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
四川省閬中市中醫醫院,四川閬中637400
不同手術入路(外側、后外側)治療外踝骨折的對比
趙澤
四川省閬中市中醫醫院,四川閬中637400
目的通過比較分析外踝骨折從不同的手術路徑治療效果。方法反思性分析往年病例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接受的患者共100例,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這其中有50例是外側鋼板固定,50例是后外側鋼板固定,將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術后指標的比較分析。結果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以及優良率無明顯區別,觀察組患者的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外側入路對踝關節有一定的優越性,后外側入路對對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關節骨折更有利。
踝關節;骨折;外側入路;后外側入路
在踝關節骨折的情況中,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是非常易見的一種類型,這種骨傷一般是由于直接的暴力擊傷,或者是由于腳踝旋轉軸傷導致。因為這種骨傷是距離骨側方旋轉,是向后方向擠壓外踝的,撕裂前脛腓聯合韌帶,所以很容易導致腓骨低位螺旋形骨折[1]。對于外踝骨折的手術入路是近年來手術醫生討論的重點內容。該篇文章就這骨踝的外側入路和后外側入路的對比比較分析,進行研究,討論那一種手術方式對患者更有優勢,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樣本按照該院近年來接收的手術病患2014年3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接受的患者共100例,樣本中有男性患64例,女性36例,受傷在3~5 d。年齡在14~70歲,平均年齡是(43.2±2.6)歲;患者的受傷情況各有不同,有的為開放性骨折,統計得知共有18名,有的是閉合性骨折,統計得知是82例;具體分析受傷起因,因交通事故手上的有50例,跌落受傷的有32位,摔倒受傷的有18例。患者分為兩個小組,每組的手術方法不盡相同,對照組50例,實驗組50例,兩組的傷情基本上保持一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手術方法將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對照組就按照常規手術去做,我們首先確定下來患者的受傷骨位置,然后根據往常經歷在腳踝側面進行手術。暴露出骨折部位;后踝使用跟腱后內側的位置手術,如果手術需要,采用手術按照z形的線條切開,暴露出骨折部位;腳踝內側采用另外一種方法,使用弧形切法手術,將傷口展示出來。
1.2.2 觀察組手術方法按照外踝后外側采用縱弧形的切口暴露受傷位置,手術復位之后用鋼板固定,后踝拉力螺絲固定。內踝則使用C型臂機閉合復位,然后用加壓螺釘固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手術患處的恢復情況。評判標準:優:術后無疼痛,無畸形,成骨照片正常,骨傷愈合較好;良:骨關節受到勞累后會有輕度不適,無畸形,X光射線照片顯示骨傷愈合良好;可:平時會有感覺到踝關節酸痛無力的情況,X射線顯示有輕微的畸形;差:踝關節站立就有疼痛感,行走時需要拄拐,X射線顯示骨關節畸形。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s)用t檢驗,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優良率95.8%,對照組優良率93.7%(χ2= 0.590,P>0.05);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無明顯區別,觀察組患者的功能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2 組患者對比結果[(±s),分]

表12 組患者對比結果[(±s),分]
組別疼痛評分功能評分觀察組(n=32)對照組(n=48)t P 35.1±0.9 36.3±0.8 0.607 0.512 44.3±0.7 41.2±0.9 2.440 0.045
該研究主要是根據踝關節骨折手術的兩種不同治療方式,分別為外側入路和后外側入路,及其不同的固定方式來分一言既有手術的臨床效果。因為踝關節的受傷人群大多為活動力比較強的年輕人和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該篇文章的實驗研究人群,年齡范圍廣,樣本數量多,男女比例合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并且,通過數學統計學中的均衡性檢驗,在性別、年齡、患側肢體等因素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證明,兩種手術方法均取得了不錯的手術效果,數據結果顯示,并沒有兩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基本一致。踝關節的損傷,大都是因為不慎扭傷導致的,骨折部位也有不同,大致分為外踝、內踝、后踝,該實驗所探究的外踝骨折屬于旋后外旋型IV度。骨折下的走向為由前上向后下走向,這種骨折方式一般較為常見。踝關節損傷會直接導致人體的負重能力減退,骨折導致關節面受損,如果關節有輕微的不平整,磨損就會加劇,踝關節內外側的空隙變窄,這些都會導致踝關節因為負重或者磨損感到疼痛、活動不便,身體承重能力急劇下降,關節穩定性差。所以,踝關節受損時,應遵循醫囑并且堅持鍛煉[2]。
至今為止,臨床醫學傷對于外踝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外側入路和后外側入路,后外側入路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鋼板,在后踝骨折部位將突出的齒骨按壓住,根據力學原理,使用較小的力量將骨折部位復位,如果骨折的一段時受到了軸向的損傷,承重能力大大降低,那么遠端骨折塊就會向后方偏移。我們采用內置鋼板的治療方法。內置鋼板能夠有效地降低骨分離和骨偏離狀況。巧妙地將軸向復合壓力轉變為對骨折端的壓力,起到一定的“動力加壓”的效果[3]。就骨外露的情況進行討論,這種病例我們只要按照傳統的治療方法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手術中我們知道,腓骨的軟骨組織比較多,軟骨組織很容易出現腫脹受傷的狀況,這個時候,會大大影響手術的縫合效果。有患者因為在縫合的過程中,因為組織的不良反應,術后引起水腫,有的患者會出現部分皮膚壞死的嚴重后果。文章研究的兩組手術術后的治愈問題,有的會出現淺表切口感染,經過患者和醫生的共同努力,積極地進行藥物治療,最終創面愈合較好等情況[4]。
綜上所述,治療踝關節骨折手術外側入路和后外側入路都是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我們可以看出,針對骨折線由前下向后上的類型,后外側入路的方法更有優勢。
[1]呂楊訓,楊雷.兩種手術入路治療外踝骨折的對比[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6,46(3):205-208.
[2]馮浩偉,梁海群.外踝后外側手術入路治療三踝骨折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5(12):25-26.
[3]謝山洪,倪文卓,王建業,等.后踝骨折后外側入路治療22例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4):322-323.
[4]宋國全,汪洪波,徐世堯.術中改換體位應用后外側手術入路治療三踝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 (4):425-426.
R683
A
1004-6569(2017)03(b)-0047-02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