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菁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各小學構建辦學特色的內容基礎,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有利于教學、教研和學校管理,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個性,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和素質。可以說,校園文化對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不斷探索、實踐,努力摸索符合本校校情的校園文化建設道路和方法。
關鍵詞:校園文化;校園氣氛;校園精神
一、精心設計——校園環境文化
環境作為客觀存在對人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特別是經過加工創造出來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我校地處鬧市街邊,但學校十分重視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可以說,校園的每一個細節之處都是一本無聲的書籍,散發著濃濃書香氣息,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
漫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旗臺,旗臺兩邊的墻上是巨幅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愛國墻;愛國墻介紹了國旗、國徽、國歌;操場的四周矗立著教育先驅的塑像;校園東側圍墻附近是學生健身體育器材放置地,為學生課間生活增添樂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體質。
我校校園內設計“校園文化走廊”宣傳欄,定期展示學生的繪畫、手抄報、書法等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以及校園活動剪影。一走進教學樓,別具一格的“樓層走廊文化”引人注意。在各樓層的走廊設計主題鮮明的宣傳欄。每層樓的走廊合理有序地貼著學生喜歡的書畫作品,掛滿了激勵學生成長的經典古詩文、名人名言,介紹我國科技發展的軌跡,以及我國高等學府的簡介等等。而每一個樓層的轉角,都有一些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的兒歌,如《愛國歌》《健康歌》等。校園走廊文化和樓層走廊文化相得益彰,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激勵學生成長,營造濃厚的校園環境文化氛圍。
二、書香滿園——校園精神文化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活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對學校今后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離不開書香的浸潤,充滿書香的校園必然是一所積極向上、和諧團結富有朝氣的校園。
班班都有圖書角。進入班級那一個個“圖書廣角”總會讓入耳目一新。每個班級都有上百本的藏書,而且圖書種類可謂琳瑯滿目、涉獵廣泛,有寓言故事,有神話傳說,有科普知識,有人物傳記,也有幽默大全,這些書本均是學生自發捐獻出來,在班級中進行閱讀資源共享,體驗分享書籍的美妙,感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班班還開展“閱讀之星”評選活動,每周評選班級中樂于閱讀的學生當明星,并把他的照片和讀書心得張貼在教室門口,進行表揚,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同時,學校的22個班級的“學習園地”和“比一比”等班級文化建設陣地,師生均能根據自己班級的班風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了符合自身班級的文化建設。讓每位學生在精心設計與布置的班級學習環境中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學校常開展讀書征文活動,組織學生書寫讀書心得,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提高讀書質量,養成愛讀書、樂讀書的習慣。
第三,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悠悠中華史,浩浩五千年,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瑰寶。我校歷來非常重視國學經典古詩文誦讀,“古詩詞朗誦比賽”活動是我校書香校園的又一道精致風景,為學生開啟了經典之窗、創造之窗、靈性之窗,在書香校園的活動中已經成為常規活動。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一次詩歌誦讀比賽活動,比賽各班誦讀形式多樣,以誦為主,外加情景劇表演或古箏伴奏等等,全校師生均參與,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學生在經典詩文的海洋里徜徉,不僅背誦了教材中的所有古詩詞,還背誦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
第四,師生共讀。小學生辨別事物的能力相對較弱,但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示范作用,具有很大的影響。有一個愛看書的老師,周圍往往會有一群愛讀書的學生。我校積極倡導師生共讀,教師要多閱讀,并寫讀書心得,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教師讀書征文比賽活動、書香教師評選活動等。教師不僅要讀教育類的書籍,也要讀孩子的書,把心與孩子的心相貼近,體會孩子的童年,感受孩子的心靈。教師起示范作用的讀書,有利于學生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師生共讀,使書韻飄香,讓書的氣息蕩漾在校園里,讓書的陽光灑滿校園。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具有校園精神、校園特色的生存環境和人文氛圍。而校園文化的建設,不僅包括軟件的、精神的方面的內容,同時包含硬件的、環境建設的因素。
參考文獻:
[1]劉銀梅.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J].中國城市經濟,2006(5).
[2]郭靜楠.營造有生命氣息的“書香校園”:也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J].中學生優秀作文(教學),2010(12).