風格,追求樸實、自然、謙遜、安靜的境界。正如MUJI的藝術總監原研哉所說:“最美的設計是虛無。”在對“虛無”的追求過程中,才能放下人類已有的一切回到最初的原點。而正因為“虛無”,室內設計才能讓有限的空間獲得無限延展;在與自然的關系尋找中,其功能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哪怕是僅僅滿足小眾要求也竭盡全力詮釋,表現出顯著的個性化的人文關懷。在下圖的日式極簡主義室內設計中,設計師有效地利用空間層次,通過有空隙的樓梯、巨大的窗戶,將自然的力量最大范圍地引入室內,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僅使得室內光線得到自然的補充,而且讓室內的人感受到自己乃是自然的一部分,從而下意識地形成歸屬自然與保護自然的感受,進而引導人們愛護自然的綠色行動。
三、極簡主義室內設計風格在當下我國室內設計中的融合
雖然極簡主義思潮從西方世界開始興盛,具有顯著的地域性,但中國文化中所追求的人生哲學與意境卻有很多與之不謀而合之處。中國文化通過儒道佛三家哲學體系的融合,偏好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倚重“道”、“氣”、“意境”、“和”等精神理念追求,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古典美學觀念,志在追求“道法自然”的意境世界。
儒家宣揚“和”的理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中庸》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意味著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應著重“中”,即適度節制、節約,這與西方極簡主義所提倡的節制、簡約十分相近。道家認為萬物本體和生命本源是“道”和“氣”,而“象”則超越具體物象,“大象無形”,人們憑借想象實現“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是終極簡約。在具體事物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說明“有”形之物給人帶來便利,而“無”形之物更增厚“有”形的功能,這與西方極簡主義所提倡的通過簡單形式獲得便利及功能的最大化相近。佛家禪宗以“意”為美,勸導人們去除心中煩惱,回歸本真,參透人生或明心見性,最終“空故納萬境”,達到“虛空”的心靈自由之境。這種禪宗追求的“極簡”乃是形式上的極簡和精神上的至多,與“less is more”所傳達的意境十分相近。
由于西方現代極簡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在某些方面的近似性,極簡主義與中式元素的有效融合乃是當下中國極簡主義室內設計的主要著力方向。現代極簡主義設計理念與手法可以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傳達中國“空靈”的意境。如下圖深圳立正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局部可以看到,以黑白灰為主的色彩提煉與整合體現了極簡主義的形式準則,線條與形狀簡單方正的中式家具成為點睛之作,給人以質樸的厚重感。桌上擺設以“無”為主,以反復斟酌挑選出來的“有”形之物為點綴,表現出有無相生及留白的意境。四面白墻,頂端留有必要的白燈位置,無其他煩瑣的裝飾,燈飾的形狀及燈光色調統一而簡單,整體設計使得空間寬敞,給人以無限的開放性、自由性和寧靜整潔的高品質感受。
在傳統美學觀與西方現代極簡主義理念的共生影響下,中國室內設計行業興起的“新中式”極簡設計風格仍然是新生事物,它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在其未來的發展走向上,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準則才能發展出獨有的特征,其根源就在于對中國文化的深層次挖掘、理解反思與實際應用上,其重點應是以中式元素為基點,利用極簡主義的形式規則對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基本結構、各個功能進行全方位考慮,最終形成一定的設計理念和自成體系的方法規則。
當下的世界是一個信息與資源共享的世界,大數據為室內設計的展開及時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而只有將中國文化精神放在設計之中,嘗試現代與傳統、東方與西方的磨合,達到和而不同的生存狀態,才能將極簡主義室內設計推向更實際有效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程艾.極簡主義理論研究及其在中國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15.
[2]牛津.傳承與嬗變[D].蘇州:蘇州大學,2015.
[3]夏藝芳.極簡視覺風格的扁平化設計在用戶界面設計的創新[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5.
[4]劉樹老.室內設計系統的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05.
[5]張青萍.解讀20世紀中國室內設計的發展[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