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
摘 要:課堂小練筆的設計,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力爭讓學生做到:仿精典句式,學會遣詞造句;仿精美語段,學會精巧構思;仿精彩篇章,學會布局謀篇;聚焦詞語,激活形象詞語有溫度,字字總關情;升華體驗,擴展情節。
關鍵詞:精心設計;小練筆;快樂寫話
教育學指出:“個體的學習總是由模仿學習逐漸過渡到創造性學習的。”跨越式課題要求每一堂課都要留出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隨堂小練筆,筆者認為這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合理的隨堂小練筆的題目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思路敏捷,反之,隨堂小練筆的題目設計得不合理,往往會讓學生無話可寫,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一、隨堂小練筆的作用
1.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學生常常因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不夠,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失去興趣。而小練筆多是從課堂精華處提煉產生,學生有經歷,有興趣,毫無枯燥可言。所以,習作自然順暢。
2.能有效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學習中,學生的體驗、感悟常常是習作中最閃光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學生極易隨著時間流逝而忘掉,隨著知識增多而淡去。所以,布置小練筆,及時讓學生總結反思、積淀方法、積累素材尤其重要。
3.能有效促進學生常態寫作
平常作文,教師批改時間長,及時評價少,學生難以對作文產生常態習作思想。而小練筆篇幅較短,學生練習機會多,容易讓學生習作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促進學生常態習作意向。
二、隨堂小練筆的設計
1.仿精典句式,學會遣詞造句
文本中有許多典型句式,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善于挖掘資源,進行仿句練筆。如《爬天都峰》中,用了“一會兒……一會兒……,像……一樣”的句式來表達爬山的吃力。教學時,我引領學生在充分品讀語言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有學生這樣寫:“天上的白云千奇百怪,一會兒變成歡蹦亂跳的小兔,一會兒又成了兇猛可怕的老虎,像神奇的魔術師一樣。”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習不但實現了對課文語句的有效吸收,而且使學生在模仿中創生出自己獨特的語言,提升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仿精美語段,學會精巧構思
教師要精心選擇文本中特征明顯且具有價值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各類段落的構段和表達方法,找出規律,指導仿寫。如《盤古開天地》中,描寫“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巨大變化”的這一小節,以中心句為開頭,想象盤古的身體還會變成什么,仿寫一段話。通過練筆,學生既深刻感受到盤古的無私奉獻,又學會了連句成段,于潛移默化中習得方法。
3.仿精彩篇章,學會布局謀篇
著眼于整篇文章的模仿練筆,要抓住課文某方面的特點,如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的安排等訓練學生構思成文,把讀落實到寫上,進行練筆訓練。如學完了《聽聽,秋的聲音》一文,可以讓學生模仿文本,仿寫兩三個小節的詩句。學生是這樣寫的:聽聽 聽聽,秋的聲音,秋的聲音,小蜜蜂扇動翅膀,螞蟻搬運糧食“嗡嗡”……有了范文的引路,就連平時最怕寫作的學生,寫起來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既有仿效,又有創新,真正體會到寫作之快樂。
4.聚焦詞語,激活形象詞語有溫度,字字總關情
課文中有些重點詞語是語言形象、語言技巧、語言情感的聚集點,通過練筆把它還原成具體可感、觸手可及的鮮明形象,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5.升華體驗,擴展情節
情節擴展即把課文中寫得比較概括、簡略的情節加以擴充、拓寬,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讓文本更豐滿的練筆方式。如《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故事,文中對女媧如何找五彩石,只用“幾天幾夜”一筆帶過。我就抓住這一空白點讓學生進行隨文小練筆。有的學生寫:“女媧漫山遍野四處尋找,仍然不見黃色石頭的蹤影。她氣喘吁吁地來到懸崖邊,啊!在峭壁上,她看到了一塊黃顏色的石頭。女媧喜出望外,她小心翼翼地爬過去捧起它。”通過練筆,學生在神奇的想象中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學生的靈性在這里得到充分釋放,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隨堂小練筆始終緊扣理解和領悟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這根主線,實現了讀寫有效整合,提高了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是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也是作文教學的輔助手段。
參考文獻:
[1]張聰慧.新課標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三個淡化”和“三個強調”[J].教育論壇,2003(2).
[2]高海燕.小學作文教學“拔苗助長”現象及對策[J].中小學教材教法,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