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平
摘 要: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在活動單導學模式的框架下,已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課堂展示無疑成為學生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怎樣讓課堂展示更精彩、高效是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先結合具體實踐談談體會。
關鍵詞:小學課堂;展示形式;培訓
一、展示的類型
1.小組內展示: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展示,展示個人學習所得,個人學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請組內同學共同解決,展示對問題的一些認識和思考以及對問題的探究過程等;還有一些在小組內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整理后準備在班級展示時提出,請求其他組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2.全班展示:在小組內展示后,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讓更多的學生有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機會。學生在全班展示,可以是個人展示,也可以是小組共同展示,還可以是小組派出的代表展示。
二、常用展示的形式
1.口頭表述:數學的概念、現象等描述,可以運用口頭表述的方法進行展示。
2.書面展示:數學綜合計算;應用題的解答、畫圖;數學問題規律推導、探究的過程等,必須書寫出來,這樣才能比較清楚地展示,以達到最佳展示效果。
3.結合肢體語言展示:在口頭表述的同時,可以用手勢、身體運動等不同形式的表演,讓你表達的意思形象化,增強口頭表述的效果,這也是對口頭表述的補充。
4.實物演示:特別是在學習空間圖形部分時可以布置學生提前準備實物模型。學生展示實物模型并結合口頭表述,能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圖形變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知識變化過程的欲望。
三、教師對學生展示的培訓
學生展示的要求和習慣教師要進行研究,并形成規定,對學生進行培訓,學生形成習慣后,課上展示的效率就會提高。
1.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的要求:組長要明確分工,讓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展示。每一個成員要盡快領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目標,快速進入狀態:自主學習—個別交流—組內展示。展示的聲音不宜過高,只要本組內的學生能聽清楚就行,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展示。組內展示的形式多樣,可以是語言、操作、相互檢查核對等。展示完畢,要立即確定班級展示人選,演示班級展示的形式和方法。
教師在學生小組展示時不是無事可做,可以參與小組的展示,了解學生在交流展示中的“生成”與“困惑”,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和適當點撥,激發學生展示的積極性。組間協調,及時發現問題,答疑解惑,為班級展示做好鋪墊。
2.班級展示的要求要明確:假如學生借助板演內容講述展示,必須要求學生側身而立,不能擋住展板的內容,一只手還要指著講解的內容,眼睛在展板和同學之間交換。教師要對學生展示的姿勢做必要的指導,讓學生的肢體語言發揮最佳效果。
3.班級展示時,聲音要洪亮,語言要簡潔,語速不要太快。展示要有禮貌:同學們,請看這一題;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這樣的;這是我的理解,請大家補充等。
4.小組展示時,組長先確定順序。小組之間展示,要等待其他小組展示完畢再舉手,等老師確認后再展示,展示時要按照問題發展的順序進行。
5.聽眾的要求:同學在展示時,其他同學必須注意認真傾聽,注意觀察,展示的學生手指著展示的物體或文字、圖形等,我們也必須看著這些;如果只是語言展示,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展示者,注意其展示時的動作和表情的變化,為問題的深入探究準備展示的內容。
6.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適當點評,對學生在展示時出現的問題提出質疑或反問,還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之間也應有適當的評價,提出不同的意見,課堂展示在質疑和辯論中引向深入。
四、課堂展示的硬件建設
1.每個學習小組要配一個小展示,小組里交流展示所得可以寫在展板上,為班級展示做準備,班級展示時就可以直接指著小展板向大家講述;在做計算題時,每組可以選一名代表在展板上書寫,也就是學生板演,這樣做板演的學生更多,更有利于學生交流做題時出現的問題,便于學生展示交流。
2.課堂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節課的需要準備一些演示的材料、教具和學具等,以便學生在探究問題時操作,展示時就能邊操作邊講述,生動形象。
3.現在的課堂更多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室里裝有電子白板,教師制作的課件動畫并茂,同時還配有投影儀,便于學習材料的投影,為展示提供了方便。建議在每個小組的上方裝上一個投影儀,這樣,學生的作品就可以隨時與大家見面,特別是學生操作的過程,也可以在座位上操作,通過視頻就能讓每一個學生看到,學生完成的作業可以直接在視頻上與大家交流等等。
現代化的硬件與優秀歷史硬件的完美結合,讓我們的學生手里有操作,口里能講述,展示更精彩,課堂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1]王慶玉.淺談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革新,2012.
[2]聶必凱.數學變式教學的探索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