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韜

長期以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囿于地理區位,又處于“老、少、邊、窮”的渝東南最邊角區域,一直都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沉重帽子。
但如今,秀山已經搖身一變,成為渝東南重要門戶樞紐,由閉塞山區一舉變為四省市通衢。
“如果以邊城為幾何中心,秀山到重慶主城和長沙、貴陽等省會城市,目前均實現了四小時到達。”秀山縣副縣長王兵說。
秀山的這個改變,只是重慶升維一體化發展格局、深化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
戰略升維
2016年7月,山地自行車愛好者王杰收到一封來自非洲的郵件。
原來,2015年8月,王杰參加了在巫溪縣舉辦的一場國際山地自行車邀請賽,結識了非洲貝寧小伙薩拉米。
“要不是開通了奉巫高速,地處偏遠的巫溪很難承辦起這樣的國際賽事。”巫溪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2012年,巫溪縣各項經濟指標均列全市各區縣末尾。
老話說,無工不富。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巫溪縣曾“不管什么企業先搶到手再說”。
這也是之前處于渝東北、渝東南地區不少偏遠區縣的普遍想法。
此時,生態環境被置之腦后,大家眼中只有GDP。
這種“降維”競爭的后果很快顯現——
生態惡化。渝東南、渝東北地區引進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產能過剩。大家一窩蜂上馬相同項目,造成產能過剩。
面對這些困局,該如何破題?
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各區縣在全市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中,形成差異化發展。
巫溪也找到了新的方向: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端生態農業、特色效益產業以及旅游產業。
與此同時,為了加快一體化格局,全市加大了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我市高速公路也從“八小時重慶”提速到了“四小時重慶”。
實現了互聯互通,重慶一體化發展格局開始全面升維。
任務具化
與主城其他區相比,巴南區曾因缺少交通樞紐,產業老化,發展一度陷入搖擺。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出臺,讓巴南區明確了自己的首要任務——打造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綜合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這也為巴南區打造重慶南向大通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從2010年起,抓住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的契機,巴南區悄然打響了建設南向大通道的會戰。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出臺,讓巴南區加快了建設速度,同時也提升了發展格局——打造重慶南向開放前沿。
2016年4月28日,第一批10輛滿載出口貨物的標準集裝箱大卡車從巴南區東盟國際物流園內駛出。它們將途經廣西憑祥,最后抵達越南河內,全程約40個小時。
2017年4月26日,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舉行了授牌暨封關運行儀式。
每個功能區域中的區縣,都有各自不同的“首要任務”。
都市功能核心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城市發展新區,成為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
與此同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也加強了制度支撐,每個功能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什么,考核就突出什么,并制訂“五大功能區域產業負面清單”和“五大功能區域產業禁投清單”。
一個差異化、特色化、聯動化的一體化發展格局,鋪就在巴山渝水間。
路徑明晰
“朝天門國際商貿城怎么搬到南岸區了?”
2016年6月的一天,市民王堡看到一則南岸區迎龍朝天門國際商貿城即將開業的消息,很是納悶。
事實上,朝天門市場的搬遷早就有跡可循。
2013年底,500余家服裝企業相約撤離渝中區,入駐巴南尚盟·重慶時裝產業園。沒過多久,在解放西路盤踞幾十年的中藥材市場,也降下卷簾門,遷往別處……
在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中,都市功能核心區被賦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首要任務。
然而,隨著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的不斷發展,朝天門市場已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
“混亂的倉儲引發諸多消防隱患,無序的物流帶來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重慶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陳國華說。
于是,就有了都市功能核心區傳統商貿物流、低端制造業向其他功能區域遷移的浪潮。
而這正是市委書記孫政才強調的“區域聯動,全市一盤棋”發展路徑。
一方面,都市功能核心區騰出“金窩”,引來了“金鳳凰”。
一位白領感嘆:“過去的解放碑,有不少淘便宜貨的地方。現在舉目一望,盡是國際大品牌。”
另一方面,通過承接產業和人口轉移,其他功能區域經濟也越來越“壯實”。
2017年4月,商務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二批百家百億重點聯系市場,重慶朝天門國際商貿城成功入選。
民生情懷
2017年5月中下旬,雖雨天不斷,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六塘鄉六塘村喻照芳家中的水龍頭里卻“嘩嘩”流出清澈干凈的自來水。
“水里沒有了渾濁的泥土,連飯菜吃起來都香了許多。”看著新安裝不久的自來水管,喻照芳臉上樂開了花。
六塘村依山傍林,以往村里人都喝山泉水,但一遇到下雨天,十天半月這水都渾濁不堪,根本沒法喝。因此,村民一直盼望能喝上清澈的自來水。
群眾的需要,就是黨委和政府行動的方向。
石柱縣將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列入民生實事,強力加以推進,先后建成475處飲水工程,解決了18萬余人飲水難和飲水不安全的問題,讓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六塘村東向坡的六塘水廠就是在這期間新建起來的。
“真沒想到政府行動這么快。”喻照芳感嘆。
而行動這么快的原因,在于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蘊含的民生情懷。
“雖然我們設置了差異化考核指標,但民生改善卻是對各區縣共同的考核。”市考核辦相關領導表示,“同時引導公共服務資源盡量向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傾斜。”
“沒有民生的持續改善,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將失去意義。”市委書記孫政才強調。
觀點: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重慶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抓手。其實質是主體功能區。主體功能區是我國的獨創。首次提出主體功能區是在“十一五”規劃思路研究中,把主體功能區上升到戰略層面的是黨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主體功能區的提速推進則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全會要求,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重慶著眼全國發展大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先行一步,敢于擔當,積極作為,是對國家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對國家的重大貢獻。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重慶各項工作的抓手和平臺。近年來,重慶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統領,深入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貫徹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動了重慶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這說明,保護生態環境有效益,經濟上不吃虧。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目前的重慶,政通人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穩定和諧。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重慶的重大改革。這項改革涵蓋五大發展理念,包括規劃引導、政策設計、完善考核機制和財政轉移支付等系列措施,是綜合改革,是事半功倍、造福子孫后代的“組合拳”。這項改革是對重慶直轄以來“三大經濟區”“四大工作板塊”和“一圈兩翼”發展成果的深化和拓展,是全市各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這項改革是重慶推進區域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出的重大步伐,是全市區域性治理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重要制度設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 蔣元文
心聲:
“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守住家鄉的綠水青山,也讓我們搭上了依靠綠水青山致富的高速列車。
——城口縣委組織部干部 冉龍江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城市發展的變化,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來我們這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
——武隆區市民 黃森茂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永川區與其他區縣形成既錯位又聯動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動力更加強勁。
——永川區市民 李家福
大事記:
2013年9月13日,市委四屆三次全會通過《關于科學劃分功能區域 加快建設五大功能區的意見》。
2014年9月10日,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統籌要素資源完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和《城市發展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14-2020年)》。
2015年4月2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2015年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專項》。
2016年4月26日,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