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仁縣農機局 鐘衛東
提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水平 助推精準扶貧
■ 安仁縣農機局 鐘衛東

安仁縣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最初建于安仁縣平背鄉平背村橫街組,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注冊資金300萬。2016年11月,響應縣委、縣政府產業園區招商的號召,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前期投入資金1200萬元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注冊成立了鑫亮糧油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億元分步做好工廠化育秧、統防統治、秸稈綜合利用、物流、倉儲糧和糧油深加工六個子項目。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也隨公司遷到湖南郴州農業科技示范園,合作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為群眾脫貧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真正在實踐著“讓農民輕松種田、讓貧困戶輕松賺錢”的理念。
(1)制定長遠規劃,構筑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平臺。星亮合作社為激發合作社發展活力,做大做強糧油產業,制訂了“以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和為“三農”服務這個中心,堅持服務質量第一、富民增收的宗旨,帶動本地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的戰略目標。2016年底,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將具有一定農機資源和輻射帶動能力的13家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整合起來,組建了廣紅種植農業專業合作聯合社,登記入社成員1780戶,輻射帶動農戶5000戶,其中未脫貧農戶2013戶、未脫貧人口6987人,總承包耕地2411.93 hm2(36179畝)。經過有效整合,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擁有現代化的辦公設施,辦公、培訓和管理用房達3000m2,擁有一支專業的管理、培訓隊伍、農機維護技術人員和操作機手,現有管理人員20人,生產技術人員42人。2017年2月合作社已經建成了16000m2的現代化智能化育秧工廠,并大力推廣農機“三減量”行動新機具、新技術,今年已購買多旋翼遙控飛行植保飛機40架,計劃購買插秧同步精準施肥機6臺,秸稈打捆機5臺。合作社擁有大型拖拉機110臺,小型拖拉機50臺,收割機26臺,直播播種機30臺,步進式插秧機40臺,高速插秧機10臺,大型烘干機10組,地磅3臺,拋糧機2臺,大型殺蟲機10臺,小型自動噴霧機1200臺,聯合社生產作業區域分布在安仁縣13個鄉鎮。2017年星亮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計劃進一步吸納周邊農戶、尤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入社,不斷擴大基地規模,三年內基地規模達到666.67hm2(10000畝)以上,實現生物菌肥、有機肥自給有余,生產優質、綠色、有機、無公害糧油產品。原糧儲備10萬t以上,深加工能力達到4 萬t。加快推進農機“三減量行動”,有效為減少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以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打造“幸福安仁”多作貢獻。
(2)實行六個統一,推進“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機規模化經營管理,讓貧困戶受益。聯合社投資1200萬元興建了湘南最大的現代化智能集中育秧工廠,致力于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水平。同時組建了機耕隊、機插隊、機防隊、機收隊和設備維護、技術服務等專業組織,安排農機技術人員和操作手62人,保障有開展近6666.67hm2(10萬畝)水田的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聯合社對托管土地和流轉土地實行“六個統一”的管理服務和訂單作業。一是統一生產資料采購供應,二是統一生產技術規程,三是統一品種搭配布局,四是統一農機生產服務,五是統一技術服務,六是統一保價收購倉儲。鑫亮合作社工廠化育秧,因秧苗質量高,節省了勞力、時間和資金,機插秧苗迅速成為搶手的商品,飛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加快了全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社會化服務進程,也徹底解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后農耕模式,使農民真正成為體面的職業,貧困戶也通過合作社享受到了產業扶貧的益處。開展訂單作業解決了貧困戶的農機作業問題,早稻插秧期間,合作社對已確定的貧困戶簽訂“代育代插”全程幫扶合同,為貧困農戶墊付種子、化肥、作業費,對部分特困戶減免種子和化肥款,按每畝85元減免作業服務費進行幫扶,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合作社還吸納9名本村貧困戶在工廠長期務工,切實保障他們有相對穩定的收入,這些措施,為貧困戶每戶增收約2300元左右,深受農戶的歡迎。
(3)多形式入股,將貧困戶集聚到產業鏈上,實現精準扶貧。為讓更多農民受益,尤其是為了更好地帶動建檔立卡的未脫貧人口脫貧致富,星亮農機合作社以入股經營形式調動群眾入社的積極性。廣大農戶既可以農機具入股,也可以資金入股,每位農民交100元押金即可辦理社員證成為社員。鼓勵貧困戶以“帶土地入股”、“帶勞動力入社”等形式入社,引導他們流轉土地,從事規模化作業,通過勤勞脫貧。目前社員中有38個合同工,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萬元,有5個建檔立卡的幫扶對象不但脫了貧,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種田能手或小老板。
(4)以技術培訓為手段,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星亮合作社擁有大量的農機設備,包括智能化農機設備,需要大量的農機維修和操作機手,合作社結合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在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貧困戶扶持,增強了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助推了貧困戶盡快脫貧。今年來,積極與生產廠家和農業、農機部門聯系,邀請技術專家和技術人員,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田間示范相結合,農機農藝相結合等形式,重點對水稻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和科技示范戶、貧困戶進行培訓,提高種糧大戶和貧困戶的產業參與度和受益度,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實現資金、技術、生產等互助合作,實施產業精準扶貧,不斷增強“造血”功能,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耕種收”作業一條龍服務有了質的飛躍。目前,培訓3期水稻育插秧機技術人員和插秧機操作手共150人次。其中培訓了3名女性插秧機操作手,和21戶貧困戶,讓受訓貧困戶掌握了實用技術,切實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就業和致富。
(1)整合農機資源,降低了投資成本。由于農業機械設備一次性投入比較大,效益回收周期較長,一方面靠一家一戶很難依靠購買農機去擴大生產經營,另一方面農機設備使用率低,生產效益不高。星亮農機合作社因其合作主體產權關系明確,農戶和貧困戶以耕地、資金或機具入股合作經營,實行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降低了農戶購機成本。服務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提高了農機設備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調動合作社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2)提高農機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訂單作業,固定作業地點,實現規模化作業,減少機械盲目性流動。另外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后進行了規模化經營,成為社會化、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單位,作業面可以覆蓋各個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的農戶和貧困戶,避免了農業機械的重復購置和閑置浪費。星亮農機合作社充分利用全縣農機資源分布和自然條件,善于利用地區生產季節差,積極開展農機跨區作業,統一進行成方連片作業,減少和避免了機械設備的閑置,提高了農機裝備的使用效益。
(3)有利于勞力轉移,促進了城鄉加快發展。農機合作社通過土地承包托管、訂單作業解決了無機戶、貧困戶的農機作業問題,通過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代替人工插秧,減輕了勞動強度,徹底改變群眾“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繁重體力勞作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今年星亮農機合作社承包土地2345.26hm2(36179畝)。有近9000農戶從原來半務工半務農中解放出來,轉移到二、三產業,全身心投入非農產業,既消除了農村企業的季節性民工荒,又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
(4)明確分工負責,提高了農機全程生產效益。按照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從集中育秧、機耕機插、統防統治、機收烘干和倉儲加工幾個重要環節入手,明確分工和職責,核算經濟成本,細化工作方案,提高農機效益。星亮農機合作社按照農機作業市場需求開展產業化開發、規范化管理、專業化服務、規模化經營,明確分工、各負其責、互幫互助、自我服務,克服了單機獨戶作業的困境,以組織的形式,集聚合作互助的力量,最大限度抵御了市場風險。
(5)拓展服務領域,加快了農機推廣步伐。過去農機服務主要集中在機耕和機收兩個方面,從去年開始,星亮農機合作社將農機服務向水稻、油菜生產的全產業鏈拓展。有步聚、有計劃地開展了集中育秧、機插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烘干倉儲等領域的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逐步掌握了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方法和要領。今年將配合優質稻高產高效綠色創建活動,進一步探索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高產栽培新技術,為加快農機推廣步伐奠定堅實的基礎。各種新技術通過合作社提供的農機作業服務,在安仁縣得到示范、輻射和快速大面積推廣應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