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
區域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更符合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通過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合作興趣豐富活動內容,拓寬活動領域設置活動障礙,強化能力訓練,以此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幼兒教育區域活動合作能力
區域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更符合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怎樣定位有價值的合作行為?其中教師們也有很多反思。合作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合作,還應該是對幼兒發展有促進意義的合作。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從幼兒抓起,培養人與人之間友好合作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我就怎樣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與人友好合作能力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以《我和好朋友的畫》為例,教師設計意圖的本意是想通過好朋友之間的共同作畫來促進幼兒繪畫經驗的分享,繪畫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操作過程當中,教師們發現如果沒有一些潛規則制訂,幼兒之間的合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或各自為政,或由能力強的幼兒全權包辦,因此在幼兒良好的合作行為還沒有養成的時期,首先應通過一定的規則制訂保證幼兒之間的合作。但同時我們也分析教師在區域活動的設置和材料投放上,除了角色游戲中幼兒有一些交往和合作以外,象科學區、美工區、益智區等區域大多數以幼兒的獨立操作游戲為主,幼兒的交流合作較少。雖然區域活動有個別化學習的鮮明特點,有靈活開放自主的學習方式,但相對于性格內向、不愛交往的幼兒,如果任由其發展,寬松的區域活動反而使該類幼兒又進入了一個獨立的自我世界。在我的觀察中參加手工區的幼兒大多數性格較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幼兒始終是獨立完成自己的一件作品,其缺乏的就是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這時教師的指導和策略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合作能力總是在一定的交往活動中發展起來的,而現在的幼兒多數為獨生子女,平日在家都是自主活動,再加上家長的過分遷就、嬌慣、溺愛,使多數幼兒養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特點,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在活動中很難與人友好合作,在學習、游戲、娛樂等各種交往活動,能使幼兒感受到許多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所以要發展幼兒與人友好合作的能力,必須促進幼兒在交往活動中,不斷的豐富其生活經驗,激發幼兒交往活動的心理需求,使幼兒在交往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逐步提高合作能力。
一、創設活動情景,激發合作興趣
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合作能力訓練,關鍵在于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興趣是在某種情景的基礎上產生的,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為此,在生活中我努力創設形象、生動、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例如:在設計“娃娃家”這一活動中,先讓幼兒觀察了妞妞一家人在做飯吃飯的課件,我一邊講述:“妞妞是個懂事愛勞動的好孩子,爸爸媽媽在做飯,妞妞在幫媽媽擇菜,他們一塊做飯,又一起吃飯,吃完飯又一起收拾碗筷,看他們合作的多好啊!”幼兒不知不覺陶醉在畫面中,于是,我就趁熱打鐵,我們也來玩“娃娃家”的游戲,幼兒都積極響應。于是,我把參加游戲的幼兒每三人分成一組,并給他們準備了布娃娃、餐具、小床等,讓他們共同合作。其次,我還事先布置幼兒回家要對爸爸媽媽進行觀察,動腦筋設置情景,發展情節。這樣他們在做飯、抱孩子、喂孩子和整理床鋪的共同活動中,感受到了與人友好合作的樂趣。
在活動中,我還特意為那些喜歡獨自玩的幼兒,設計具有特定情景、必須有幾個人參與才可以進行和完成的游戲。我班有一個幼兒總是喜歡搶玩具,獨自一個人玩,嘴里還不停的說著什么,我就設計了一個有駕駛員、售票員、乘客等角色參與的游戲,并使這些角色發生聯系,使他們在具有一定的情趣的公共汽車上做游戲。讓那個幼兒做駕駛員,這樣喜歡獨自玩的幼兒就會充分感受到與同伴交往合,帶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學會與人的交往合作。
二、豐富活動內容,拓寬活動領域
交往活動是幼兒合作的基礎,豐富多彩的活動,即為他們創設了合作的情景,激發了他們合作的興趣,又充實了他們合作的內容,得到了廣泛合作的鍛煉。為了給幼兒創造廣泛合作的機會,我首先把角色游戲作為幼兒最重要的活動方式,通過模擬社會活動,從而拓寬幼兒的合作領域。如:游戲中同時開展“超市、醫院、郵局等,讓他們分組承擔不同的角色,并使之相互發生聯系。“超市”需要廣泛了解顧客需求,然后根據需求讓“新產品開發公司”制造試銷產品。“醫院”需要藥品,醫院的病人需要營養品,便與“超市”進行合作,在“新產品開發公司”里,小工程師們忙著試制產品,并向超市進行推銷。這樣在相互聯系交往中,各部門的成員就要進行多方面的合作。
三、設置活動障礙,強化能力訓練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從事特定的活動時,活動本身對活動者不斷的提出能力要求會與活動者現有的能力水平處于矛盾之中。人的能力的提高正是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進行,幼兒合作能力同樣需要在解決矛盾中得到強化訓練,為此,我們經常適時地給孩子們出些難題,給幼兒的生活適度地設置障礙,如:在游戲時我們給幼兒提供游戲材料是多變的,幼兒在變換游戲材料的過程中,需相互協商,共同合作,象“娃娃家”游戲,我把現成的餐具拿掉,提供給幼兒相應的制作材料,如:紙盒、易拉罐等,讓他們自己商量用什么材料、什么辦法制作餐具,也可以三人只提供給兩件游戲材料,于是,有的采用輪換,有的去借,有的用替代品,不管采用那種方法,都需要幼兒共同想辦法。在游戲中,我還經常讓幼兒想辦法利用現成物品,例如:“開服裝店”游戲,只有商店沒有衣服,就引導幼兒商量想辦法,有的幼兒提議脫下外衣,拿到商店擺放好,供顧客選用試衣。
實踐證明,為幼兒活動適度設置些障礙,不僅不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相反幼兒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能使幼兒合作能力得到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