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珠
摘 要:當今學生知識面廣,對于數學的學習不再限于課本與課堂。新課程下的數學必然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習活動的時空也以開放的形式而存在。故對挖掘數學中的生活魅力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數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數學生活魅力;快樂學習;生活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學習,做到課內外知識的延伸,科學有效地挖掘數學中的生活魅力更好地感染學生快樂地學好數學。
一、從自己的身體條件出發快樂地體驗知識的魅力
其實,每個人的身體都隱含著許多豐富的數學知識。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從自己最熟悉的身體出發,在聯想中真切地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性,體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習數學聯系生活的強烈意識。例如,教學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比較時,先分別讓學生畫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讓學生再用自己身體的某部分充分比劃和體驗,發現1厘米是1個手指節長,1平方厘米有一個手指肚大小。1分米正好一拃長,把小手張開就能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遮住了。兩手打開就大約有1米長。自己每天睡覺的小床,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有1平方米大。就這樣,學生在“真好玩”“真有意思”中快樂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
二、從學生生活實踐出發快樂地獲取探索學習的方法
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豐富、復雜的特點,設計開放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應用中獲取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設計這樣的情境引入新課:小明和小華兩人現場進行投擲飛鏢比賽,小明飛了30次,中27次;小華飛了20次,中17次。他倆誰飛中的比率大?生動真實的、有趣的生活載體激發學生熱烈討論,發表見解,踴躍匯報,總結發現哪種方法最好,從而引出分母是100的分數。再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老師請學生用卷筆刀削圓柱形的鉛筆,要求削到筆頭尖為止。親自體驗平時再熟悉不過的操作,使學生體會到:鉛筆是圓柱形,削過的部分變成了圓錐形。這樣學生容易發現:圓柱的底面和高跟圓錐的底面和高相等;圓柱的體積比圓錐大,學生馬上可以聯想到可以通過研究圓柱和圓錐體積的關系入手解決圓錐的體積問題。再經過小組合作試驗發現總結出圓錐的體積公式。學生就這樣從熟悉的生活經驗中快樂體驗,主動地獲取探索知識的方法和策略。
三、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在“軸對稱軸圖形”這節課中,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背景出發精心設計了“如何動手做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圖案)的活動情景”。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有的學生想到的是民間剪紙——先將一張紙對折,在折痕的一側剪下一塊,打開即可得到一個軸對稱圖形的紙片;有的學生想到的是做墨跡——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好的紙,在紙的一側上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折、壓平,并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折痕,將紙打開、鋪平,所得圖案就是軸對稱圖形;而有的學生想到的是扎眼——將一張紙對折用大頭針在紙上扎出一個圖案保證每次扎的眼都能扎透每層紙,將紙打開所得圖案也是軸對稱圖形。顯然不同學生從不同生活背景和生活閱歷出發都能得到軸對稱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有時巧妙地結合學校時勢設計情境:如復習“分數應用題”引用學校舉辦畫展的事例,這樣很自然地與學校特色建設這件盛事掛上了鉤?!白罱趔w的老師們帶領學生為創辦特色學校忙碌著并快樂著。你們想為特色學校出一份力嗎?這節課老師成全你們。我們就用數學的簡潔美、準確美、邏輯美以及嚴謹美為特色添上一筆吧?!崩蠋煶鍪緩拿佬g興趣班了解到一些信息。“你們從這些信息中想知道些什么問題?”學生熱情高漲一下子提出了十多個相關的問題。因為時間關系一節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找出與這節課的主題吻合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5道題后匯報并進行類比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歸納出“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種歸納和總結就體現了數學的邏輯美。有選擇地針對其中的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改編應用題的擴展訓練。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多元化的、生動熟悉的生活情景、開放性的生活模擬活動吸引著學生,激發了他們想動手、動腦的欲望。簡單有效的操作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完成,而且在活動中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享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擁有更為嚴謹的數學思維;享受著學習生活數學的快樂過程。
參考文獻:
[1]葉小雅.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杜亞麗.中小學生態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