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學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不斷面臨新的難題,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不斷加大,國企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產權主體缺位,內部人員操縱等財務治理矛盾問題,這些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上市公司中股權轉讓與股權比例問題直接影響著企業未來的走向。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has been deepening, an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new problem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y still face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contradictions, such as the absence of property rights bodie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internal personnel. These problems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transfer of sha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hares in listed compan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s.
【關鍵詞】財務風險; 控制機制; 措施
【Keywords】financial risk; control mechanism;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6-0066-02
1 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的構建
1.1 構建目標
通過構建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減輕企業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與不穩定因素。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財務風險不可避免,為了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需要建立財務風險防范預警機制,以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的轉移,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1]。
1.2 構建原則
在企業制定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時,需要遵循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風險防范控制原則,標本兼治原則和長短期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以此實現建立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構建的最終目的,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①風險防范控制原則。根據財務風險控制總體目標,進行財務風險的防范與處理,以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機制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提高主體風險應對能力,同時,企業要在風險防范的基礎上制定風險應急處理預案,以便在緊急情況時不會出現巨大的財務損失,通過風險防范與風險緊急處理預案的雙重保障,最大限度的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②標本兼治原則。為了應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突發性,必須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緩解財務風險為企業帶來的危機,維系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另外,根據企業風險測定,制定長效預警預案,從根本上控制風險的發生,從源頭控制風險的產生,消除企業財務風險的引發因素,從根本上實現財務風險零發生,實現標本兼治,以實現風險控制與企業長足發展兼得。③長短期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獲取經濟效益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根據企業發展的特點,采取一定的風險防范措施,對短期內的較小的費用支出,采取一定的措施便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對于長期的較大的企業開支,需要對財務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督,防止較大財務損失的出現,實現短期風險防范與長期防治相結合。④成本與效益相對比的原則。在企業中若想對風險進行提前預測和管理就必須要投入適當的成本,在保證成本投入最小范圍內將風險進行成功的管控既是風險控制的內在要求,也是基礎任務。若在進行風險規避時所獲取的收益與之前管控風險所投入的成本差異較大時,也就是收益小于成本的情況下,那么企業就沒有必要再進行風險控制[2]。在進行風險管控時,通常都可以通過相應情況和信息等來對成本進行確定,如:自擔風險的資金成本、轉嫁風險的費用支出以及為管控風險投入的其它費用或損失等,但也因此可以判定風險防范和控制存在一定的難度,且效果也無法得到明確判定,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更是無法確定。
2 財務風險控制機制措施分析
2.1 財務管理結構的制定
企業的財務管理結構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文件,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下運行,接受并服從于國家的監督和管理,服務于國家的宏觀調控,以開放性的結構進行企業財務狀況調整與管理。財務管理結構直接關系著企業的財務運行狀況和未來發展道路,財務治理結構作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心,必須符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將整個運行程序置于法律的監管之下。開放嚴謹的財務管理結構能夠有效的實現風險的預防和控制,調動企業法人、董事經理和員工等對財務運行狀況進行監督,同時起到制約和監督作用。
2.2 會計委派制措施分析
①委派主體。企業任何決定與措施的實行需要經過高層領導會議與股東大會的決議商討,以實現意見的一致和民主。實行會計委派制,委派主體應隸屬于股東大會但不受股東大會的約束和控制,企業所有者有權對會計人員的委托權進行監督和管理,對企業的整個運行態勢進行監督。同時,將財務管理置于企業經營者的控制之外,而非游離于企業之外[3]。當前,大多是國有企業中存在產權關系模糊,股權代表身份不明,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問題,股東大會不能起到很好的管理和監督作用,職能弱化,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執行,董事會等監管部門的工作不能有效開展,造成國家干預管理企業發展的現狀,股東大會的職能由政府代理,這種方式似乎又回歸到了計劃經濟的時代,這對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的進步極為不利,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要求企業必須承擔管理責任,國家只承擔監督職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因此,會計委派制度的實行是十分必要的,這有利于企業承擔管理者的責任,提高責任意識,通過制定科學可行的風險防范措施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將財務管理的主動權交由股東大會和企業員工,通過實現雙向監督,達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目的。②委派的客體。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是要將會計工作任務委派給一個會計財務系統,這個系統內部包括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會計、出納等與會計工作相關的人員,如果僅僅委派一個會計工作人員,將會影響財務運行狀況的公開透明,容易使“機會主義”盛行,被委派的會計人員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遠離企業管理者的監督,容易產生財務管理權力的高度集中,不利于企業財務的管理,另外,一個會計工作人員畢竟能力有限,復雜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勢單力薄,工作任務繁重,容易產生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容易遭到企業內部員工的排斥,委派的財務工作人員不能代表企業各方的利益,容易出現利益失衡的現象。因此,委派的客體選擇需要多方位的考量,要權衡股權所有者的利益,由委派人員對公司財務運行管理狀況負責,推動會計委派制度的實施,降低企業財務風險。③委派人員的管理。實行會計委派制度需要對委派人員的能力和素養進行核查,從而為財務管理工作做好人力資源的保障,對委派會計人員進行考核及后續教育,能夠有效保證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人事管理作為會計委派制度的核心部分,保證人事關系的獨立性能夠保證會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制定考核獎勵機制,對遵紀守法、維護投資者利益的會計人員予以表彰和獎勵,形成示范作用,對于違法亂紀的會計工作者要及時處理。
2.3 建立健全的風險事前控制機制
要想使企業風險得到良好的防范和控制,就要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要定期的對現金流的預算進行編制,以便于為企業在現金使用方面的限額提供風險預警的依據;還要定期依據企業的財務報表對財務風險的預警指標進行計算,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來對其進行分析,依據分析的結果來判定企業在風險中所處的位置,看其是處在危險區域、預警區域還是安全區域;在進行風險控制時還應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采用適合自身的應對措施[4]。當建立預警體系后,若出現風險信號,則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控制或抑制其發展,以免因未能管控而造成風險損失。
財務風險控制從范圍上來講不只是對財務所出現的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還涉及到行業、政策、經營等與財務風險有關的多種風險。面對行業、經營以及政策等風險時,應該對市場信息進行及時的了解和分析,增強自身的預測能力,盡可能降低其對財務情況的影響。將生產企業作為實例進行分析: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可以定期組織財務、生產、預算等各個有關部門召開生產經營例會,對國外市場的供應以及銷售等方面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和探討,并且要善于與同行業的經濟指標相對比,要充分考慮產品的盈利成效和相關的影響因素,建立財務風險的預警和應對方案,善于依據國外的金融變化情況來考慮對自身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引發相關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匯率風險進行管控。
總之,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對風險的有效防范能夠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建立風險防范機制能夠有效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的預防與控制,為企業的發展
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紅霞.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財務風險[J].經濟師,2016(09):108-109+111.
【2】趙乙錦.企業財務風險傳導機理及控制探析[J].商業經濟,2016(08):137-138+143.
【3】苗雨君,朱丹. 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7):226-228.
【4】高敬博,宋英慧.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控制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6(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