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志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向前推進,加之信息技術課程在基礎教學階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開始認識到培養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結合自身的信息技術教學經驗,淺談幾點提高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拙見,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課程;信息技術課程;計算機操作能力
新課程改革曾明確要求,要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是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并且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和現代社會的發展也是具有重要的關聯性的。因此,綜合來看,在小學教育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十分必要。
一、教學應突出趣味,讓學生樂于探究
課堂教學應當突出趣味性,這是適應小學生身心需要的必然之舉,也是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他們具有很強的探索欲望,對一切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但是同樣他們又活潑好動、貪玩、愛玩。因此,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是很難引起小學生注意的。換言之,如果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教師所教授的內容上,又如何能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想集中學生的精神,那么就一定要讓課堂教學突出趣味性,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如此,方能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Word文檔的頁面設置時,可以如此向小學生講述:“Word文檔的頁面就像是一扇窗,我們對頁面進行設置的過程就像是在裁玻璃,目的是讓裁出的玻璃能夠更好地嵌入到窗戶上?!比绱?,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生活中的某個事物聯系起來,可以讓小學生在生活中找到一定的共通性,讓課堂學習不再單調,大大提高小學生的探究興趣,最終實現提高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應突出重點,讓知識更加實用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還應當突出重點,筆者所講的重點,并非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展開的重點教學,而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更加具有實用性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開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可以將自身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好地應用到實踐生活中,而并不是單純地應對考試,并且這一點在新課程改革中也有很好的體現。因此,筆者在此建議并倡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突出知識的實用性角度入手,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處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比如,教師可以從培養小學生熟練使用快捷鍵入手,操作快捷鍵是一項十分實用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大大縮短我們日常操作計算機的時間,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具體來講,假如教師布置一項課堂作業,讓小學生制作一份PPT演示文稿,那么,在相同的時間內,使用快捷鍵操作的學生將會比普通操作的學生要快很多。因此,為了讓學習更具有實用性,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的課前或者接近尾聲的時候,簡單地教給學生幾種操作快捷鍵的方法,讓小學生在課下勤加練習,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三、教學應突出綜合性,讓知識更加系統
信息技術教學還應當重點突出綜合性,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對學到的知識不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這是因為他們在大腦中還未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模塊,存在的一些知識只是零散的碎片。要想讓他們學到的知識能夠很好地整合到一起,教師應當在開展教學前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理,使其具有綜合性。如此,方能讓小學生接受到更為系統化的計算機知識。
比如,教師在教學PPT幻燈片“超鏈接”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將教材中所有涉及超鏈接內容的知識進行歸類,在教學這一課時,向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概述,如先向小學生介紹何謂“超鏈接”;然后讓小學生學會使用超鏈接這一技能;最后,讓小學生知曉如何在其他軟件中使用超鏈接,實現知識的拓展,讓知識更具綜合性。如此,可讓小學生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于促進小學生綜合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突出教學的趣味性、實用性及綜合性等方面入手,優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大批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景澤良.電腦教育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3]雷燚.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對小學生記憶英語單詞效果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