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鳳

[摘要] 目的 探討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62例,隨機分為2組各81例(118眼),觀察組采用激光治療,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比較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1.6%、不良反應發生率12.3%(P<0.05)。 結論 激光治療可穩定和提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力,改善病情,是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值得應用。
[關鍵詞] 激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15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ser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162 cas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with 8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rugs, Comparative efficac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3%,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3.7%,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6%,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12.3% (P<0.05).Conclusion: Laser therapy can stabilize and improve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mprove condition,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diabetic retinopathy, Worth application.
[Key words] Laser;Diabetic retinopathy;Curative effect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呈“爆炸式”增長趨勢。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的 《全球糖尿病報告》顯示[1],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約4.22億人,約占全球人口的8.5%,我國糖尿病患者約1.4億人,發病率達11.6%。而由糖尿病引發的各種并發癥也為患者帶來巨大傷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嚴重的眼部并發癥,也是導致眼盲和低視力的主要原因,其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0%~60%[2]。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保存視力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目前激光治療被認為是有效控制DR發展,維持現有視功能,減少失明可能性的有效方法[3]。該科對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1例DR患者采用激光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DR患者162例(236眼),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各81例(118眼),觀察組男49例(72眼),女32例(46眼),年齡35~78歲,平均(63.8±2.3)歲,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10.8±1.2)年;合并黃斑水腫21例,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2眼。對照組男52例(79眼),女29例(39眼),年齡34~78歲,平均(61.4±2.1)歲,糖尿病病程4~21年,平均(10.3±1.1)年;合并黃斑水腫19例,合并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2眼。兩組患者對治療過程均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進行視力、裂隙燈、眼底、FFA檢查,給予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復方血栓通膠囊(30粒/合,國藥準字Z20030217)口服,3粒/次、3次/d,羥苯磺酸鈣(國藥準字H20000712)口服,1粒/次、3次/d,連續治療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激光治療,采用Visulas倍頻532激光治療儀,激光參數:功率200~400 mW,光斑直徑100~300 μm,曝光時間為0.1~0.3 s。充分擴瞳,對有黃斑水腫者先進行黃斑區光凝治療,非增殖期患者采用局灶性光凝治療,增殖期患者給予全視網膜光凝治療,1~2次/周,4~6周內完成治療,光凝后2、4、8、12周復查,必要時補激光治療。
1.3 觀察內容及療效評價
患者均隨訪3~13個月,平均(10.3±0.4)個月,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和視力恢復情況。顯效,視力提高兩行以上,眼底視網膜水腫、出血滲出吸收;有效,視力提高小于兩行,眼底視網膜水腫、出血滲出部分吸收;無效,視力檢查無提高,眼底檢查無明顯改善,或出現新的滲出。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發生視網膜出血3例,發生率為3.7%,對照組發生眼壓升高5例,視網膜出血3例,黃斑水腫加重2例,發生率為12.3%,兩組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42,P<0.05)。
3 討論
目前,糖尿病已成為我國急需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且從對患者健康危害方面來說,糖尿病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罪魁禍首。據ADA統計數據顯示[4],3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為46%以上,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高達98%。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重要表現,隨著糖尿病發病率和病程的增加,DR發病率也不斷增加。研究表明[5],糖尿病病程與DR發病呈正相關,糖尿病病史10年患者中DR的發病率為50%,糖尿病病史超過20年DR的患病率幾乎為100%,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功能。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細胞代謝障礙,可引起眼組織、神經及血管微循環的改變,造成眼底營養和視功能的損害;尤其視網膜局部微循環異常時,視網膜處于缺氧狀態,可引起新生血管刺激因子釋放,促使生成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容易發生滲漏、出血[6],造成玻璃體出血,在加上管壁周圍形成的纖維膜易牽拉視網膜引起脫離,進而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失明等嚴重并發癥。激光是目前治療DR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可破壞視網膜缺血、缺氧區,降低視網膜的耗氧量,制止血管增生因子產生,有利于氧和營養物質向視網膜內增擴散,使殘留的視網膜供氧和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防止新生血管形成、促進已形成新生血管的消退。資料表明[7],長期黃斑水腫可導致視力不可逆損害。激光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封閉擴張滲漏的毛細血管和微血管瘤,減輕視網膜水腫和黃斑區毛細血管的滲漏,促進黃斑區水腫消退,促進視力的恢復。通過對該組病例進行分組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明顯優于對照組71.6%、12.3%(P<0.05)。與施菁蔚[8]報道的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9.5%,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6%低于對照組13.9%等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激光治療可穩定和提高DR患者的視力,改善病情,是治療DR的有效方法。在進行激光治療時應注意把握時機,根據病情合理選用激光治療,做到及時發現,早治療,增強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妹林,陳有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J].協和醫學雜志,2013,4(2):181.
[2] 陶屹.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激光治療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04-105.
[3] 周愛意,陳凌,周陳靜,等.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6,36(4):316-317.
[4] 陳旭,溫利輝,詹磊.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3):420-421.
[5] 侯麗霞.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3(7):1015-1016.
[6] 楊新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激光治療后視力以及黃斑水腫的情況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241-242.
[7] 施菁蔚.激光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32(11):4499-4500.
[8] 彭啟隆.532nm激光治療不同分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90-92.
(收稿日期: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