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蓮+時圣濤
摘要:綠色節能建筑是時代發展的_必然要求,在傳統建筑物已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綠色環保的要求的背景下,綠色節能建筑成為了新形勢下人們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對綠色節能建筑的內涵的論述,了解建筑節能的原則,從而對綠色建筑節能有一個充分的思考。
關鍵詞:綠色節能;節能建筑設計;原則
1綠色節能建筑的內涵
綠色節能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2綠色建筑節能原則
2.1充分遵守節地原則
應合理規劃住宅、公建、道路、綠地等項目的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宜采用先進的建筑體系,以提高綠色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和耐久年限。
2.2充分遵循節能的原則
應采取有效的綠色建筑節能措施,使綠色建筑的綠色建筑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綠色建筑節能標準,同時還應符合山西省的相關標準和規定。并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達到一定的水平。使用常規能源時,應進行能源系統優化。
2.3充分遵循節約資源的原則
尤其要注重節水技術和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應盡量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充分節約各種不可再生資源和國家短缺資源。必須以提高環境質量,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綠色建筑品質,安全舒適、健康衛生、科學文明的最賤居住環境為目的,實現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綠色建筑節能的意義及我國綠色建筑節能的發展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綠色建筑節能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需要。據測算,我國年需各種能源共17億噸標準煤,但生產的能源僅有13.7億噸標準煤,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能源生產的增長速度長期滯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能源短缺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節約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客觀需要。同時綠色建筑節能可改善大氣環境和室內熱環境,因此綠色建筑節能是減輕大氣污染和改善建筑熱環境的需要。
我國的綠色建筑節能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6年3月,發布了《民用綠色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綠色建筑節能率目標是30%,新建采暖居住建筑的能耗應在1980-1981年當地住宅通用設計耗熱水平的基礎上降低。1994年,建設部制訂了《綠色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確立了節能的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措施和步驟。修訂《民用綠色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綠色建筑節能率目標是50%。1999年建設部76號令,發布了《民用綠色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對綠色建筑節能的各項任務、內容以及相關責任主體的職責、違反的處罰形式和標準等做出了規定。該規定的施行,對于加強民用綠色建筑節能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內熱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2、2004年分別出臺了夏熱冬冷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建筑節能規劃。2005年建設部143號令,發布了修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是為了貫徹執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可持續發展,規范綠色建筑的評價而制定的標準。2005年9月,建設部印發了《建設部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確定綠色建筑節能到“十一五”期末,實現節約1.1億噸標準煤的目標。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8年7月23日國務院第18次常務會議通過《民用綠色建筑節能條例》,對新建綠色建筑節能、既有綠色建筑節能、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節能和法律責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條例明確了居住建筑、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商業、服務業、教育、衛生等其他公共建筑為民用建筑。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綱要明確指出:“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資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環境資源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薄耙种聘吆哪墚a業過快增長,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我國的綠色建筑節能工作任重而道遠。
4對建筑節能發展的思考
樹立建筑節能觀念、抓好建筑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完善建筑節能相關政策是做好建筑節能工作、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4.1樹立正確的建筑節能理念
建設工作者樹立正確的建筑節能理念,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節約和全壽命成本的理念。所有的建筑能耗基本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節能、環保、隔熱、保溫、隔音這些是滿足人們對建筑舒適性要求的基本性能。因此,建筑節能的本質是人的需求為標準提升建筑品質。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建筑設計、建造過程中要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提高建筑的綜合性和舒適度。這就要求,建設行業的工作者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理念,時時以房屋使用者的需求作為第一要務,加強建筑節能意識,打造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人性化作品。同時建筑節能不應僅僅停留在能源的節約,還包括土地的節約、材料的節約以及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要突出環保的概念,引入綠色建筑理念,實現全面節約。只有切實做到以上幾點,才能保障建筑物從建設初期到結束其使用壽命的綜合成本最低。
雖然建設初期,由于采用節能措施使得開發成本略有增長,但是從長遠角度講,使用期的消耗及運行維護成本將大大降低,購房者分攤到“使用年”上的費用遠遠低于未采取節能措施的綜合成本。作為節能建筑的使用者,得到的不僅僅是舒適性,使用房屋的全壽命成本也降低。
4.2建筑節能工作中積極引進并推廣技術創新
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各種節能降耗措施。采用不同的節能設計方案對建筑的能耗指標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設計階段主要注意的是建筑造型和建筑圍護結構形式設計,包括屋頂、樓板、外圍墻和門窗等。通過動態熱模擬技術的預測和比較,掌握建筑物的能耗特點,選擇不同的節能措施進行建筑節能設計。
高效率地利用資源并采用新型建筑節能材料。這里的資源是指地、材、水、能,包括合理確定項目廠址,采用新型建筑節能材料,注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采用水源熱泵技術等。這些資源的質量、性能和技術直接關系到建筑物本身的品質、造價和使用壽命。因此,建筑節能工作中推廣技術創新是尤為重要的。
4.3建立推進建筑節能工作的保障措施
修改完善現有與建筑節能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監管機制,不給不法的開發商、投資商留有鉆空子的機會。加大鼓勵和扶持政策,設立一定的財政資金對貫徹執行建筑節能工作顯著的企業予以獎勵。制定建筑節能的產業政策,將建筑節能工作作為一項長效工作、可持續工作來抓,保障建筑節能工作的穩步發展。建筑節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國建筑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因此,抓好建筑節能工作是關系全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須長抓不懈。
5結語
我國的經濟和社會正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的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特別是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經濟資源的需求將更加迫切。這樣,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國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資源嚴重短缺而實際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且仍在不斷加劇的事實。因此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綠色建筑與節能建筑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