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臻
[摘要] 目的 對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方法 選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對護理方法進行分析,重點分析患者在手術監護、心理護理以及護理評估等方面的情況,加強患者胰島素管理與包含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功能鍛煉以及引流管護理等方面的工作。 結果 患者在完成護理治療后,出現皮下積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發癥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現高滲性昏迷、低血糖等并發癥狀。結論 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發生各種并發癥狀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術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理;糖尿病;乳腺癌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098-02
乳腺癌是當前我國臨床醫學中一種比較覺的疾病之一,屬于惡性腫瘤的一種,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該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方面的特點。糖尿病與乳腺癌疾病對患者身體機構產生巨大的消耗作用,在疾病癥狀的作用下,患者抵抗力與耐受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幅提高了手術治療的危險性,尤其是對護理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困難。為了能夠使當前的護理工作效果得到改善,該次實驗研究專門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護理方案,其根本目的在于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狀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改善產患者的疾病預后與手術預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全部研究樣本年齡最大67歲,年齡最小24歲,平均年齡46.7歲。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診斷確認患有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疾病。全部研究樣本中包含糖尿病史患者3例,其余患者均在入院后發現患有糖尿病疾病,平均血糖指標水平達到9.6 mmol/L。其中包含41例單側乳腺癌患者,5例雙側乳腺癌患者;2例髓樣癌患者、18例浸潤性導管癌患者、21例腺癌患者,其他5例。
1.2 方法
參與該次實驗研究的全部研究樣本均采用飲食管理與胰島素藥物來對血糖指標進行控制,要求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將血糖指標維持在7.25~8.34 mmol/L之間,未達到該標準的患者不可以進行手術。其中5例患者處單純乳房切除術,19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切除術,22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術。
2 結果
參與該次實驗研究的46例研究樣本在完成護理治療后,出現皮下積液、切口感染、高血糖并發癥病例各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現高滲性昏迷、低血糖等并發癥狀。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護理評估 糖尿病疾病會引發多種涉及到其他重要臟器的并發癥,在手術創口的影響下,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機率大幅提升。因此,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當前的營養狀態、血糖波動范圍以及病史情況進行嚴格且深入的調查,依照調查結果有針對性的制定手術方案。參與該次實驗研究的患者無法未在入院前發現任何異常表現,其中于入院后發現高血糖癥狀的患者共40例,經相關檢查與內科會診后確診。在為患者提供腎、肝、肺、心功能檢查的患者也需要對患者是否存在隱性感染的問題進行評估,對治療效果以及預判,為患者完成手術治療后的護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1.2 心理護理 乳房對于女性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患者自身對于癌癥疾病有著天然的緊張與恐懼,對于手術后乳房的狀態感到擔憂,同時也對于糖尿病的疾病癥狀感到焦慮,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刺激交感神經異常活躍,雌性體內胰高血糖素含量大幅提升,血糖指標水平隨之升高,對患者疾病的治療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與新入院的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向患者與患者家屬詳細闡述手術治療的重要意義,介紹治療與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以及預期的治療效果,使患者對于疾病的治療有充分的信心,最大程度上爭取患者對于治療與護理工作的信任與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3.1.3 血糖控制與包含護理 對患者飲食方案進行詳細的制定,對不同各類的食物攝入量進行合理的搭配,患者每日的飲食需要遵定量、定時的原則。若患者在飲食后一段時間內仍然存在饑餓感,可以為患者提供一些新鮮蔬菜等纖維含量較高同的食物,由于水果中糖分含量較高,要嚴格禁止患者食用水果。為患者注射胰島素藥物來對血糖指標進行嚴格的控制,注射時間為三餐前20 min,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嚴格的監測,依照監測結果對胰島素的注射量進行適當的調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胰島素注射十分頻繁,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更換注射位置,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嘔吐、惡心以及物欲減退等方面的不良現象,則需要立即采取有關措施進行干預,確保患者能夠夠到充足的營養支持。參與該次實驗研究的患者中,1例患者出現饑餓、心悸以及出汗等不良現象,均由胰島素注射量不當引起,經過治療后,不良癥狀完全消失。
3.2 術中監護
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當前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嚴格的監視,每小時進行1次血糖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對于部分血糖指標超標的患者,則需要采取滴注的方式為患者輸入胰島素、生理鹽水混合溶液,使患者血糖指標維持正常狀態。
3.3 術后護理
3.3.1 飲食護理 患者在完成手術治療6 h后,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隨著患者疾病癥狀與手術創口的不斷好轉,可以適當擴大食物攝入范圍,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對患者血糖指標進行維持的跟蹤檢測,依照檢測結果對胰島素的使用量進行調整,最大程度上使患者血糖指標能夠保持在合理區間以內;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胰島素藥物,注射位置盡量選擇皮膚疏松位置,為了防止出現局部硬結問題,需要對注射位置進行交換,三餐飲食均應用于藥物注射完成后進行,避免出現低血糖現象。若患者胰島素使用量不足,則可以會引發高血糖問題,護理人員需要對各種不良反應癥狀癥狀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
3.3.2 皮瓣及引流管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皮瓣溫度進行仔細的觀察,重點是要與健側皮瓣相對照,觀察其顏色變化情況,看是否存在皮瓣下積液,同時也要觀察患者胸壁是否出皮瓣相緊貼。負壓引流管理是否保持負壓狀態。對患者引流液的性質,流量、顏色是否存在滲血,一旦發現任何形式的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將有關情況上報給主治醫師,防止出現皮下積液與笛聲堵塞現象。參與該次實驗研究的患者中,出現1例負壓效果不良病例,主要是由皮下積液所引起,在以引流管進行二次固定后,重新固定敷料,不良現象有所減輕并逐漸消失。
3.3.3 患側上肢護理 患者在完成手術治療24 h后,調整患者患肢位置,自由旋轉肘關節,患者臂則用枕頭提供支持,置于胸壁之上,使負壓引流保持通暢,避免出現積液與皮下積血現象,促進患者靜脈與淋巴回流。
3.3.4 功能鍛煉 患者在完成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家屬在康復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是的有關事項,要求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相配合,完成相關的肢體功能鍛煉。指導患者作手指爬墻運動,術后1~2 d可做伸指、握拳動作,3~4 d做屈肘運動,5~6 d健側手協助患側手過肩過頭,7 d后做肩部活動。
綜上所述,為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專門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發生各種并發癥狀的概率,改善患者的手術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麗麗,孫彩霞.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5,5(17):111-112.
[2] 王東艷.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探討[J].長治醫學院學報,2015,3(19):231-232.
[3] 張真均,程娜,楊玉珍.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26):32-33.
[4] 楊艷明.乳腺癌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6,4(21):51-52.
[5] 吳宇嫦,謝麗行.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醫學,2015(18):127-128.
[6] 劉永華,周家容,唐紅梅.子宮肌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5(13):16-17.
[7] 徐明珠.46例高齡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4,2(26):107-108.
[8] 馬娟娟,馬婷婷,嚴海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0(13):181-182.
[9] 李春紅.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血糖監測方法及護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4(18):151-152.
[10] 徐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血糖合理控制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27):52.
(收稿日期:20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