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躍華
摘 要:小學在加強教育時,必須以德育為核心,堅持德育為先的主導思想,從而創新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是基礎,學生是媒介,因此小學在傳統文化教育中,更要注重教學理念上遵循創新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熱愛傳統文化,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策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我國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基礎導向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和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有用人才的要求。小學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占據著基礎導向作用,必須注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播,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時耳濡目染,逐漸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能提高教育質量,使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完善人格修養、熱愛祖國,促進文化教育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重要性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道德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一種優良品質,如果一個人道德高尚,那么這個人不僅僅是人品高尚而心安理得,還能造福人類。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與道德精神相結合,使學生學習文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孔子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注重以德為先,堅持以德報育人,注重培養人的道德思想,從而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學習孔子的古文時,能看出孔子注重教育,重視道德的培養。學生學習時不僅要學到知識和良好的品質,并且還要傳播出去,推陳出新,發揚光大。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德育的教育和培養,讓學生明白道德的重要性,養成懂禮貌、遵守紀律的好習慣,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同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只是一味進行知識學習而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領悟知識對我們生活的重要作用,爭當優秀、高尚的小人才。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
我國小學以德育作為學校的教育根本,傳授給學生優良的品質,學校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徹底改變功利性教育思想,對現有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同時構建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寬松、融洽的教育方式,同時使學校的教學質量也達到明顯效果。重視傳統教育的創新和多元化教學,把德育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點任務,為國家優秀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1.完善小學數學中德育的教學方法
將小學數學教育中智力與道德訓練分離,采用小學心理學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和精神進行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理念主要是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用德育的方法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針對教育體制的發展,必須改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同時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小學數學知識教育中,使其相輔相成,孤立存在的形式是不可取的,必須共進退,共同發展,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積極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發揚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培養出復合型人才。
2.提升教師的道德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模范,學生一言一行是通過模仿形成的,環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非常重要,除了父母外,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所以身為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是進行學生德育的關鍵。教師的表率作用深刻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精神道德的培養,在數學授課中,提高數學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文化素養是教育的重點,教師課堂教學的表現力和授課能力將決定學生是否對課程感興趣,其德育是否可以在數學課堂上有成效都是根據教師本身素質決定的。因此,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對文化素養有待提高,貫徹和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更需要教師的共同參與。小學應注重對教師的素質培養,使其多學習傳統文化和加強學校的師資力量,多儲備一些教育人才。學校也可以多舉辦學校之間的交流會,與外校老師進行經驗交流,彼此分享教學經驗,互相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文化素養,在小學數學德育中發揮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數學能力。
小學教育中德育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教育根本,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高素質人才培養和發展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高雙.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缺失與重構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3(9).
[2]鄧巧玲.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巧妙滲透[J].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4(5).
[3]關朝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進行德育滲透思考[J].中華少年,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