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鷹
摘 要: 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學生個性張揚和創造性解放,是教師精神與知識魅力精彩綻放、專業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重要陣地,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品味語言,感悟真實與需要;張揚教學個性,激情與智慧、探索與創造并存;以學定教,形散神聚,隨機應變。
關鍵詞: 高效性 數學課堂 新理念
好課是什么樣子的?這是一個永具魅力的話題。新理念下應該有什么樣的數學課堂?在課改中我時時這樣問自己,認真思索,不斷總結。我認為好課無定型,但必定是高效的,有其獨特特點。以下是我結合自己的學習與教學實踐,談談心目中的新理念下的高效數學課堂。
一、品味教師的語言,感悟學生真實與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每個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數學學科的性質是什么?數學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數學通過數量關系,用形式化、模式化等方法研究事物性質,與社會聯系緊密,使學生學知、學做、學會生活、學會發展。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簡單展示結論的過程,而是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即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造等,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學生能夠探索的情境,使學生在這個情境中成為教學活動的探究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到底該怎樣上?我認為數學課堂最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品味教師精要的語言,感悟學生的真實感知與內在需要。有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需要老師不斷重復重、難點,填鴨式灌輸,生怕學生這里不會那里不懂,而沒有掌握學生真實的需要是在教師精練的設問、精妙的啟發、精彩的對話中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以下是特級教師夏青峰執教的《分數的意義》一課精心設問的教學片段。
(課前談話后直接進行整體感悟)
師:關于分數,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
生1:分子、分母和分數線。其余學生回答略。
生2:我還知道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取的份數。
師: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1:最大的分數是什么?
生2:分數能乘除嗎?
生3:為什么會有分數?
……
師:現在就請大家看書,通過看書哪些可以自己解決,哪些還解決不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學生看書)
師:通過自學課本,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如果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有幾份就可以用分數表示。
生2:分數是怎么產生的?我知道了分數產生的原因。
生3:如果把許多物體合在一起,就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
一滴水能代表大自然的恩惠。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句話何嘗不能反映出其教學理念呢?夏老師在這一課上沒有按照“復習一引新一練習一鞏固”的四環節程序式進行教學,也沒有為新知引入時髦的趣味情境,而是遵偱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用簡短的一句“關于分數,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和生長點,學生個個群情激昂,因為這是學生內在的真實需要。在學生自由表達、舉例后,夏老師又拋出一問“你還想知道什么”,從表現欲調動到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后把學生的思維之火挑撥得更旺盛?!巴ㄟ^自學課本,你又知道了什么?”你一言我一語,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最后詢問“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這一課中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夏老師偱著學生已有的經驗大膽放手讓學生閱讀文本、生生對話、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這段感悟整體“1”的意義里,老師沒有更多的話語,只是精心設計極富啟發力的三問,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循序漸進,層層剝筍,實現學生思維的“自主加速”。難怪有人把夏老師的數學課形象地稱為“思維的運動場”。
這才是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的真實需要對白,與文本對話,與自己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經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解讀課文,讀出文字中間的“七分意”,讓學生目視文字,進而頭腦中產生想象,借助自己的經歷、體驗談自己的感受,建構自己新的感悟、新的體驗和新的知識。通過對語言的比較、分析、理解,文字不再是靜止的符號,而是充滿探索、充滿奇妙的新發現。
二、張揚教學個性,激情與智慧、探索與創造并存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笔澜缟蠜]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心靈世界,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一節好的課應該是“張揚教學的個性,激情與智慧、探索與創造并存”。課堂上教師要上出自己的個性,張揚學生的個性,有個性必然有激情與智慧、探索與創造。教學三年級《長方形面積計算》那充滿激情與智慧的課,讓每個從教者為之振奮。請看下面一個教學片斷。
師:課件首先演示一張長方形的長度變化了,隨之面積周長變化了;其次只寬度變,隨之面積周長變;長度和寬度同時變,隨之面積周長變,讓學生觀察發現什么規律?
生1:長方形的長度變,面積變,周長也變;寬度變,面積也變;長度和寬度同時變,面積也變。
生2:我認為長方形面積跟長和寬有關系。
生3:我認為長方形面積跟周長有關系。
師:那么長方形面積到底跟什么有關系呢?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下面我們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索。
頓時學生個個群情激昂,躍躍欲試,激起探索的高潮。有用學具擺,再數出面積;有量長度和寬度再看書計算;有得出規律而興奮交流的。
生1:(十分得意的)我發現長方形面積其實就等于長乘寬。
生2:你怎么發現的?
生1:看書,書上有公式。
生2:(不服氣的)迷信課本,那可不一定正確。我們應該以事實來證明。我擺的長方形面積正好等于長乘寬的積。
師:好一個敢于挑戰課本的勇士,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從課本里拿出一張賀卡,走到他的面前)知道這是什么嗎?
生2:賀卡!
師: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賀卡,它是我從教第一年第一個給我提意見的學生。我一直把它珍藏在書本中,如果有一天哪位同學的言語觸動了我的思維,震撼了我的心靈,我就將這張賀卡贈給他。(說完,老師雙手遞過賀卡。)
生2:(雙手激動地接過)……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應該向這位同學學習。那為什么會這么巧呢?
生3:長度是幾,我一排可以擺幾個面積單位,寬是幾就可以擺幾排,所以長方形面積可以用長乘寬算出。
剛回答完就聽到一陣熱烈的掌聲,那是為自己的成功而慶賀,為自己的努力而自豪,為自己的聰明而倍感自信。處處閃現著智慧,處處充滿著靈氣,處處涌動著激情,是個性的魅力。老師的這一節課時時讓我們感受他的“情”,真情、親情、友情……都化為激情,教師的激情,學生的激情,課堂的激情。激情與智慧、探索與創造掀起一個個高潮。
三、以學定教,形散神聚,隨機應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的一段生命體驗,是心靈的共悟共明。既然師生是彼此的學習伙伴,是“教學相長”,那么,教師就不需要設計過多的技法,“過多的技法”的結果只能是“套”學生,只能是千方百計地把學生往自己的“圈子里”趕,一旦學生不和你“配合”,你就不知所措。一個高素質的老師應該跟著學生走,以學定教,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經歷“配合”學生,或者說師生合作。教師只有忘記自己,與學生共舞,才能真正擁有自我。聽《倍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在鞏固和應用環節預設不出示一倍量,讓學生明白這種情況下要先知道一倍量才能計算它的幾倍是多少。但學生卻認為可以計算,理由是我可以自己設定一倍量。教師靈機一動,就讓學生出一倍量,讓孩子在感悟中生成,這就是教學的機智與藝術。學生的思緒是不確定的,因此,課堂是動態的、是生成的,猶如一首散文詩,形散神聚。美就美在學生的不可預料,美就美在教師的隨機應變。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教書首要是育人。”學數學,學的是學習方、學習習慣,是讀書人的智慧和做人的智慧。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切實做到“為了學生明天的發展”,才能真正使學生“全面提高素養”。
今天,新理念下的高效數學課堂更應該是真實與需要的對話,激情與智慧的飛揚,真實的學生起點,真實的探索、思考、感知、領悟,真實的從困惑到清晰地建構知識,真實地與自己的知識需要、成長需要對話,激發熱情與智慧創造,塑造獨特美麗的個性。是學生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是教師生命活動綻放、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重要策略。
參考文獻:
[1]鐘瑞玲.構建互動課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小學教學參考,2015(05).
[2]小學數學教師.2016(3).
[3]福建教育.2015(10).
[4]福建教育.2016(2、6).
[5]南平市小學數學學術年會匯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