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摘 要:新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數學教學中的立德樹人,就是將德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學科中隱含的德育因素有機結合,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主要以一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錯題講評課”為例,將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錯題這一數學材料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對錯題原因不斷地反省中,由對錯題的認識上升到對做錯事的認識,最終樹立正確的錯誤觀。
關鍵詞:數學課堂;欣賞錯誤;滲透德育
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將學科的德育因素與德育本身的因素有機結合,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呢?下面筆者就以一節“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錯題講評課”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2013年審定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知識塊,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筆算方法對學生來說已不是問題,但是要想全班學生都做對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發現學生在計算時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就算那些平時被稱為“優生”的也不例外。面對錯題學生總認為是自己不夠仔細,甚至有的學生因為做錯這么簡單的乘法計算題都有點不敢面對老師,把做錯題和“丟人”聯系在一起。其實細心的老師會發現在學生的作業中,這些錯題總能夠提供給我們很多有價值的教學信息,于是針對學生在做錯題后的各種表現,我特意設計了這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錯題講評課”,使學生在對錯題原因不斷反省中,由對錯題的認識推而廣之上升到對做錯事的認識,最終樹立正確的錯誤觀。整個教學過程滲透了對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
一、結合具體內容,找準德育的滲透點
提前一天我給學生布置了六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練習題作為家庭作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時間進行了批改,并將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幾種典型錯題進行歸類。上課一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昨天的六道題目全做對了嗎?覺得自己有做錯的同學請舉手?!贝蠹也恢牢业暮J里賣的什么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起先沒人舉手,后來稀稀拉拉舉起幾只手來。大部分學生都還是挺自信的,認為自己應該是全做對了?!皬膭偛磐瑢W們的表現來看,大家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應該是會的,可是你們看還有這么多同學沒做對哦?!蔽疫呎f邊舉起十幾本沒做對的同學的練習簿,“等會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本子都是剛才舉手的同學的呢,還是沒舉手的同學也有本子在其中?!?/p>
二、分析錯題原因,樹立正確的錯誤觀
接著我就利用實物投影儀,把錯題進行一一分析,下表是幾種典型錯題原因分析:
在分析了錯題原因后,我問道:“同學們,面對這些作業中的錯誤,你是感到討厭、喜歡還是害怕呢?”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紛紛表示討厭,也有少數同學覺得在考試中出現這樣的錯誤害怕丟分,沒有一個同學說喜歡的。
緊接著我就圍繞“為什么這么多同學都討厭做錯題”“這么簡單的乘法題能保證自己以后不再做錯嗎”和“難道錯題對我們真的是一無是處嗎”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他們的討論很激烈,討論的結果也是非常有質量:討厭錯題是因為怕被老師批評,怕被同學嘲笑,怕考試成績低等等;雖然是討厭錯題,但在今后的學習中,出現錯題是難以避免的;錯題可以使自己知道錯誤的原因,幫助我們改正……
三、反思錯題原因,形成正確的錯誤歸因
本節課我分析了錯誤的原因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要求給這些犯錯誤的同學提出一條最中肯的建議,并把它寫下來。討論結束時,每個小組基本上寫的是“一看、二想、三做、四查”,其實這是我平時對他們做作業提出的一個總要求。看到這個基本統一的結果,我就問:“剛才我們發現同學們的錯誤原因不盡相同,而你們現在提出的建議卻是千篇一律,大家覺得合適嗎?”學生也說:“不合適”。這時就有學生舉手說:“我覺得我們的建議比較適合粗心的同學。”“在我們的錯誤原因分析里,‘粗心是主要原因嗎?”我追問道。學生沉默了幾秒鐘,都搖頭說:“不是。”“是呀,”我接著說:“‘粗心對個別同學來說是一個原因,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說并不是,我們要改正這種不全面的錯誤歸因,以后也不能將‘不仔細‘粗心作為自己做錯作業的理由?!?/p>
四、欣賞錯題“優點”,改變對待錯題的態度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發生錯誤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有意識地避免學生出錯,缺乏一種對錯誤的欣賞與容納態度,其實是減少了學生拓展認知的范圍和發現新知識的機會。于是我就設計了“欣賞錯誤”這個環節,希望學生通過對錯題的欣賞改變對待錯題的態度。
“如果在這些做錯的題當中,非要找出一道你喜歡的錯誤,你會選擇哪一題呢?為什么?”話音剛落,學生面面相覷。然后我提示他們看總結的5種典型錯題,讓他們從中選擇。很多學生都選擇了第一種,原因是在計算過程中不用考慮進位,算起來比較簡單。接著我問:“與正確的計算方法比較,你認為錯題有它自身的什么優點?”圍繞著這個問題,學生在小組內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最后在我的引導下得出結論:錯題中隱藏著非常豐富的信息,它也可以使我們獲得進步。
在讓學生欣賞錯題“優點”的過程中,是又一次對錯題的深度剖析,是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錯題的印象,也再一次提醒學生不要踩入這樣的陷阱中。
五、聯系生活實際,感悟人生的錯誤觀
這個環節其實是對本節錯題講評課的一個提升總結,把得到的體驗提煉為一種認識,一種對人生錯誤觀的感悟。
我說:“同學們,學習到這里,我想聽聽你們現在對錯題的看法。”大家爭先恐后站起來發言:“我以后不再懼怕錯題了?!薄板e題使我們知道了學習中的不足,它其實對我們也是有用的?!薄板e題讓我的思考更有價值”……我趁熱打鐵:“這種對錯題的認識,你能將它與生活聯系起來嗎?”學生說:“生活中也難免會犯錯誤,犯了錯誤要知錯就改?!薄胺噶隋e誤并不可怕,我們要及時吸取教訓?!薄笆遣皇欠稿e誤難免、犯錯誤不可怕,我們就可以肆意地犯錯誤嗎?”“不是的,要盡量不犯錯誤,因為犯錯誤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珍惜錯誤,正視錯誤,少犯錯誤。”
整節課從數學錯題的呈現,到錯題原因的分析,到錯誤的正確歸因,再到錯題“優點”的欣賞,最后總結提升感悟人生,緊緊圍繞錯例展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濃郁的人文精神,是一節充分滲透德育的數學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我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所隱含的德育因素,將德育內容有機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從教學實際出發,不錯失每一個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形成教育的時機,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盡一切力量將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發揮到最大,我相信我們的數學課堂一定會達到德、智雙育之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王永紅,俞正強.低頭找幸福[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