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紅
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是架構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尊重孩子的思考、尊重孩子的心理、注重孩子的體驗與感受,將教育融入一個個小游戲之中,就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現在學前的孩子從出生時就承載著幾代人的希望,他們在家長希冀的目光中成長著、苦惱著。一個又一個的特長班,一次又一次的各種考級,讓孩子們在小小的年齡就承受著壓力。怎樣才能讓學生快樂地成長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使用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為孩子創設和諧輕松的心理環境
孩子們對新環境的新奇感過后便會爆發巨大的恐懼。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那短暫的新奇感,和孩子建立相對友好的關系并使之進一步發展,最終在最短的時間里和孩子們建立一種類似于朋友、近似于母子的親情友愛關系。讓孩子們可以在這里輕松地玩、放心地離開家人,這是著手對幼兒進行習慣教育的前提,也是幼兒習慣培養的第一步——適應并習慣幼兒園的生活。
二、尊重孩子,讓教師成為孩子的朋友
成年人總是從自身的經驗和認知出發來評定孩子的成績,而孩子的世界成年人是很難走進去的。孩子們之間無話不談,是因為他們的想法很接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在專心致志地玩著一個飲料瓶,對身邊昂貴的玩具視而不見,當媽媽按成年人的眼光自作主張地扔掉孩子手中的飲料瓶,把一個電動火車放到孩子手里時,孩子不高興了,哇哇大哭起來。這就是孩子與成年人之間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者與父母不同之處就在于能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在教學時,我總是尊重孩子們的想法。有時,他們的想法的確很幼稚,但幼稚中透露著真誠。課堂上,盡管他們的表達不夠清晰,但我會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并告訴他們要認真傾聽他人說話,這不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美德。
三、引導孩子,讓游戲成為孩子道德規范的實踐園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書本中的知識,而且還擴展到游戲中。孩子們對游戲的興趣很高,針對孩子的這種心理,每節課我都會安排一半的時間進行游戲。例如,“說悄悄話”的游戲可以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養成輕輕說話、走路、討論的良好習慣。又如,讀“蕩秋千,真有趣,我蕩一會就下去。要問這是為什么?我怕同學等得急”兒歌后,結合插圖,我讓孩子們做“買泡泡”的小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學生分組排隊進行,有遵守時間、按序排隊的要求。在游戲中,我讓學生思考:你在等候游戲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感受到自我與他人的關系,體驗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這些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錘煉孩子,讓學生走向成熟
現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的關愛,怕失敗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他們的心理處于形成和發展時期,所以更需要受到重視。在生活中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承受挫折、不怕失敗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做勇敢的孩子”一課時,可以指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膽小、嬌氣的壞習慣,鼓勵他們在做某一件事情時,要敢于表現自我,引導孩子們體驗生活,總結生活中失敗的經驗,讓這些成為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
孩子們在群體交往中,有的表現為害怕交往,有的表現為不愿交往。在教學“說話有禮貌”一課中,我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學說禮貌用語,學習禮儀行為,讓孩子們當堂表演,使他們勇敢起來。
在體育游戲中,教師應根據孩子們對體育活動內容的喜歡程度,打破傳統,提高要求,讓孩子們面臨挑戰,在不斷戰勝挑戰的過程中樹立自信。此外,教師應創造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當把游戲內容告訴學生時,讓他們動腦筋,想想怎樣去進行,然后教師再提出游戲規則及要求,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孩子們一次次感到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自信心也隨之增強。
五、用寬容的心看待孩子,給予孩子時間和機會
孩子們年齡小,有許多的事情做不到或無法做得那么完美,我認為那樣的事情就不要提,有句廣告說得好:“不要最好,只要更好。”我們要做的只是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和幫助,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
另外,教師在組織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善于運用多種活動方式、方法與材料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符合孩子的理解要求,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傾聽,從而找到重點的內容,弄懂重點字、句,使之能聽懂、愛聽,會有意識地傾聽。只有孩子們掌握了傾聽的技巧,才會對傾聽內容有深刻理解,才能達到學習活動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更加勤奮,不斷進取,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確實,成長需要舞臺,成長也需要掌聲,希望我們的掌聲能給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不要吝嗇你的表揚、鼓勵和肯定,讓孩子在你的愛的呵護下成長。
參考文獻:
[1]丁淑英.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成長[J].吉林教育,2010(2).
[2]張會寧.用“愛”和“責任”澆灌孩子的心田[J].新絲路,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