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華
(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人民醫院 封丘 453300)
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療效觀察
朱宇華
(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人民醫院 封丘 453300)
目的:對比分析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6例胃潰瘍患者,根據患者的個人意愿分為奧美拉唑組與泮托拉唑組,每組63例,奧美拉唑組患者接受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泮托拉唑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半年隨訪復發率。結果:泮托拉唑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高于奧美拉唑組患者,且半年后隨訪,患者的復發率更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胃潰瘍患者給予阿莫西林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泮托拉唑治療,其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奧美拉唑,且復發率更低,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胃潰瘍;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阿莫西林
胃潰瘍是指慢性潰瘍發生于幽門和賁門之間,是一種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能夠發生于十二指腸、胃部及食管下端,而潰瘍的形成與胃蛋白酶和胃酸的消化作用有所關聯,因此被稱為消化性潰瘍[1]。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臨床治療多以服用抗菌藥物為主。我們研究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擇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6例胃潰瘍患者,根據患者的個人意愿分為奧美拉唑組與泮托拉唑組,每組63例。奧美拉唑組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39.8±3.7)歲;泮托拉唑組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齡22~59歲,平均年齡(39.7±3.9)歲。兩組患者的病情、年齡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 診斷與排除標準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經病理檢查和纖維胃鏡檢查均確診為胃潰瘍,奧美拉唑組中潰瘍部分直徑(8.7±3.1)mm,泮托拉唑組中潰瘍部分直徑(8.5±3.3)mm。排除標準:潰瘍穿孔、癌變者;器官功能不全者;藥物過敏者;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曾使用糖皮質激素。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補充血容量、營養支持等。奧美拉唑組患者接受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44654)聯合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44024116)治療,在10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40~80 mg奧美拉唑,靜脈滴注,治療7 d后若患者無出血現象,則改為口服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56108),每天40 mg,治療4周。泮托拉唑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國藥準字H20066753)聯合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44024116)治療,在100 ml生理鹽水中加入40~80 mg泮托拉唑,靜脈滴注,治療7 d后若患者無出血現象,則改為口服泮托拉唑(國藥準字H20061248),每天40 mg,治療4周。
1.4 臨床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半年隨訪復發率。治愈:臨床癥狀均消失,無潰瘍炎癥;好轉:體征及臨床癥狀改善,潰瘍面積縮小范圍在50%~90%;無效:體征及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半年,統計半年內患者的復發率。
1.5 統計學方法本組研究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與處理數據,P<0.05則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泮托拉唑組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轉17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4%,高于奧美拉唑組患者總有效率85.7%,且半年后隨訪,泮托拉唑患者的復發率為3.2%(2/63),低于奧美拉唑組14.3%(9/63),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半年隨訪復發率對比[例(%)]
胃潰瘍是一種消化性潰瘍,是指胃腸道黏膜被自身作用消化進而形成潰瘍,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節律性、周期性的腹痛,偶見便血和嘔血。現階段針對胃潰瘍的臨床治療中,主要的方法是抑酸、根治Hp感染以及對胃黏膜進行保護[2]。PPI(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種苯丙咪唑類的衍生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特異性,在酸性的環境下,能夠通過一系列轉化作用而成為亞磺酰胺的活性物質,與壁細胞中ATP酶通過二硫鍵進行不可逆結合,進而對ATP酶活性進行抑制,最終達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其次藥物的特異性能過在胃黏膜細胞中直接產生作用,降低壁細胞ATP酶的活性,壁細胞內的氫離子無法轉運至壁細胞外,也無法進入胃腔轉化為胃酸[3]。由此可見,質子泵抑制劑對基礎胃酸能夠有效抑制,降低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奧美拉唑是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在1982年被第一次應用在臨床治療當中,對于任何原因導致的胃酸分泌,奧美拉唑都能夠有效抑制,且效果較佳,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泮托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的第三代產品,其取代的苯丙咪唑環和吡啶環基因與奧美拉唑有所差異,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和特異性,當細胞成分處于微酸狀態下,擁有較慢的激活速度,巰基反應在壁細胞外的程度降到最低,進而提升藥物穩定性。而在強酸的狀態下,泮托拉唑可以快速活化以提升藥物的效果,在質子轉移通道上結合ATP酶,抑制ATP酶時選擇性更強。除此之外,泮托拉唑還能夠抑酸止血,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且不同于奧美拉唑,并不會抑制誘導肝細胞活性,不影響其他藥物代謝,大幅度降低藥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也可使用,安全性較高。
本研究中,在使用阿莫西林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泮托拉唑治療的胃潰瘍患者,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4%,半年內患者的復發率僅為3.2%,臨床療效及半年復發率均優于使用奧美拉唑的患者,與劉余松[4]和安艷芳[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綜上所述,在對胃潰瘍患者給予阿莫西林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泮托拉唑治療,其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奧美拉唑,且復發率更低,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何建軍,王艷玲.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15,34(26):118-119
[2]劉健.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別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胃潰瘍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180-181
[3]王蘇寧.胃潰瘍應用阿莫西林與泮托拉唑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5,9(8):162-163
[4]劉余松.奧美拉唑、泮托拉唑治療胃潰瘍療效對比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7):97-98
[5]安艷芳.胃潰瘍分別采取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3):389-391
R573.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3.032
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