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在全面推進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今天,陳舊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漸被打破,僵化的教育方法正在被改進。教育部將小學低年級的說話、聽話改為口語交際,就說明了我國的小學教育正在同世界接軌,正在向多元化、素質化教育方向轉變。口語交際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即時性、情景性、交際性、實踐性。
一、充分利用教材,打好學生口語交際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教材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資料,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首先要依托語文教材。在近年新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形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中要充分重視運用教材的內容和形式,千萬別一味追求靈活多樣化,把口語交際和語文教學脫離開來,反而失了根本。教師在教學時,可通過朗讀、分角色讀以及編排表演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口語交際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實踐課,教學實踐中,必須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切忌將之上成灌輸課或填鴨課。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在方法和觀念上引領學生如何去做。對交際活動的策劃和設計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目的,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落到實處。
1.創設情境,豐富內容
所謂情境,就是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特定的或用音樂、道具等虛擬的生活場景中,使學生感同身受,情景交融,從而情動辭發。如,第四冊中《保護有益動物》一課,可以召開一個動物大會,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從小動物的角度出發,談談自然環境的破壞對動物的影響和每種小動物在維持生態環境中的作用,暢所欲言對保護有益動物的建議等,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愛心、想象力、模仿力,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另外,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如看圖片、聽錄音、放影碟、制作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學方式,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如《麻雀》一課,我在講完課后,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自由發言,有位學生對課文的結尾提出了異議:“獵人的狗雖然走開了,可那只可憐的小麻雀飛不了,它還是會被野獸吃掉或者餓死的。”我及時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想法,于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分組模擬書中角色續寫結尾或者干脆給課文換個結尾。有的組模仿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情節,來了一只小老鼠,并表演小老鼠和小麻雀之間的對話,結局是小老鼠把小麻雀拖進洞里養好傷后,兩人成了好朋友。有的把結尾改成:“獵人喚開獵狗,并把受傷的小麻雀放回樹上,離開了。”還有的更有創意:“獵人帶著他的狗剛走出了幾步,聽見小麻雀撲棱棱掙扎的聲音,又折回來,輕輕把它托在手里,帶回家去,等小麻雀傷好了,它又回到了自己的家。”真是拋磚引玉,僅一個話題,就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出來。
2.彰顯個性,培養自信
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個性差異將會得到彰顯,愛好與特長均被呵護及培養。教師應營造一個任其自由發展的空間,保護其個性及思想的自由度,激發其積極性。在具體教學中,采取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采取提問、討論、質疑、探究的方法,開掘學生知識的深度,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提意見,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不同方法、不同思想。對學生每一處閃光點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總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做到:形式上自由組合、思想上放膽隨意、表達上言無不盡。要讓學生充分建立表達的信心,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
3.多向互動,主動參與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可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只有互動,才能體現交際功能。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有很多,較為基本的有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組群之間的互動這三種形式。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在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才能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一切活動基于生活,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舉行新聞發布會、講故事、演講、背古詩等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施展口才的良好環境;要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要適當地布置交際作業,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學會交際,切實提高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桂紅.談小學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J].新校園(閱讀),2016(3).
[2]張艷.走進口語交際的樂園[J].教師,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