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怡


[摘要] 目的 著重于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強化治療期運用護理干預對其低血糖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對80例該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組,因而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臨床指標、低血糖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FBG為(6.62±1.35)mmol/L,2 hPG為(7.31±2.16)mmol/L,HbAlc為(5.63±1.42)%,低血糖發生率為2.5%,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其低血糖發生率,改善其臨床指標,臨床應用價值極高。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強化治療期;護理干預;低血糖發生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106-02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2]。嚴重者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昏迷[3]。目前醫院里主要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干預等方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該次選取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討護理干預對其強化治療期護理滿意度、臨床指標以及低血糖發生率的影響,結果所獲頗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間該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②非強化治療期者;③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④精神障礙者;⑤器質性病變者;⑥65歲以下者;⑦臨床資料不全者。選取例數為80例,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40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齡在65~79歲,平均為(69.3±4.2)歲。對照組40例患者,女17例,男23例;患者年齡65~78歲,平均(69.5±4.6)歲。實驗組患者的基本資料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該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為了減少患者發生低血糖,需要針對性的給予健康教育、用藥指導以及自我管理等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教育干預:護理人員應進一步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知識教育,幫助其了解低血糖的發生機制與癥狀,提高其對低血糖的識別能力以及防范能力;通過為老年糖尿病患者開展自我救治教育,使其能夠在發生低血糖癥狀時及時的采取自救措施[4];幫助患者及家屬全面認知低血糖對人體的危害,對患者個體實施一對一個性化健康教育。②血糖檢測:在為患者提供降糖藥物應用指導的同時,對患者尤其是更換降糖藥品或初次應用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加強自我檢測、血糖指數讀取、血糖正常水平判斷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其能夠定期或按時檢測自身的血糖變化,從而及早的發現或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發生[5];加強日常的巡視工作,在發現低血糖患者時除了要及時通知醫生,還要給予實施急救措施防止其發生低血糖昏迷(如補液、補糖等);治療期間的患者必須掌握自我檢測的方法,而檢測時間也需要明確,一般是飯后1 h的胰島素藥效最強期[6];護理人員需要按照患者臨床中的實際情形評估其發生低血糖的時間點,在詳細的記錄之后密切觀察重點時間點的患者的低血糖癥狀。③飲食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方案應緊密的結合其飲食習慣、營養水平、血糖狀況以及疾病進展進行制定,指導家屬學會飲食熱量的計算方法,從而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發生率;護理人員需要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為其計算好每日需要的熱量,對其能夠選擇的食物品種與食量進行科學的規劃,從而落實好每一項預防低血糖的護理措施,同時幫助其調配蛋白質、脂肪與糖類的比例;除了要求患者定時與定量的飲食,還要求患者了解胰島素或降糖藥與進食之間的關系,一般在進食少或未進食以及病情穩定時,藥物用量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在體質量與熱量等方面嚴格控制,督促患者戒煙酒。④運動干預:在運動方面,要求患者結合實際運動能力進行運動,隨時有意識的監測血糖變化,在發生出汗、心悸或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時馬上停止運動,待休息后緩解癥狀后運用食物補糖,避免發生低血糖[7]。⑤用藥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機體功能退化,容易患上多種疾病,在用藥過程中需要避免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因而要求患者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既不能私自對用藥劑量進行增減,也不能忽略用藥過程中監測血糖的重要性,故患者需要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用藥安全性[8]。⑥心理干預:糖尿病病情反復、病程長,而老年患者在住院血糖調控期間對治療效果沒有信心,在心理上存在恐懼、焦慮以及悲觀等負面心理,故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增加溝通,了解患者的實際需要,幫助其有效的做好心理疏導,從而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⑦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分析其是否存在惡心、嘔吐、血管性病變、泌尿系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情況,同時做好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采用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護理后,對其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包括:①護理滿意度: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中設置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等項目,護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低血糖發生率:女患者<2.5 mmol/L,男患者<2.78 mmol/L,同時伴有頭暈、心悸、意識障礙、面色蒼白等癥狀即為低血糖。③臨床指標:指FBG、2 hPG、HbAlc等指標的變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40例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為2.50%(1/40),對照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為22.50%(9/4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00,P=0.0179<0.05)。
3 討論
由上述結果可知:采取護理干預的實驗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FBG、2 hPG、HbA1c、低血糖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6.62±1.35)mmol/L、(7.31±2.16)mmol/L、(5.63±1.42)%、2.50%、97.50%,明顯優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提示護理干預除了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優質、舒適的護理服務,而且對其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低血糖發生率的控制以及臨床指標的改善極有幫助。藥物、運動、飲食等方面未經科學的規劃則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癥,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治療特點、疾病特征造成的一個現象。由于老年患者激素調節功能下降,而且對疾病認知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臨床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從而幫助其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的發生。該研究采用的護理干預包括飲食、運動、用藥、并發癥、心理、血糖檢測、知識教育等各個方面,能夠全方面的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因而容易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低血糖發生率,在改善臨床指標的同時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韓冰.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強化治療中低血糖反應的觀察與護理干預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2(3):77-78.
[2] 莊雅華.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期間低血糖反應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4):135-136.
[3] 武清香.健康指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中低血糖發生率的改善效果[J].實用老年醫學,2016,10(25):876-878.
[4] 姜浩威.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并發低血糖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8):349-350.
[5] 胡榮.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3(2):83-84.
[6] 李鳳琴.護理干預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期間低血糖反應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5(23):180-181.
[7] 段晶蕊,徐錫春.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 14(5):130-131.
[8] 馬叢叢,張暉.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5,9(37):1002-1004.
(收稿日期: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