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菲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改革,科學教育已經從傳統的學科教育向現代科學教育轉變,與此相對應,現代幼兒科學教育也有了與以往傳統教育不同的內涵與特征,使其成為培養幼兒探索、創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幼兒教育 起跑線 科學教育
一、預定目標,選擇、設計科學教育內容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我們在實施科學教育前可先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科學發展目標,結合時代特征,確定各階段的分目標,明確在這一階段要認知什么,達到什么水平,培養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教育的內容,有條不紊地開展科學教育。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這些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是教師在幼兒活動前預設的,就不可避免會存在偏差和不適宜性,因此,教師要更加關注和尊重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求,靈活地調整教育目標與內容,以順應幼兒即時的發展需要。
二、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首先,我們要樹立“時時處處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學”的觀念。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組織科學活動。例如,金秋時節,向日葵成熟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田間觀察向日葵,讓他們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問:“為什么向日葵的花盤總朝著太陽?”讓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幼兒對向日葵的果實進行觀察,幼兒會發現原來向日葵的果實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瓜子,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想進一步了解向日葵的欲望。
其次,我們要有一顆細致觀察的心,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春天來了,我便帶孩子們去尋找春天,這時候,有幾個孩子發現了蝸牛,他們高聲地喊了起來:“我找到了蝸牛!我找到了蝸牛!”其他孩子立刻一窩蜂地圍了過去,于是,我把蝸牛請到了班里,先請幼兒觀察蝸牛的樣子,并讓幼兒說一說它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等等,然后建議把它養起來,緊接著又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蝸牛喜歡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蝸牛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問題,先讓幼兒自己觀察、猜測,再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資料,然后帶到幼兒園分享交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對蝸牛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探究興趣。
最后,我們要迅速做出反應,調整教育策略。如夏天雨過天晴,有時小朋友會高興地叫起來:“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橋?!卑磦鹘y的教學方式,“上課”才是學習的時間,以前教師會忽略幼兒偶發事件中提出的問題和想法,現在教師能及時抓住偶發性活動的契機,不嫌麻煩,立足幼兒的日常生活,重視隨機引導,及時果斷地處理偶發事件,告訴小朋友:“那不是橋,是彩虹。因為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組成的,太陽光照到這些水霧里,小水滴會把太陽光的七種顏色折射出來。”
三、開設區角,給幼兒的自由探索提供條件
如在班上開設科技游戲區、動植物觀察角、小小阿凡提、問號區等,提供各種活動、實驗、操作材料,如:平面鏡、凹凸面鏡、三棱鏡、磁鐵、鐵釘、回形針、小斜坡、平衡杠桿、電池、小燈泡、小陀螺、小蘇打、醋、小湯勺、大中小玻璃杯、不同質的紙、物……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如大蒜長胡子、蝸牛吃什么、讓乒乓球轉起來、誰跑得快、搭紙橋,等等。幼兒可以自由進入,獨立或合作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在地探究。教師不直接介入,不隨意評價,微笑等待,尊重和關注幼兒的性活動方式,發現和肯定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觀察分析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與合作。讓幼兒感到學科學、用科學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
教師要在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發動幼兒一起收集、準備活動內容與材料?;顒拥膬热?、材料要根據孩子當前的興趣和需要更換、補充,保持內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進幼兒活動的興趣不斷被激發,不斷有新問題產生,從而持久地保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
四、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科學游戲是借助物質材料,包括水、沙土、石頭、玩具、圖片等,把科學的道理寓于游戲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科學探索、操作活動,認識物體的屬性,懂得粗淺的科學道理。幼兒科學游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有感知游戲、排列游戲、分類游戲、配對游戲、活動性游戲等。如我組織幼兒到戶外采集石頭、小棒、樹葉等自然材料,讓幼兒按照各種物體的外形、大小、顏色、長短、輕重有順序地進行排列,玩排列游戲。又如,在體育游戲中,帶領幼兒玩踩影子、蹺蹺板、放風箏、玩沙、玩水、堆雪人、吹泡泡等科學游戲,讓幼兒在體育游戲中親身感受,并進一步理解事物的特性及科學現象產生的因果關系。
我們相信,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廣大教師的積極探索,幼兒園科學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珣.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研究綜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03).
\[2\]李應梅.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證探討\[J\].廣西教育,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