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壽蕓
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文 朱壽蕓
本文通過對3—6歲城市幼兒家庭中親子游戲開展現狀的調查分析,針對調查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本文作者提出建議,以促進親子游戲在家庭中的實施與推廣。
親子游戲;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調查;分析
親子游戲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兒童成長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選取我縣3—6歲城市幼兒家庭作為研究對象,意在通過問卷法、訪談法了解我縣城市幼兒家庭親子游戲的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親子游戲在家庭中的實施與推廣,為相關親子游戲的研究提出一定的參考與依據。
問卷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式問題為輔。問卷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調查、家長與幼兒對親子游戲的態度、親子游戲條件的創設情況、游戲種類以及家長對游戲的指導方法。問卷的發放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6年6月選取我縣兩所幼兒園130名城市幼兒家庭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105份,回收率為83%。
1.幼兒對親子游戲的態度

表1 :在家庭中孩子喜歡與誰一起玩?

表2 :您的孩子經常要求您陪他一起玩嗎?
調查結果表明,在家庭中,幼兒喜歡與父母一起玩,而且幼兒經常要求父母陪他們一起玩。
2.家長對親子游戲的態度
調查結果中有76.61%的家長認為應把游戲與學習結合起來。有48.07%的父親和35.23%的母親都只聽說過親子游戲這一說法,并不真正了解其內涵和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3.親子游戲條件的創設
在親子游戲的時間和空間的選擇上,80%的家長選擇家庭和戶外作為開展游戲的場所,在時間的提供上,47.6%的家長“經常提供”,45.7%的家長“有時提供”,6.67%的家長“偶爾提供”。在每次游戲持續的時間上,45.71%的家長選擇30分鐘以內,29.52%的家長選擇30分鐘—1小時,2.85%的家長選擇1小時以上,21.9%的家長依據孩子的要求結束游戲。
4.親子游戲的發起方式
對于“當孩子獨自游戲時,您是否經常主動找機會加入孩子的游戲?”這一問題,有2.85%的家長選擇“總是”,15.23%的家長選擇“經常”,57.41%的家長選擇“有時”,12.58%的家長選擇“偶爾”,1.99的家長選擇“從不”。
5.親子游戲的指導過程
在親子游戲的過程中,65.71%的家長“不僅陪孩子玩,還會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指導”,27.61%的家長“孩子怎樣玩,就跟著怎樣玩”,6.67%的家長“控制著孩子的游戲,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
1.在對待親子游戲的態度上,家長和幼兒都比較積極。對于3—6歲幼兒游戲與學習的關系,有76.19%的家長認為應把兩者結合起來。家長雖然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卻沒有真正理解游戲的內涵,不能充分發揮親子游戲的作用。
2.在親子游戲條件的創設上,部分家長有意識地安排孩子的游戲活動,游戲場地選擇較靈活;在時間的安排上,部分家長安排時間比較適中,基本上能夠滿足幼兒游戲的時間需要。
3.在游戲的指導策略上,家長主動參與幼兒游戲的意識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部分家長能尊重幼兒的選擇并給予指導。調查結果反映出家長對親子游戲相關的知識了解較淺,沒有正確看待家長在游戲中的作用,對于如何參與并指導游戲認識不足。
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正確認識游戲與學習的關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游戲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構建經驗的過程。在游戲中,幼兒主動探索環境,并以原有經驗為基礎理解環境中新信息的意義,同時又主動作用于環境,改造環境,實現原有經驗的改造與重組。因此,我們應加強家園合作,有效促進親子游戲的開展。
2.正確發揮成人在游戲中的作用
有關研究發現,通過與伙伴與成人的交往,幼兒可形成與人交往的積極態度。因此成人參與游戲可以給幼兒支持,這種支持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無言的溝通,有助于延長游戲時間。
3.學習游戲指導策略,靈活應用指導方法
教育專家提出成人參與和指導幼兒游戲的策略有三種。一是平行游戲法,二是共同游戲法,三是指導游戲法。家長應結合幼兒的年齡、能力及游戲的具體情況選擇指導方法。
(江蘇省寶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1]郭靜晃.《論親子教育的內涵與功能》,《科學教育》,2002年第三期
[2]陳幗眉主編.《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