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嘉偉+蘇志威+戚晨露+茅志誠+于奇芳+嚴澤楠


本文以上海商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例,針對大學生漢語漢語運用能力不足的現狀,通過問卷調查法、面對面訪談法、文獻法、觀察法等方式,經過一系列的訪問調查與數據分析,提出了如何提升漢語漢字應用能力的方法以及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漢語漢字語言文字上海商學院
一、引言
(一)選題背景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有著中華五千年來源遠流長的歷史,然而現如今,雖然科技正在高速的發展,社會正不斷前進,但是大學生的漢字運用程度低下是個急需面對的問題。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以升學率為主導,導致學生的書寫水平和運用能力日益變差。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鮮有同學會勤奮好學記知識點,更多的是選擇“低頭族”或是睡覺。
2.目前大學階段,除了考試和課堂筆記,學生的作業和論文幾乎都是靠電腦完成的,相較與初、高中每晚的奮筆疾書,如今大學生很少再提筆書寫。
3.多數大學生重視英語而忽視漢語。為了與國際化接軌,不單單是四六級考試,托福、雅思等考試讓當代大學生將漢語丟至一旁。
(二)研究對象與方向
此次調研選取上海商學院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知曉”、“對規范漢字掌握的程度”、“對大學語文課的認知”、“對大學人文素養的要求”、“大學生忽視漢語能力的原因”為研究方向,調研分析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水平現狀。
(三)研究方法
此次調研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手段,以訪談法、文獻法、觀察法作為輔助調研手段,對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水平現狀進行調研與分析。
(四)研究意義與目的
通過研究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水平現狀,發現現階段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所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探尋導致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水平退化的原因來尋求解決大學生漢語水平退化的方法。
二、相關理論綜述
(一)學生漢字應用能力水平低下原因
由于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嚴重不均衡,西部地區經濟的落后導致了學生教育水平的落后,從而導致了大學生漢字應用能力水平的低下,許多學生存在發音不標準的情況。此外,一些公司為了打出新穎的廣告,將一些成語改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的負面影響。
(二)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研究文獻的缺乏
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檢索相關論文,2017年,“主題”中含有“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僅有3篇、2016年15篇、2015年12篇,2017年,“篇名”中含有“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僅有2篇,2016年3篇,2015年3篇。
(三)漢字書寫教學研究在漢字功能的退化
由于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家長、老師普遍存在“重英語、輕漢語”的思想,英語各類補習班層出不窮。同時,如今語文的教學中,僅重視讀音和字形,而導致了中小學生漢字應用能力水平的降低。
三、調查過程
(一)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研借助學校大學語文課堂為平臺,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二)面對面訪談法
由于問卷調查存在質量不能保證的問題,因此筆者與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以便提高調查的可靠性,訪談提綱如下所示:
1.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知曉
2.對規范漢字掌握與運用的程度
3.對大學語文課的認知
4.對大學人文素養的要求
5.大學生忽視漢語能力的原因
(三)文獻法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等渠道收集國內外有關大學生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水平研究的論文、期刊等文獻以助于小組的研究。
(四)觀察法
通過觀察大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情況,日常用語、書寫等方面的漢語漢字實際應用情況,結合調查問卷所示數據,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
四、數據分析
(一)調查者性別分布
筆者共調查了上海商學院在校100名大學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77人,基本符合上海商學院男女比例,故實際情況分析較為合理。
(二)調查者對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知曉程度
筆者以是否了解“當前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或“不規范漢字指的是”等一些語言文字法律法規作為問題,進行了知曉程度的調查。其中,高達46%的同學對此不太了解,26%的同學對此一般了解,僅4%的同學對此非常了解,12%的同學比較了解。因此,我校學生在語言文字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是較為欠缺的。
結合面對面訪談可知,學生對于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缺乏的原因在于缺乏了解的途徑以及對了解此事的興趣不高。
(三)調查者對規范漢字的掌握與運用程度
據調查的數據我們可知,寫錯別字;筆畫順序錯誤;提筆忘字;讀錯字音等的頻率時有發生,高達47%。
其中,普通話發音規范方面,3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發音很規范,45%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發音比較規范,從總體而言,我校學生普通話規范程度較高。
閱讀理解文言文經典方面,45%的同學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一般,31%的同學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比較好,僅8%的同學覺得自己能夠非常好的閱讀文言文經典,因此,我校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識字認字方面,58%的同學能夠比較符合的讀準教材中的每一個字,而20%的同學一般符合,12%的同學非常符合,因此,我校學生的識字認字方面也有待提高。
漢字區分方面,41%的同學在區分繁體字和草書字方面的能力一般,29%的同學區分能力比較好,15%的同學區分能力非常好;而在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方面,44%的同學區分能力比較好,31%的同學區分能力一般,15的同學區分能力非常好。從整體而言,我校學生在漢字區分方面的能力仍有進步空間,尤其是在繁體字與草書字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
結合面對面訪談可知,習慣用電腦打字,手寫機會減少;漢字手寫能力規范化不受重視是大學生規范漢字的掌握與運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寫字人態度馬虎;漢字難寫,書寫效率慢;學校用筆書寫的機會少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四)對大學語文課的認知
由表3可知,37%的同學覺得大學語文課對對自身漢語漢字應用能力水平比較有幫助,27%的同學表示一般,17%的同學覺得比較有幫助,另外17%的同學覺得幫助不大或是沒有幫助。由此可見,現如今的大學語文課存在一定的缺陷,尚未能夠完全幫助學生提高漢語漢字運用能力水平。因此,22%的同學認為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一般,14%的同學覺得必要不大或是沒有必要(見表4)。但是,45%的同學在課上的學習狀態一般,31%的同學比較認真,僅8%的同學非常認真(見表5),所以,除了老師授課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37%的同學覺得比較有聯系,16%的同學覺得很有聯系(見表6),學生學習的不認真性也是大學語文課對學生幫助不大的一大主要原因。
(五)如何提高大學人文素養
對于提高大學人文素養的方法,學生普遍認為語言文字類社團的發展對提高人文氣息氛圍很有幫助;其次是通過大學語文等課堂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此外,漢語文化知識講座的舉辦和正確教育學生人文知識和考證同樣重要也是提高大學人文素養的好方法。
五、結論
(一)加強大學語文課程的渠道作用,推進學生語言文字教學體系
大學語文課是一門學習人文素質教育為目標,結合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等的課程。因此,大學語文課程的老師們應該在傳授文學知識的原則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漢語漢字運用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在國內外文學專著方面的閱讀、分析和賞析能力。同時,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解讀、賞析、培養學生崇高的品德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二)普及語言文字使用規范,高校加強語文文字應用能力水平鍛煉
高校應該增強語言文字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及宣傳工作,讓學生在根本上意識到漢語漢字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向學生推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等有關語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普通話測試、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等,加強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的能力。
(三)發揮校園文化功能,營造濃厚人物素養環境
學校積極促進語言文字類社團的成立與發展,并舉辦漢語文化講座、語言文字知識競賽等活動,拓寬學生寫漢字、說漢字的渠道,并加強學生漢語漢字的應用能力。同時,借助校報、校微信公眾號、廣播等途徑,向學生宣傳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參考文獻:
[1]王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對義務教育階段寫字教學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劉仁三.素質教育視域下高職學生漢字應用能力培養策略研究——以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80-82+93.
[3]賈俊玲.大學生論文中語言文字不規范現象綜合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4]臧迎欣.智能拼音輸入法對大學生漢字應用能力負面影響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5]汪翔.中外學生漢語能力要求與實際水平對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
指導老師:龔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