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116例,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 結果 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1.72%,低于對照組13.79%(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8.28%,高于對照組86.21%(P<0.05)。 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糖尿病;惡性腫瘤;化療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108-02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群體的增加,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也呈顯著上升的趨勢,二者并存時可相互作用,加重病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通過識別、評價與處理潛在及現有的護理風險事件,有系統、有組織的降低風險概率,以最低成本獲取到最安全利益的管理方案[1]。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對58例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應用了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收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116例,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8例。入組標準:①糖尿病經1999年WHO制定的相關標準確診[2],且病史在1年以上;②2型糖尿病;③惡性腫瘤經病理學檢查確診;④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⑤患者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已簽署同意書;⑥該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意識障礙、溝通障礙、認知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者;②資料不全者。研究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40~78歲(52.5±7.6)歲;糖尿病病程1~20年(10.5±4.3)年;血糖控制方法:胰島素20例,藥物28例,單純飲食運動控制10例;腫瘤類型:腦部腫瘤3例,結直腸癌10例,食管癌15例,鼻咽癌15例,乳腺癌15例。化療方案均根據病情制定,平均2~5個周期。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40~78歲(52.5±7.6)歲;糖尿病病程1~20年(10.5±4.3)年;血糖控制方法:胰島素20分,藥物28例,單純飲食運動控制10例;腫瘤類型:腦部腫瘤3例,結直腸癌10例,食管癌15例,鼻咽癌15例,乳腺癌15例。化療方案均根據病情制定,平均2~5個周期。兩組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方法、腫瘤類型及化療方案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糖尿病、腫瘤疾病及化療知識宣教;及時處理化療并發癥;指導患者合理運動與科學飲食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密切注意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認真觀察患者的病情與生命體征變化。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護理人員風險教育:定期組織專業知識與技術培訓,以便完善護理人員對化療知識、化療藥物、化療風險事件的掌握能力,以及糖尿病飲食、運動、藥物、低血糖等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同時,重點強化護理人員對糖尿病并惡性腫瘤化療時風險識別、意外情況處理、并發癥預防等方面知識的培訓。②鼓勵患者共同參與風險管理:指導患者低血糖、糖尿病并發癥等情況的識別與預防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組建“糖尿病化療健康活動社團”,定期開展糖尿病及化療知識講座,并鼓勵患者充分實現自我管理,通過加強主觀能動性來完善護理質量,降低風險事件概率。③強化高危患者的風險管理:針對葡萄糖耐量異常、高齡、原化療方案血糖明顯升高、肝腎功能異常、肝腎轉移等高危患者,在化療時應密切觀察其血糖指標的變化,若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3]。同時,針對化療方案中含有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藥物時,應重點觀察患者肢體有無異常,不可接觸過熱、過冷及尖銳的物品,鼓勵患者適當運動,以預防糖尿病足。④心理風險管理:為了進一步保證治療與康復效果,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并通過耐心的溝通給予鼓勵與安撫,使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化療治療,減少機體應激反應。⑤化療風險管理:積極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便保證化療治療的安全性。化療期間密切觀察化療藥物對血糖指標的影響,且注意患者的消化道反應,評定進食情況,避免血糖大范圍波動。完成化療后及時測定患者血常規、血糖及肝腎功能的變化。若白細胞降低,應強化感染防護方案,預防感染;貧血者應避免跌倒,加強安全教育;血小板降低者應囑其保持情緒平穩及大便暢通,避免顱內壓驟然上升,預防出血。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包括:低血糖、靜脈炎、感染、非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酮癥酸中毒。②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比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表總分為100分,包括護理技術、護理效果、護理效率、人文關懷4項,70分以上即為護理滿意。
1.4 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百分率及例數表示計數資料結果,采用χ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1.72%,低于對照組13.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57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滿意率為98.28%;對照組50例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滿意率為86.21%;研究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6,P<0.05)。
3 討論
目前,化療是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然而由于化療藥物能夠損傷胰腺,降低胰島素分泌量,加重糖代謝紊亂癥狀,顯著提高了相關并發癥風險,甚至可導致死亡[4]。有研究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化療期間酮癥酸中毒的死亡率高達5%[5]。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的護理安全,降低風險事件十分必要。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它通過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方法來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對策,有效預防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6]。該研究通過護理人員風險教育、鼓勵患者共同參與風險管理、強化高危患者的風險管理、心理風險管理、化療風險管理等方面對糖尿病并惡性腫瘤者進行了護理風險管理,使護理風險管理更為細節化與規范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該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1.72%,低于對照組13.79%(P<0.05)。可見,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在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這與部分研究結果相符[7-8]。此外,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8.28%,高于對照組86.21%(P<0.05)。護理風險管理進一步完善了護患間的溝通與交流,強化護患關系,繼而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靈莉,鄧本敏,唐玲,等.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的化療療效[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 25(4):351-354.
[2] 黃盈碧,梅慧紅,徐潔,等.護理質量指標管理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聯合靜脈化療及腹腔熱灌注治療婦科腫瘤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3,12(46):4392-4394.
[3] 謝碧賢,葉小芬,鄭衛紅.糖尿病護理團隊合作思路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 社區醫學雜志,2014,32(18):4-6.
[4] 安洪春.糖尿病護理團隊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淺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3):145-146.
[5] 范卉,周和玲,馬春霞.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行鼻飼病人的護理風險分析與管理[J].全科護理,2015,12(26):2637-2638.
[6] 馬建玲.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5(19):141-143.
[7] 覃美術.品管圈活動對糖尿病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與作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8(35):7291.
[8] 錢淑英.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6,22(11):1763-1765.
(收稿日期: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